25小时网_佛山市民生活网

佛山岭南古村落遗产

2014-4-4 14:53

       古村落蕴含着丰富的乡土文化和历史记忆,它搏动着祖先的血脉,闪耀着先人的智慧,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历史见证,又是今天人们温馨的精神家园和视觉图腾。佛山18个古村落有哪些,小编话你知!

20101028154539730632217.jpg


1、桂城【叠南茶基村】

        茶基村位于桂城街道叠南村委会。于明永乐十二年(1414)开村,至今已近600年。因当时村边田基多种茶树,村子因此而得名茶基坊。茶基村河涌环绕村中,具有典型岭南水乡风貌,曾有古人题诗“绿树两旁闲逸坐,清溪一水荡舟游”来形容此特色。现村内古村面貌仍存,保留了何氏宗祠、成庄何公祠、成刚何公祠、俊宇何公祠、三圣宫、华陀古庙等坛庙祠堂,居仁巷、华尔街、水楼巷等古巷道以及三间两廊布局的古民居一批。村中非物质文化丰富,至今保留了端午赛龙舟、十月初一敬老节等传统习俗。最值得称道的是村民承传了祖先的民间传统音乐艺术项目“茶基十番”,已在2008年6月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一批扩展项目)。

20101028113945875588926.jpg


20101028113952783948480.jpg


20101028113959533963682.jpg


20101028114006138798674.jpg


2、桂城【叠南江头村】

        江头村位于桂城街道叠南村委会。于明代中期开村,至今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江头村保留典型岭南水乡风貌,百姓依水而居,民风纯朴,生活悠闲。村中保留了江氏宗祠、遁叟江公祠及古民居群,古村肌理尚存。江氏宗词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重修。三间三进,面积534平方米。镬耳封火山墙,花草龙船脊,抬梁式木构架建筑。该建筑砖雕、木雕、石雕精美,并保留具有时代特征的满洲窗。遁叟江公祠始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1)。三间二进,面积269平方米。镬耳封火山墙,龙船脊,抬梁式木构架,建筑工艺精美。江氏宗祠和遁叟江公祠2006年被公布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该村自明朝至今赛龙舟风俗兴盛。

20101028144406783686300.jpg


20101028144413960940603.jpg


20101028144420870249707.jpg


20101028144437699535059.jpg


3、九江【烟南烟桥村】

        烟桥村位于九江镇烟南村委会。于明代正统十四年(1450年)建村,因布局如一展翅飞燕,旧称燕桥村。村口长木桥原名“燕桥”,因终年水汽蒸腾,雾气缭绕,清乾隆年间已有“烟桥”之称,久而久之,村子亦改名为“烟桥村”。古村规划严整,肌理尚存,保存了大量清代古建筑群;村外河涌交错,小桥流水绿树成荫。村中现有何氏六世祖祠、旌表节孝牌坊、兰桂坊、烟桥正道门楼等和大量古民居,其中何氏六世祖祠以及旌表节孝牌坊都是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村中以《周易》内容命名的元、亨、利、贞四巷道及烟桥正道静穆古朴。历史名人有号“七十二峰山人”、“烟桥老人”的何翀(1807——1883)和清嘉庆进士、兵部主事、员外郎何文绮(1879--1855)等。

20101028145124793692003.jpg


20101028145136819763896.jpg


20101028145143967150637.jpg


20101028145150995877943.jpg


4、西樵【上金瓯松塘村】

        松塘村位于西樵镇上金瓯村委会。宋代开村,至今近八百年。松塘村倚岗列建,百巷朝塘,古村风貌保存较好。传统建筑规模20275平方米。村中宗祠家庙、家塾书舍、镬耳屋民居、古巷道、古井、古树众多。如“明德社学”,“养正”、“培元”、“松圃”、“汇川”、“彝圃”、“大夫”书舍、家塾,区玉麟、区谔良、区湛森、区大典、区大原等进士、翰林及现代革命先驱区梦觉等历史名人的府第、故居,区氏宗祠、六世祖祠、季房宗袥、见五大夫祠、东山祖祠、樵侣祖祠、世大夫家庙等古建筑保留较好,熠熠生辉。村中历史建筑充分体现了岭南建筑艺术的“三雕一塑”,具有较高历史艺术价值。村中保留了传统的特色文化活动“烧番塔”。因明清两代,松塘村考取进士五人(其中翰林四人),行伍出身而晋身府台者一人,考中举人及获颁优贡者近二十人,是名符其实的翰林村,松塘村获“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称号,是南海首个历史文化名村。

20101028154539709507577.jpg


20101028145502414369707.jpg


20101028145540664656519.jpg


20101028154539730632217.jpg


5、西樵【百西村头村】

        村头村位于西樵镇百西村委会。宋代末年开村。村落依山傍水。历代先祖勤劳俭朴,且善于经商,不断积累资金,年年大兴土木,逐步建成今日宏伟古村落的格局。清代最为鼎盛,当时村内三十多条街道成棋盘状纵横交错,130多间镬耳屋分列花岗岩巷道两旁,近30多间祠、庙、厅堂分布村中各处,六口古井坐落村中,商铺林立,繁荣兴旺,有“小广州”之称。经历几百年变迁,现村中花岗岩石巷大部分还在,青砖石脚镬耳大屋幸存30余间,祠庙、厅堂现存8间,其中潘氏大宗祠、文武古庙、祥斋祖祠、仲宣祖祠最能体现古代广府建筑特色。建筑物的砖雕、壁画、木雕、石雕、灰雕等手工精细,巧夺天工,栩栩如生。历代重教兴文,曾考取3名进士、16名举人,今天潘氏大宗祠门前旗杆夹石林立。其中潘斯廉、潘斯湖、潘誉征是其中的佼佼者。

20101028145916851535916.jpg


20101028145931831976535.jpg


20101028145941294894393.jpg


20101028145949999340409.jpg


6、西樵【百西大地村】

        大地村位于西樵镇百西村委会。先祖于宋咸淳十年(1274年)从南雄珠玑巷徒迁至此开村,迄今736年。村落座北向南,棋盘式布局,冬暖夏凉,具有岭南建筑风格之特色。古村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村前一望无际良田桑基鱼塘,河涌交错,具足风水格局。村有古井8个,古榕无数,青砖民居约400间之多,镬耳大屋70余间,原村各房族祖祠16余间(现仅保存4间),学堂1间,旅居越南华侨祖屋2间,村中大街小巷以花岗岩石板铺设。典型建筑黎氏宗祠,建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三间两进,硬山顶,砖木结构,三雕一塑及壁画艺术水平较高。世代承传200多年的手工技艺“竹织雨帽”正在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名人有效力于北洋水师的黎晋荦、黎星桥、黎晋贤,以及举人黎承鎏等。

20101028150228775501066.jpg


20101028150236484929823.jpg


20101028150243523484472.jpg


20101028150250056670020.jpg


7、西樵【西樵山碧云村】

       碧云村位于西樵山碧云峰西北,由原来的碧云、小科、后岗3村合成。村中保留了以晚清民国时期为主的民居建筑群落。村前罗氏大宗祠极具明清岭南建筑风格,祠内木雕、砖雕、石雕、陶塑、灰塑、彩绘等岭南风格的装饰工艺造型生动。豫章首第门楼造型古朴,是出入村中主要通道。古村的傅氏山庄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是澳门第二代赌王傅老榕的故居所在地。傅氏山庄是由傅氏宗祠、山庄南门、敦义崇礼碉楼、傅老榕故居及数间民居组成的一个建筑群落,恢弘大气,保存比较完好。碧云村的虎口泉和无叶井在西樵山上众多井泉中较有名气,至今仍散发出雅致古韵。

20101028150631439845751.jpg


20101028150638576665712.jpg


20101028150644999511279.jpg


20101028150651752170704.jpg


8、西樵【联新莘村梁家】

       莘村梁家位于西樵镇联新村委会。明朝嘉靖年间,由丹灶沙头岸先祖梁永安公第七传孙殿湖始迁到民乐乡藻尾定居,延至第十传孙迁至现在莘村为发祥地,根基遂固,宗枝茁壮繁衍。村落选址遵循保护村中安全原则,四周有屏障,并于村中各个方向设置门楼。现村中保留清代建筑为主的民居和部分祠堂,古村风貌仍存。梁氏宗祠始建于清嘉庆五年(1801),清宣统元年(1909)重建。三间三进,占地面积382.8平方米。花鸟灰塑博古脊,镬耳封火山墙。清同治十年(1871年)族人梁耀枢科考夺魁成状元,奉旨在祠前立桅杆夹两座,云龙角柱,栏板面雕刻有龙、凤、麟、鱼、鹤等吉祥物,造型刻工精细。村中崇文重学,出现奉政大夫2人(梁时昭和梁显英),另有奉直大夫11人。

20101028151342598689355.jpg


20101028151351870186008.jpg


20101028151359997172831.JPG


20101028151406248389446.JPG

9、丹灶【仙岗村】

        仙岗村位于丹灶镇仙岗村委会。“仙岗村”的名称来源于东晋葛洪在此结灶炼丹的传说。仙岗村古村落风貌较为完整。呈半环形走向,分东、南、西三大片,现存历史传统建筑面积29145平方米。拥有众多反映地方建筑特色的宅院府第、坛庙祠堂和池塘井泉等。以陈氏大宗祠为中心,以低井坊、水巷坊为核心的明清时期民居建筑群,长庚里、圣堂大街等晚清民国民居建筑群基本保留了珠三角广府传统建筑特点。村中的陈氏大宗祠、立之祖祠、俭堂大夫祠、“文才祖祠”和“与之祖祠”、 “孖祠堂”、 “百岁坊”、陈仙洲故居等传统建筑物更是古朴别致。仙岗村拥有葛洪传说、中秋节烧番塔、扒龙舟、舞狮子等优秀的非物质文化,其中“葛洪传说”已被南海区公布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葛洪、“百岁公”的陈广文、一代儒商·陈仙洲等众多历史名人更增添仙岗村的历史内涵。

20101028151742446422200.JPG


20101028151749649362781.JPG


20101028151755910541764.JPG


20101028151802215978567.jpg


10、丹灶【南沙棋盘村】

        棋盘村位于丹灶镇南沙村民委员会。南沙陈氏自南宋迁移至南海开村。明代万历年间始,宗族渐旺。南沙棋盘村古村落始于明末清初,清嘉庆年间因族中有人做生意发达(至今有“扫地北”传说),大兴土木,三十间大屋同时动工,每间大屋规格统一,座东向西。棋艺巷,分三巷,每巷十间,前五间之后留横巷,六至八间再留横巷,最后再建两间,三条巷中可以横直行走,形成棋盘之势,故称棋盘巷。现村中15条棋盘巷和2条棋艺巷分列,布局井然。村中古建筑以其独特的龙船脊形房顶、三面环绕的高墙、寓意“肥水不流别人田”的天井以及雕刻着花鸟虫鱼的灰雕、瓦雕、砖雕、石雕、木雕等规模宏伟,雕工精美,彰显清代岭南建筑的清幽雅致,具有一定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在众多的古建筑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陈氏宗祠,始建于清顺治,历经嘉庆、同治重修与扩建,形成南海乃至珠三角少见的三间五进格局。


20101028152141603658920.JPG


20101028152155798180581.JPG


20101028152203396626250.JPG


20101028152209684788270.jpg


11、狮山【狮岭黎边村】

        黎边村位于狮山镇狮岭村委会,是由黎东、黎西两个村民小组组成。黎边村于南宋咸淳九年(1274年)从南雄珠玑巷迁至狮岭黎边岗开村,至今已有720多年历史。黎边村是一个明清建筑的古村,村前从西向东共400多米,古民居、祠堂、家庙、府第、书舍相互错落其间,是广府地区典型的梳式结构布局。整个村落前低后高,自上而下,白石为基,呈阶梯式延伸到后山。村舍均由麻石、木梁、水磨青砖等晚清时期的建筑材料建成。镬耳对峙,波浪起伏;木雕石雕,做工精美。晚清时期,曾出现了两位朝廷命官。黎廷桂,曾被清廷封为驻小吕宋 (即今菲律宾)领事,后又授命为两广总督顾问、陆军少将之职。黎湛枝,在光绪癸卯年 (1903)赴京考试,高中二甲第一名,当上了爱新觉罗溥仪的老师。民国时期的黎照寰,先后出任全国工商银行行长和上海交通大学校长等职,被上海人尊称为“黎南海”。

20101028152435230862862.jpg


20101028152441616993595.JPG


20101028152448391131415.JPG


20101028152455172901263.JPG


12、狮山【联表东、西村】

        联表东、西村位于狮山镇联表村委会。联表村始建于宋代,原名“联镳”,有900多年历史,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古村落总面积约15755.44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约13610.99平方米,建筑群体以清末民初兴建的民宅为主,建筑群体中也有出自乾隆年间的祠堂、庙宇,其主要特征是由多间古祠祠堂、庙宇相互联结一起,与清末民居相联形成一个古建筑群落,其建筑特征是典型的岭南建筑,硬山顶式,内有灰塑、壁画、砖雕、木雕等,每个建筑体都有个自独立的特色。其中关氏西祠始建于清乾隆已巳年(1749),同治二年重建。三间三进,面积367.29平方米。龙船脊,硬山顶。整座建筑灰塑、砖雕、木雕、石雕装饰精细美观。联表灰塑已成为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01028152714124994981.JPG


20101028152654753718445.JPG


20101028152700604514207.JPG


20101028152707554176869.JPG


13、大沥【高边璜溪村】

        璜溪村位于大沥镇高边村委会。该村始建于宋朝,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该村村落肌理清晰、自然环境优良、建造技术精良、建筑功能完整,集科学价值、艺术价值与历史文化价值于一体,是较难得的乡土建筑标本。保留有祠堂、书舍、炮楼、民居以及13条巷道,古村风貌韵味浓郁。自明清开始,移居海外(东南亚、澳洲、美洲)华侨、华人人口累积超过1000人,主要从事摄影、橡胶、商业等工作,故有华侨村之称。村内历史民居建筑群多由华侨出资修建,在造型、功能、色彩、整体环境等方面极具岭南特色。历史名人有:南宋宰相张浚之孙张耿(南宋);曾任广东省财政厅厅长的李聘臣(清末民初)等。

20101028155240990546480.JPG


20101028155247772907708.JPG


20101028155254469712865.JPG


20101028155301216721652.JPG


14、里水【汤村汤南村】

       汤南村位于里水镇汤村村委会。宋代开村,现存传统建筑规模34000平方米。汤南村山清水秀,民风纯朴,历来是鱼米之乡。发展比较好的时期在清乾隆至道光年间,当时祖先在村中建造了不少房屋、厅堂、庙宇、围墙、炮楼等。这些古建筑以砖雕、灰雕、墙画为主要特点。历经沧桑,在现仍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有明清时期的民宅、祠堂、炮楼、花岗岩石板路和花岗岩石砌塘基。九条古巷巷口的门楼、汤氏宗祠、大有书塾、信祥花厅和中西合璧鬼楼庄等古风依存,还有超百年历史的榕树、龙眼和木棉树。汤南村历代名人辈出,如明朝八世祖汤恩礼官将仕郎、九世祖汤举公赠正仪大夫、十世祖汤康显大理寺正卿、十六世祖汤文蕚弘治戊午科举人,清朝时期二十九世祖汤秉均举人选为拔贡等。

20101028153013213943305.JPG


20101028153021033503730.JPG


20101028153103717362700.JPG


20101028153028010768525.JPG


15、里水【贤僚三红村】

         三红村位于里水镇贤僚村委会。现存古建筑群主要以达宏郑公祠、泗源郑公祠、熙堂郑公祠等祠堂,承流巷、由义巷、余庆巷、长乐巷等13条古巷道,三间两廊镬耳山墙硬山顶建筑民居为主,保存完好程度80%。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泗源郑公祠,始建年代不详,是郑氏后代在清初为其祖先七世祖明诰授奉政大夫、礼部郎中、辛未科进士郑泗源而建立的。清光绪年间重修,1994年曾维修。三间三进,面积为565.44平方米。抬梁式木构架,镬耳封火山墙,硬山顶,博古脊。现保存有较完整的晚清木雕、石雕精美,具有一定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20101028153304393684769.JPG


20101028153402517304564.JPG


20101028153311078888133.JPG


20101028153338532147415.JPG


16、里水【共同孔村西街】

        孔村西街位于里水镇共同村委会。村中以清代建筑为主,保存较为完好。整个古建筑群有18.89亩,建有80座民居,为七巷八排。巷为南北走向,宽1.76米,长124.62米。每排10座。每排前五座与后五座之间为中心巷,东西走向,宽2.32米,长101.12米。每座房屋皆坐北向南,砖木结构,为三间两廊式,宽11.1米,深11.33米,建筑面积125.76平方米,四外墙平均1米高,皆为花岗石。村中“至圣家庙”为晚清民国建筑,1998年维修。广三路,深三进,占地面积为1269平方米。中路为三进三间,马头山墙,博古脊,抬梁式架梁,蓝釉卷云勾头、花卉滴水剪边。整座建筑规模宏大,木雕、灰塑精美,具有一定的艺术和科学价值。村中历史名人有孔安道、孔宪绍、孔宪顺、孔宪明等旅港同胞。

20101028153612612414889.JPG


20101028153627551812148.JPG


20101028153635250490496.JPG


20101028153619854111312.JPG


17、里水【逢涌逢西村】

         逢西村位于里水镇逢涌村委会。逢涌村始建于元末明初,依据虎头山势而建,南临珠江边,江对岸是羊城八景之一的金山寺。村内建有红祠堂、白祠堂和高步级祠堂,尤以红祠堂年代最为久远,距今约有600多年的历史。红祠堂用红砂岩砌筑墙地步,门夹石用红砂岩凿成,更显得该祠堂庄重吉祥;墙体描绘花草、人物;廊顶屋脊的砖雕、灰雕,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村中镬耳屋、水磨青砖屋、书舍等古旧建筑,比比皆是。位于逢西村的文头岭窑址是唐宋时期一处大型生产陶瓷基地,对研究唐宋时期制陶技术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2006年公布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20101028154130393804018.JPG


20101028154136988988415.JPG


20101028154144390278985.JPG


20101028154150566242909.JPG


18、里水【麻奢五群、后街村】

        五群、后街村位于里水镇麻奢村委会。麻奢村自南汉开村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村落古村格局尚存,保留下来的传统建筑包括祠堂、古民居、大巷、官厅巷、高楼巷、百福巷等。红砂岩、花岗岩等多种建筑用料和木雕、砖雕、灰塑等建筑艺术也随处可见。麻奢村得名与一名南海历史人物相关,此人姓陈名宁,号“麻奢”,陈宁自从英洲迁居到里水麻奢村为麻奢村开村始祖。陈宁曾先后在南汉王朝和北宋王朝为官,官至签都御史、朝议大夫、驿丞等,今南国桃园一带山岗地为当年宋王朝赐给他的食邑。陈宁为后人不忘祖籍,特用自己的号“麻奢”为村名。此即今麻奢村得名由来。现在陈宁墓是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20101028154850667590836.JPG


20101028154904864320686.JPG


20101028154917362788462.JPG


20101028154946661700245.JPG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微信公众账号推荐

  • 25小时网
  • 佛山人才网
  • 禅城人社通
  • 点赞佛山
  • 禅城美丽乡村
  • 25小时网抖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