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书商报社社长孙月沐:只有让大众愿意读书 才是真正的阅读社会 中国目前每年出版总计40万种图书,中国已经是图书出版大国。但是,从消费角度看,实力却与生产力不相称,581家出版机构的销量不及一家贝塔斯曼。决定图书市场的关键并非在生产,源头应该在消费。传统中国曾经是最为推崇读书的社会,讲究耕读传家久,但相当一段时间以来,国人的年平均阅读量都在4.5~5.8本之间。对比一下,以色列人的人均阅读量是每年64本书,日本、韩国、俄罗斯的人均阅读量也都大大高于中国。 因此,为了改变阅读小国的生态现状而发起的任何图书评选活动都是值得钦佩的。这也是“中国图书势力榜”评选活动在南中国坚持下来最宝贵之处。我在前几届“中国图书势力榜”评选中都担任了评委工作,看着这一活动越办越成熟,引领了南中国的阅读潮流,感到很欣慰。在泥沙俱下的书海中,以负责任的心态、以专业的眼光,为读者甄别优劣,将真正的好书推荐给读者,是件很有意义的工作。本届上榜图书,满足了多层次人群的阅读需要。既有学术价值高的学人作品,比如《梁启超传》;也有创作难度很高的文学力作,比如《带灯》、《我不是潘金莲》;还有故事性强的小说《后宫——甄嬛传》。精英式的阅读很重要,但只有让大众也愿意读书,才是真正的阅读社会。
香港知名学者马家辉:我用两个字形容榜单:诚实 每年都会参加不少图书评选活动,但“中国图书势力榜”每一年都给我同一个感觉,就是它是面向全社会的,不会曲高和寡。 对这张榜单我会用两个字来形容:诚实!其他一些年度书榜往往只能反映出评审爱看什么书,但事实上,阅读从来都是一种多元化的体验,一百万人读书,可能会有不少于十万种的阅读取向。而“中国图书势力榜”就是一个面向全民阅读的图书评选活动,最终出炉的榜单也是面向全民阅读的,它和广东人性格中“直接”的精神是相通的,它没有架子,是民间的、活泼的。无论是畅销的通俗作品、生活实用类的书,还是严肃深刻的著作,大家都会认真对待,不会先天地排斥某一类书。它的评选标准充满了岭南特色。 2012年的阅读潮流我感觉与前两年有所不同。这从上榜的图书中也能反映出来。去年我觉得是人们喜欢“听故事”的一年。无论是柴静的《看见》,还是《梁启超传》、《霍比特人》等,越是讲不同的人生故事、讲不同的生命体验的书,在书市越受欢迎。前两年是深刻思考我国的发展前途、挑战及机遇的书比较受欢迎,但去年我所接触的人群中,无论是普通大众、传媒人士还是文化人,他们喜欢谈的大多是一些讲故事的书,这种书可能是纪实性的,也可能是小说的形式。这种潮流值得关注。
著名书评人止庵:与读者接气是最大特点 独特性是一个榜单最根本的生命力。“中国图书势力榜”能从国内众多图书类榜单中脱颖而出,其重要原因在于榜单奖项的设置除了考虑专家和媒体的意见,也参考了销售量的因素。销售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读者的意见,参考销售量就是与读者交流、沟通、接气。但如何让销售量这个参考因素的作用更鲜明,还有待深入研究和商讨。 当然,“中国图书势力榜”没有做成小众的、媒体自娱自乐的榜单,而是能基于大众,参考专家,结合媒体,这样一个形式是非常值得鼓励的。在当今这个社会,图书已经不再是人们的必需品,许多人愿意花更多的钱在娱乐上,而不是购置一本好书。所以办好“中国图书势力榜”评选活动就应该充分发挥其持续性和权威性,让更多的读者接触更多好书,愿意回归阅读市场。 至于本届“中国图书势力榜”评选出的20本年度好书,个人最欣赏的是外国文学《霍比特人》,这本书并不仅仅如大众所认为的只是一本通俗小说,它甚至比《指环王》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