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狗在天台上来回张望。
鱼塘边的屋顶上莫名有一条鲩鱼。
大汕岛位于顺德新城核心位置,原名“大伞岛”,因岛屿形状得名。最初岛上有1000多居民,以种植水稻、甘蔗为生。上世纪90年代,稻田被开挖成鱼塘,村民收入微薄,不断有人搬出。目前,岛上还有约300名村民。
大汕渡口,一老妪慢悠悠走上渡船准备出岛,不到半分钟她便可到达对岸公路。作为顺德唯一不通公路的村居,大汕岛上300名村民出行依然靠轮渡。咫尺之外,多个豪宅楼盘环绕。
一村妇开电动车载着蔬菜往渡口方向骑行。
92岁的冯十仔在岛上开了30年便利店,他享受这种与世无争的生活。岛上的年轻人多到容奇、桂洲、中山等地去打工了。
一村民喂完鱼,绕着鱼塘往回走。大汕岛还保持着桑基鱼塘、蕉基鱼塘的农业生态模式,是顺德古村风貌保持得最完好的地方。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第一次读到这些文字,梁婉楹便觉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正是生养自己的那座小岛———大汕岛。19岁的梁婉楹是岛上为数不多的年轻人。9月,她将离开小岛,开始令人羡慕的大学生活。 与陶渊明笔下的武陵人一样,大汕岛上的岛民主要以养鱼为生。岛屿两端都是原生态的桑基鱼塘。目前,岛上只有40余户人家。 “最多的时候有80多户。”92岁的原住岛民冯十仔告诉记者。冯十仔生于大汕岛,长于大汕岛,已在这里度过近一个世纪。他早前以桑基鱼塘为生,养育一女五子。上世纪80年代,冯十仔在岛上开设便利店,直至今日。“多的时候,一天可以赚20块钱。”每逢缺货,冯十仔便坐着轮渡,再骑三轮车至容奇囤货。 大汕岛隶属容桂小黄圃村,因水路相隔,乘坐轮渡曾是岛民外出的唯一方式。1995年,德胜大桥跨岛而建,大桥两侧设有2座扶梯,成为大汕岛岛民通往外界的又一通道。 据了解,当年霍英东在投资建设德胜桥时,曾看到大汕岛的商机,计划将小岛开发为旅游休闲胜地。但不知为何,方案搁浅,搭建的机动车引桥至今仍是“断头”状态,孤零零的置身小岛上空。 除此之外,在冯十仔记忆中,大汕岛再无其他变化。 对于这种原生态,有网友指出,如果开发,必定会破坏原生态环境,但是保持现状,当地的资源也很难得到最好的保护,当地居民的生活也无法改善。
这个“顺德新城中最后的村庄”,究竟该何去何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