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旅游规模的不断扩大,不文明旅游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境外不文明旅游事件更是影响国家形象。如一些游客在埃及神庙刻画、在亚洲航空飞机上泼面,以及近期陆续发生的强开飞机机舱安全门事件等等,这些都引起大家广泛关注。 4月6日,国家旅游局出台《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被旅游业内称为“游客黑名单”。办法规定,游客不良信息保存一至两年,会影响到游客再次旅游,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银行信贷、出境等。而就在今年五一假期之后,国家旅游局通报旅游不良事件,陕西吴起青年李某因在旅游过程中攀爬红军雕像,被列入全国游客不文明旅游“黑名单”10年。这是《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后,第一个被全国通报列入黑名单处罚的游客,通报称其造成了严重社会不良影响。另有三位不文明游客进入“黑名单”,则是扰乱航空器等公共交通工具秩序,但“罚期”并未达到“10年”之久。 不过笔者留意到,对这些不文明游客的处罚究竟该如何划分,《办法》却没有给出详细解释。广州旅游专家李铭建认为,《管理办法》应该有更加细分内容——游客做了什么样的事情,给予什么样的处罚,而不应该用一刀切的办法。 此外,从目前来看,这样的黑名单其实连警告都不算,只能算是一种倡议。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游客无论以什么方式出游,都是个人行为,即便不能在当地参团也可以去其他城市参团,如果不能报团,也可以自由行,对于游客来说,所谓列入“黑名单”,很难起到真正约束作用。至于《办法》中提到的银行、航空、酒店,是不是都将这些不文明游客列入黑名单,这还有待考证。毕竟,目前约束旅游者的行为只有《旅游法》,能否联动其他部门和机构,也许还要沟通。笔者觉得,要让大家“遵守纪律”,恐怕得拿点更实际的办法出来,如果真是要警告,还不如罚款来得作用大。 来源:信息时报 |
HOT NEWS
FOCUS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