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两年,我市将构建一个具有佛山特色、全国领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真正实现文化乐民、文化惠民、文化富民。 昨日上午,我市召开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动员大会,对示范区创建工作进行部署动员。市委副书记、市长鲁毅,副市长麦洁华及示范区创建领导小组成员、各区分管文化工作的领导出席了会议。会上,鲁毅与五区及市文广新局签订了责任书,明确各级创建工作责任。 会议提出,从今年起至2017年,我市将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统领,市区同创、全民共享,高标准完成示范区创建各项任务,以此促进城市升值、增进民生福祉,全面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一体化,让700多万市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会上,麦洁华对我市示范区创建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她指出,要从深度和广度入手。深度上,一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数字化”,探索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高位均衡发展;二是要以佛山新城文化中心为龙头,带动市区镇街四级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三是要适应“互联网+”的要求,搭建公共数字化服务平台,用科技手段助推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一体化。广度上,要进一步扩充公共文化服务的外延,跳出传统观念里的文化工作范畴,将文化建设与产业发展、人文环境、城市形象和社会治理等领域相结合。 “求实、务实、抓落实;正风、正气、正责任。”鲁毅在动员讲话中表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争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保障广大市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关键举措,对我市打造文化导向型城市、提升城市价值和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他特别强调,要建立和完善示范区创建的绩效评估考核机制,强化跟踪督导,将指标纳入市、区政府年度绩效考核及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对于工作落实不到位的责任单位和个人,将进行相应的通报问责。 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市文广新局局长俞进对《佛山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2015-2017)》《佛山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方案》(送审稿)、《佛山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等三份文件做了说明。 俞进指出,《建设规划》是示范区创建的纲领,《工作方案》是示范区创建的具体路线图,《实施意见》则是“十三五”期间我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施工方案”。会后,市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还将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统筹协调市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各区,按照《创建规划》、各自工作职能和创建任务分工,合力推进示范区创建工作,形成市、区、镇街、村居四级联动的创建工作格局,加快构建有佛山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各区经验 记者获悉,禅城、南海、顺德正在创建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三区各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呢? ●禅城:区镇村三级联动 前不久,禅城区领导与各镇(街道)主要负责人签订《佛山市禅城区创建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工作目标责任书》,区镇村三级联动机制量化指标,促使各相关单位认真落实,统一发力创建公共文化示范区工作。 ●南海:公开招标引进优秀剧目 高雅艺术进剧院是南海的一个亮点。南海区文化体育局群众文化科科长杨新明介绍,区政府每年拿出300万元财政资金,引进13场以上省级乃至国家级优秀剧目,用竞争分配的方式,面向社会公开招标,中标方要以低价票面向群众开售。实施三年来,市民对高雅艺术的兴趣普遍提高,有些剧目还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况。 ●顺德:家门口可享高水平演出 通过实地调研和政策研究,2013年顺德区委宣传部制定了《顺德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八年规划纲要(2013—2020年)》,还启动了公共文化设施奖励资金、历史传统文化保护扶持资金、文化创作和文艺精品扶持资金等7项文化政策研究的前期筹备工作。 如今,波兰、日本、奥地利等国家与地区的优秀音乐人纷纷到北滘文化中心音乐厅献艺,让小镇居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高水平的演出。 规划解读 文化乐民文化惠民文化富民 佛山如何做到且看未来两年大计 佛山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的号角已经吹响,《佛山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2015-2017)》(以下简称《规划》)也同时公布。任务如何分解?工作如何落实?本报记者为您一一解读。 关键词1创建基础 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为佛山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奠定了现实基础。目前,我市拥有南海、顺德、高明3个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4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3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1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4项,省级项目38项,“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4个。 在动员大会上,市长鲁毅也坦言,丰富的历史文化,是佛山的优势所在,他要求大家树立成功创建的信心。 除此之外,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较高、文化发展定位清晰精准、创新实践敢为人先的精神和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健全,也为我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优势条件。 从“文化名城”“文化强市”,到“文化导向型城市”,佛山的城市文化定位逐步提升。今年2月,我市出台了《佛山市文化升级两年行动计划(2015-2016年)》,提出建设“创新创造活跃、岭南风韵突出、城乡服务均等、城市形象鲜明”的文化导向型城市目标。公共文化服务,毫无疑问,是实现导向型城市的一个重要抓手。 市文广新局局长俞进表示,在创建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的评审环节,北京的专家评委十分认同佛山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认为佛山真正把各级政府对文化的关注贯彻落实到城市建设中。 关键词2目标任务 《规划》明确,在两年的创建期内,要基本建立覆盖城乡、服务均等、优质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达到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并在深化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文化助力城市建设提升、文化塑造传播城市形象三个方面形成突破,以九大文化惠民工程为重点内容,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实现由城市升级到城市升值的提升。 为了有序推进创建工作,《佛山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方案》进行了任务分解:主要分为全面达标任务,包括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等7大方面35项指标,以及重点突破任务,涵盖“城乡十分钟文化圈”建设工程等9大方面26项指标。 值得关注的是,“城乡十分钟文化圈”建设,作为九大重点工程之一,体现了文化惠民的佛山特色。 俞进表示,目前佛山正按照城市的标准来打造十分钟文化圈。“目前佛山大部分村居人口较为聚集,村居层面的 文化设施虽然用统一的标准来建设,但是活动内容的开展还是要结合人口结构和当地实际,进行改造创新。”她进一步指出,为基层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对我市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同村居有不同的经济实力,以及不同的人口分布和需求问题,因此这是接下来要着重投入和改革的一个层面。 特色历史文化片区打造工程则是另一个关注点,也是目前佛山各区政府有意识去做的一件事。在“三旧”改造和城市建设中注重挖掘和吸引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实践,让整个城市建设有了灵魂,接了地气。 关键词3亮点特色 今年5月,文化部正式启动了第三批示范区的申报工作,经广东省政府推荐,佛山市政府向文化部、财政部递交了申报材料。5月25日,由副市长麦洁华带队、市文广新局相关人员组成的申报团队参加了文化部在北京举行的评审会,麦洁华代表市政府向与会评委作申报陈述和答辩,并以“市、区同创,高位均衡发展”来概括佛山市创建示范区的最大特点,为我市的申报答辩画上点睛之笔。 《规划》提出,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统领,在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结合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高标准完成好全市创建国家示范区的各项任务;高明区、三水区因地制宜,探索适合本区实际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之路。市区合力提高文化民生福祉,确保735万市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关键词4探索方向 社会力量办文化将成为佛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续探索的一个方向。“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是此次创建的基本原则之一。 《规划》指出,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捐建或自建公共文化设施。扶持民办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等非赢利的民营文化场馆向社会免费开放,提供基本文化服务项目,成为公共文化服务阵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俞进指出,贴近群众的小型基层文化设施,可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委托社会力量运营管理的方式,来让基层文化设施真正活起来。“用一定的政府资金带动社会力量来管理和运营基层服务设施,为群众提供无偿或者较低费用的特色文化服务,就比单纯建一个场所更有活力。” 麦洁华要求,在接下来两年的创建期内,要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撬动社会资金,加大投入,对照国家创建标准,查漏补缺、集中精力,将建设资源向基层倾斜,对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突破,全面提升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 九大文化惠民重点工程 1 “城乡十分钟文化圈 ”建设 筹集资金20亿元投入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全市90%的镇(街)文化站达到省“特级文化站”标准;80%的村(社区)建有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完善覆盖全市的“城乡十分钟文化圈”;今明两年,评选命名两批示范镇街、示范村居。 2 公共文化服务配送工程 搭建公共文化供需对接平台,以镇街、村居为重点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推动“文化惠民”向“文化悦民”升级;广泛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活动,各级图书馆每年下基层流动服务不低于60次,文化馆每年组织 流动演出12场以上。 3 文化力量再造工程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出台培育和促进文化消费的相关政策;大力发展文化志愿服务,2017年,全市注册文化志愿者总数达一万人以上,2018年达常住人口的千分之二。 4 数字文化服务工程 加强公共文化机构数字化建设,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传承弘扬佛山优秀本土文化;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建设布点合理、方便快捷的智能图书馆群,新建42家智能图书馆,全市 智能图书馆总量达60家。 5 历史文化兴盛工程 着力打造禅城区石湾镇街道、南海区大沥镇等四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积极申报创建“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以30个古村为引领和示范,做好古村落活化传承;抓好“佛山韵律.和风鸣畅”系列文化艺术活动、佛山秋色欢乐节等特色民俗节庆活动,彰显城市魅力。 6 书香佛山全民阅读工程 2016年末全市人均(常住人口)占有公共藏书达到1册以上,公共图书馆持证率超10%,人均年增新书0.06册以上;统筹策划“崇文佛山·全民阅读”系列活动,推动全民阅读常态化、长效化。 7 新市民文化暖心工程 加强异地务工的人文关怀,积极推送文化服务进园区、进企业,培育企业文艺团队和骨干;鼓励、支持园区、企业完善文化设施;办好以新市民为主角的品牌文化活动,为新市民融入佛山搭建文化通道,提升城市人文氛围。 8 特色文化片区打造工程 强化城市建设中的文化特色,增加城市形态中的文化元素,推进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提升;加快推进祖庙——东华里特色步行街区、梁园历史文化街区、仁寿寺历史文化街区、“陶醉文化街区”、康园(康有为故居)、清晖园街区、香云纱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等重点文化片区建设。 9 文艺精品锻造工程 以文艺创作和精品工程塑造城市形象;推出一批如话剧《康有为与梁启超》等兼具地方特色和全国影响的剧目,塑造文艺创作的地方品牌,讲好佛山故事;搭建市场与艺术家群体之间的平台,实现佛山文化“走出去”。 四大原则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强化统筹、市区同创;全面达标、重点突破; 文产融合、突出特色。 三大亮点 市区同创,全民共享;顶层设计,体系完备;创新引领,示范带动。 |
HOT NEWS
FOCUS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