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蝴蝶- 发表于 2013-6-7 23:03:48

端午节,各地粽子叶,海南粽子叶最香

本帖最后由 -彩蝴蝶- 于 2013-6-7 23:32 编辑

可爱漂亮的粽子{:soso_e100:}下面这个是海南野菠萝叶粽子海南宝安粽子上海粽子山东黄米粽子海南柊叶粽子海南柊叶大粽子海南柊叶粽子还没开包海南咸蛋排骨粽子海南柊叶,就是粽子叶亲们这不是芭蕉叶哦(是深山柊叶)包出来的粽子有淡淡清香海南粽子叶(野菠萝叶)
海南粽子材料广东粽子广东甜粽子广东粽子广东这边常用的竹子粽啊北京小枣粽子北京小枣粽子北京小枣粽子


粽子的传说

    历史上关于粽子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粽”字本作“糉”,《说文新附?米部》谓“糉,芦叶裹米也。从米,葼声。”《说文?夂》:“葼,敛足也。”义为鸟飞时收敛腿爪。《集韵?送韵》:“糉,角黍也。或作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角黍”,最早记载见西晋周处的《风土记》:“仲夏端五,方伯协极。享用角黍,龟鳞顺德。注云:端,始也,谓五月初五也。四仲为方伯。俗重五月五日,与夏至同。●(同 “鸭”),春孚雏,到夏至月,皆任啖也。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二节日所尚啖也。……裹黏米一名‘糉’,一名‘角黍’,盖取阴阳尚相苞裹未分散之象也。”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关于粽子的传说早在从南北朝以后,民间开始有粽子源自百姓祭奠屈原的说法。南朝梁的吴均(四六七-五二○)在《续齐谐记》中写道:“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中,长沙欧回,白日忽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谓曰:‘君当见祭,甚善 。但常所遗,苦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树叶塞其上,以五彩丝缚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回依其言。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汩罗之遗风也。元稹在表夏十首中写道“彩缕碧筠糭,香粳白玉团。”      宋代杨无咎在齐天乐端午中写道:“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午。角黍包金,菖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袅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另外的说法是,百姓怕屈原的尸体被江里的鱼吃掉,于是裹了粽子,投入江中喂鱼。其实关于吃棕子的传说有很多,但都是大同小异,都是为了纪念屈原.


小青蛇 发表于 2013-6-7 23:40:02

海南粽子好好吃的样子哦:niu

梦里水乡S 发表于 2013-6-7 23:42:10

啊第一次见到这种野菠萝叶:lol

小路飞 发表于 2013-6-7 23:46:08

我也想吃蛋黄排骨粽子:niu

香吉士 发表于 2013-6-7 23:48:23

乌啦啦,野菠萝叶粽子我想吃。样子好怪:victory:

小小志颖 发表于 2013-6-7 23:50:26

哈哈,那个野菠萝能吃吗?

索隆索隆 发表于 2013-6-7 23:53:24

好像很好吃的样子,上街有得食吗

千千寻 发表于 2013-6-8 09:46:56

端午节赛龙舟

小白蛇 发表于 2013-6-8 09:51:14

千千寻 发表于 2013-6-8 09: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端午节赛龙舟

吃粽子看龙舟

蓝色精灵 发表于 2013-6-8 09:52:51

出水龙舟食肥仔粽子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端午节,各地粽子叶,海南粽子叶最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