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东莞丽能厂门口遍布小贩的街道已经变得冷清,只有水塔孤独耸立 一条不足8米宽的黑色河涌,从西向东笔直流淌,隔开了普立华工厂与佛山禅城区的古灶村。数十间店铺临涌而建,一字排开。这一带商圈,被当地人戏谑为佛山的“黑龙江”。
这里门诊、快递、酒吧,一应俱全,俨然一座小城镇。早前,这里煎饼店早上一会工夫就能卖光200多个包子。而今,一股冷清的寒意充斥着“黑龙江”地带。变化,从2013年3月份富士康旗下大厂普立华迁走开始。最高峰时,这个占地超过16万平方米的巨型工厂,容纳了两万多人。去年3月下旬,普立华开始迁出生产线,7000个员工陆续离职。一保安称,如今一二期还有几百个人,不久会全部走完,三期厂址只剩两千个员工。 网吧爆满不再出现 晌午时刻,一个2007年便进入普立华做行政的女文员,沿着工厂走了大半圈后,掏出手机发了一条微博,她说,只看见一个人的身影,四辆摩托车,二十来辆单车,这场景如此凄凉。 早前,每逢普立华上下班时,其所在的工业园区都会交通堵塞。 在这里,聚集了华国光学、华永科技、蓝箭电子等劳动密集型工厂,但人数最为庞大的,要属普立华。从1990年成立至今,它已经走过了二十多个年头。对当地政府来讲,普立华是一个纳税大户,2012年,它在整个佛山市的“超亿元纳税排行榜”中排名第46。 作为中国最大的相机制造厂之一,普立华对外宣传曾保持着高调口径:当今全球市场上每7至8部相机就有一部出自普立华员工灵巧的双手。 顺丰快递员小宋清楚记得,以前遇到普立华工厂下班,骑着电动车路过,总见到黑压压的人群持着通行卡,像潮水一般涌出门口,挤满周边的地摊、网吧。 而现今,“黑龙江”一带倒闭了3家网吧。见到“新数字网吧”主管张先容时,她正在电脑前打“穿越火线”游戏,旁边几个座位空空荡荡。 在张先容眼里,2013年前,普立华每隔几个月就会新招一批员工,给“黑龙江”注入一股强势的消费能力。除了夜摊和酒吧,网吧便是这些务工群体最主要的娱乐场所。 “以前5点下班,为了能抢到位置,他们会轮流派一个人,拿着几张上网卡刷卡占座,其他人先去吃饭。”张先容手里攥着一张印有“佛山市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上网卡”的蓝色卡片,叹了一口气说。 早前,“新数字”每个月能卖出700张上网卡,现在这个数字降到了100张以下。紧跟着,因为生意萧条,网吧撤走了一半的电脑,如今这个有150台电脑的“黑屋子”,白天的客人稀稀拉拉,“用手指可以数得清”,即便夜里高峰时,也不到60个客人。 张先容很怀念从前,晚上七八点,300台机子都爆满,“但那种辉煌,已经不在了”。 曾经旺铺逐渐消亡 上世纪90年代,由佛山市政府统一征地,古灶、海口、大江等村落数百亩地划入普立华,随即一座大型工厂便拔地而起。此时,珠三角的制造业正如火如荼,外地民工蜂拥而至。 或许是外来务工人群的庞大,才使得普立华所在的工业园区这块位于市中心位置的地带,给外界一种“郊区”的印象。 普立华的勃兴,带动了周边的发展。将这家工厂巨人包围住的古灶村,本地村民只有900多户,外来人口却高达近1万人。在这一带,到处可见操着外地口音的小商贩。这些人或者摆起地摊,或者开饭馆,或者从本地村民手中租下一个门面做起小生意。 151线路的公交司机老吴说,2013年3月份前,从普立华门口的公交站台始发,车里坐满去市区的工人,过道里也很拥挤,如今乘客则很稀少。 大批员工离职后,一股萧条的气息迅速袭击周边。仍坚持留守的煎饼摊女老板掰着指头数道:600平方米的“好多多”超市倒闭了,数十个座位的木桶饭餐馆关了,超速度网吧转手了……“现在基本上每隔几天,就有一家商铺关门”。 走进“黑龙江”片区的永丰商场,主要经营廉价服装,多家档口贴出“旺铺急转”的告示。 一位档主卓小姐说,2013年1月份,她花了5万元转租费接手这个铺,到2013年3月份就后悔了,“每天不超过10个人进来看,一天赚不了20块钱”。 工厂的外迁,危机感最强的或许并不是本地村民。一位不愿意具名的村民说,普立华的用地早年已卖给富士康,使用权限为50年,搬走之后村民分红并不会减少。 因此,只有从外地来做营生的人,才会陷入坚守或离去的两难困境。对于还未离去的人来说,一个新工厂的入驻成为他们翘首以盼的事。 (来源 羊城晚报) |
HOT NEWS
FOCUS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