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新生儿科医护团队长达35天的精心呵护下,早产儿瑞瑞终于健康出院,与父母团圆。瑞瑞刚出生时只有32+3周,体重仅1.83kg,医护人员闯过重重难关,为宝宝成功架起了“生命桥梁”。 5月25日当天,一名产妇因“胎盘早剥”在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行剖宫产手术,其腹中胎龄只有32+3周的宝宝即将分娩。为了保障产妇和早产新生儿的生命安全,该院新生儿科在接到产房急救呼叫后,第一时间预热暖箱,准备呼吸机、监护仪等抢救设备,并驻守手术室。 不久后,产妇顺利分娩,而宝宝出生时却呼吸慢且不规则,四肢青紫,体重只有1.83kg,生命体征并不稳定。危急时刻,新生儿科的护士小心翼翼地把宝宝抱到了辐射台上,并裹上了一层薄膜予保暖,为其进行新生儿初步复苏术。然而宝宝仍然呼吸困难,医生护士立即予T-组合正压通气,并把宝宝安全送到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 进入监护室后,医护们为宝宝实施了一系列的抢救措施,但宝宝仍然出现了进行性呼吸困难。时间就是生命,医生们立即通过气管插管术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考虑到早产儿的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医生们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一系列操作过后,宝宝的症状终于得到了缓解。 “胎龄这么小的宝宝,各系统发育极不成熟,需要渡过体温、呼吸、循环、感染、消化等多重难关才能活下来。”新生儿科医生黄静说,为保护外周血管,医护团队当机立断为宝宝进行了脐静脉置管术。据介绍,脐静脉置管术是早产儿生命初期极其重要的生命通道,为药物注射、抽血、监测血压、换血等提供一条方便有效的路径,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一项非常实用的核心技术之一。 为生命闯关,医护们全力以赴。由于宝宝需要长时间静脉营养,为了避免反复穿刺给宝宝带来痛苦,护士们在B超引导下为宝宝进行了“PICC置管术”。而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和宝宝一起经历着各种困难与新的挑战,宝宝同样也很努力地配合治疗。 其间,科室主任胡智盛和医生们每天都坚持查房,细心观察宝宝的呼吸、心率、反应状态、饮食情况、大小便以及体重的变化,并认真解读呼吸机上的波形和参数,及时关注各种检查检验结果,随着病情变化不断调整新的治疗方案。 经过医护人员35天的精心呵护,宝宝连续“闯关”成功,各项生命指标恢复正常并达到出院指征。在6月29日当天,宝宝终于与父母团圆,顺利出院。 |
HOT NEWS
FOCUS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