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应为消费者保驾护航的安全气囊,竟会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发生爆炸!其飞出的碎片甚至还成为割喉夺命的凶器!这样的产品何谈“保护生命”?何谈“追从尊严”?其“零死亡”的梦想更是一个痴人说梦的臆语。 消费者在面对如此频繁、如此大量的召回之时,本田所倡导的所谓“喜悦”从何而来,“尊重”又何从谈起?想必,带给消费者更多的是担惊受怕吧! 人们不禁要问,本田汽车这样十多年如一日、恶意地、有系统地瞒报大量伤亡事故,企业及其经营者的能够逃脱法律的惩罚吗! 昨天,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独家编译报道:6月12日,本田汽车美国公司证实,今年4月,路易斯安那州女司机在事故中死亡,该事故由高田安全气囊爆炸造成。至此,已确认的由高田安全气囊缺陷引起的死亡人数达到7人。 自上周开始,中国经济网就“高田气囊”召回事件陆续发布了5篇原创稿件,以大量的案例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了解读,引发广泛关注。 截至目前,全球范围内因装配高田气囊而被召回的车辆已达4000万辆以上。但更让人担忧的是,这似乎还远未能结束……高田及其关联企业本田汽车等仍在不断打破自己所创下的召回记录,而本田品牌等涉及这次没完没了的大规模召回的车主只能惴惴不安地开车上路。 什么才是企业存在的根本 4000万辆、7人死亡,此外还有100多人受伤……看着这些数字,人们不能不思考,一个企业存在的根本到底是什么? 在高田的官方网站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有关安全的口号。“胸怀创业者的开拓精神,追从人类生命的尊严”,“高田以保护人类生命为己任”,“高田的梦想是‘成就交通事故零死亡的社会’”…… 血淋淋的现实却是,本应为消费者保驾护航的安全气囊,竟会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发生爆炸!其飞出的碎片甚至还成为割喉夺命的凶器!这样的产品何谈“保护生命”?何谈“追从尊严”?其“零死亡”的梦想更是一个痴人说梦的臆语。 再来看受此次事故影响最大的本田汽车。在4000多万辆的召回中,本田汽车占到了一半,达2000多万辆。 本田宗一郎在创造本田公司之时,曾定下“三个喜悦”的企业精神以及“三个尊重”的经营经验,分别是“购买的喜悦、销售的喜悦、制造的喜悦”以及“尊重理论、尊重创造、尊重时间”。 然而,消费者在面对如此频繁、如此大量的召回之时,本田所倡导的所谓“喜悦”从何而来,“尊重”又何从谈起?想必,带给消费者更多的是担惊受怕吧! 对生命安全的敬畏之心 无论哪个行业,产品质量都应是放在第一位的。尤其是汽车这样一个涉及人身安全的产品,稍有不慎就或将夺人性命,造成无法挽回的家破人亡。 对于产品质量、安全,每一个企业是不是都应怀着敬畏之心。这是一个不容突破的底线,是对人的生命、对消费者的起码尊重,决不能因为消费者的信任而任意妄为。 如果说,企业因客观原因偶发产品质量问题,尚可理解,那么瞒报则是态度问题,是触碰法律的原则问题。 据第三方审计报告表明,2003年7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之间,本田向美国监管机构上报的伤亡事故总数为1144起;然而,另外与本田汽车有关的1729起伤亡事故却未能上报,其中有8例事故涉及高田公司气囊爆裂。 11年间,本田汽车隐瞒不报的伤亡事故竟然是同期上报伤亡事故总数的1.5倍还多!也正是由于本田长时间瞒报伤亡事故的行为,丧失了补救零部件缺陷的时机,造成了日后更多悲惨事故的发生。 但是,本田甚至还将自己的行为归咎于“数据录入失误和计算机程序错误”,并声称自己对早期预警报告条例的解读过于狭隘。 人们不禁要问,本田汽车这样十多年如一日、恶意地、有系统地瞒报大量伤亡事故,企业及其经营者的能够逃脱法律的惩罚吗! 对汽车行业的巨大影响 日系车企习惯与零部件供应商之间建立所谓“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甚至通过交叉持股等方式,形成高度关联的利益共同体。 从积极的意义上说,这会使得车企与供应商之间相互更为信任,且有利于内部保密性,供应商的满意度、忠诚度也会更高。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对于双方的成本控制都极为有利。然而,过于紧密的供应商配套体系也更容易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众所周知,日系车企对于成本的控制近乎苛求。“干毛巾也能拧出水”的成本削减更多是来自零部件采购方面。紧密的配套体系使得零部件供应商不得不随之降低成本。如此一来,质量问题的出现,也就不难理解了。 再则,日系车企以及零部件供应商又都在全球汽车行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日系车企、零部件企业一旦出现问题,其影响必然是巨大的、深远的。2011年,日本汽车产业因特大地震造成的大规模停产,就曾引发了世界汽车产业的一场灾难。 最后,不能不提及汽车法律法规专家、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杜芳慈的忠告与提醒:“这也说明不能将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一旦出现问题,将会非常麻烦”。 来源:中国经济网 |
HOT NEWS
FOCUS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