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三水红头巾的故事,《南洋女儿情》正在热播。三水红头巾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历史上的红头巾是怎样的一群人?跟着小编走进红头巾的故事。 天刚刚亮,新加坡大坡牛车水盒巴珍珠街(人们习惯称作“豆腐街”)的出租屋里,一群妇女已经忙碌起来。她们熟练地把用米汤浆过的红头巾折成方形顶在头上,把头发全部包住,前额处伸出一个沿,然后穿上用旧轮胎外皮裁制的鞋子,便出门奔向新加坡各大建筑工地…… 这或许是过去新加坡“豆腐街”里的常见场景。她们并非新加坡本地人,而是来自中国广东三水,柔弱的她们靠肩挑手提创造了至今仍为人称道的传奇,人们都叫她们“红头巾”。 1949年新加坡陈五妹(三水籍)华侨证/三水区委宣传部供图。“红头巾”将岁月奉献给了新加坡这片土地,也陪伴着这个年轻国家的发展。新加坡人为纪念“红头巾”,在多个地区树起了她们的雕塑,她们的故事甚至被写进小学课本,“红头巾”作为“一带一路”的文化符号,连接起了中国和新加坡两地。 20 世纪 20 年代,新加坡经济高速发展,急需大量廉价劳动力。而且 1929 年经济危机后,新加坡当局限制华人男性移民,对妇女和儿童却不加限制。当时的三水因天灾战乱导致民不聊生,人们不得不远走他乡另谋生路,不少三水妇女便选择了地缘、气候和文化习俗都比较接近的新加坡。 资料图片/三水区委宣传部供图。据介绍,“红头巾”之所以会带着红色头巾,一是因为那个时候的女人普遍是长头发,为了避免在工地干活弄脏头发,就用头巾把头发保护起来;二是因为当时“红头巾”都是穿黑色的衣服,在干活时容易看不清楚人,选一个比较鲜艳的布包在头上,容易识别,头巾就有了安全的作用;而之所以选择红色而不是其他的颜色,是由于红色在中国的语境里代表着吉祥如意。 十个过洋,九个命苦,若非命苦,也因家贫。她们或丈夫早逝,儿女幼小;或家婆专制,不堪凌虐;或抗拒父母包办婚姻……不同的经历,同样的辛酸。 1935 年,25 岁的黄苏妹成为新加坡的一名“红头巾”。当时,三水洪灾频发,土地欠收,万般无奈之下,黄苏妹和5个姐妹结伴前往新加坡。那个时候,黄苏妹已经有了一个 2 岁的女儿,上船时还怀有身孕,经过七天七夜的海上颠簸,她们才到达新加坡。 当时,到达新加坡后的三水妇女大多聚居在大坡牛车水的盒巴珍珠街,几人合租一间房,挤住在地板或木架床上,生活艰苦异常。到新加坡仅仅几个月,黄苏妹就生下一个女儿。但由于生活所迫,她不得不将女儿送给当地一对华人夫妇。 粤剧《红头巾》剧照。该剧讲述的是上世纪30年代初三水女人卢带好、阿月和阿丽姐妹结群到南洋谋生养家的往事,她们在新加坡戴起“红头巾”做最辛苦的工地工,以柔弱的肩膀挑起了整个家族的生存。该剧于2018年开始启动,经过3年筹备,10多次易稿,于2020年8月24日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成功首演,于8月24-30日连演7场,斩获各界一致好评。去年,该剧入选140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参演作品名单,并成为50部进京展演的精品作品之一。 当时,大多去新加坡谋生的三水妇女都是到建筑工地做杂工,10 多层高的建筑物也要用双肩把材料挑上去,劳动强度相当大。但因为工程是分类、分层承包的,每分多一层,就多了一重剥削,所以就算一天劳累 10 小时,“红头巾”名义上的几角钱工资到手时实际已经大打折扣。然而最令人担心的要数安全没有保障。黄苏妹曾说,有一次她在某一建筑的四楼一脚踩空摔到了地上,还好伤势并不严重,捡回了一条命。还有一次工人要下到一个泥坑工作,别人都不愿意跳下泥坑,她带头跳。当时她的左手无名指戴着一枚戒指,这个戒指不小心钩住了一个钉子,导致手指被截去半截。 尽管如此,每天清晨至傍晚,新加坡各大工地上都能看到她们头包红巾,身穿蓝色粗布上衣、黑色粗布长裤,脚穿旧轮胎外皮裁的鞋子的忙碌身影。久而久之,“红头巾”就成了新加坡建筑工地上三水妇女的特称。在新加坡的城市建设中,她们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50 年代新加坡著名的“亚洲大厦”和“高等法院”等重要建筑工程也有她们洒下的血汗。 背井离乡的“红头巾”心里最放不下的还是故乡和亲人,努力挣钱早日返回家乡,是她们在艰苦生活中咬牙坚持下去的理由。她们把大部分血汗钱都寄回家乡供养亲人,甚至成为家里的经济支柱。黄苏妹说,在新加坡期间大家都是省吃俭用,平时去街市捡些烂菜叶吃,她每个月都将挣得的钱汇给国内的丈夫。 尽管身处异国、生活艰难,但是“红头巾”也绝不选择在新加坡另嫁他人,她们要靠自己的双手赚钱。10 年漂泊之后,黄苏妹回到了家乡三水,时年 35 岁。后来,她又生了3个儿子,一直生活在三水。 2015 年,105 岁的黄苏妹老人在三水辞世。这是中国最后一名“红头巾”,黄苏妹老人的离世,意味着“红头巾”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她们的故事,人们没有忘记。尽管“红头巾”已经成为历史,但是她们从未离开人们的视野。新加坡如今仍矗立着新加坡重建局为表彰“红头巾”在城市重建过程中的巨大功绩而雕塑的三尊“红头巾”石像。 三江水韵公园中的“红头巾 ”雕塑/佛山新闻网林蔚坚摄。为更好弘扬红头巾事迹,2007年,三水开始启动非遗申报工作,“红头巾”成为第一批区级非遗名录。2018年,“红头巾”入选“三水十大文化名片”。2020年,由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曾小敏领衔主演的现代粤剧《红头巾》正式面世。2022年,以“红头巾”为背景而创作的儿童文学长篇小说《星岛女孩》正式出版......“红头巾”作为一个特定的时代群体,尽管已经随时间消逝而退出历史舞台。但她们给世人留下的精神,永远不会消逝。 此外,新加坡还先后推出了“红头巾”主题的电视剧、邮票,把“红头巾”的事迹选入学生教材,让三水“红头巾”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现在,人们在三水三江水韵公园内的“红头巾”广场也能看到“红头巾”的雕塑。 时代洪流中,她们或许身如飘萍;颠沛流离间,也许充满了辛酸无奈,她们用一生的坚强和最美的年华,扛起了所有的苦难。她们自重自爱、自立自强、勇敢勤劳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砥砺前行。如今,三水已再无“红头巾”,但那一抹鲜艳的红,永不褪色。 |
HOT NEWS
FOCUS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