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丹山开元寺建于公元725年,是佛山最早的佛教寺庙,寺庙背依坦迤南丹山,前临丛林绿野,一度香火鼎盛。文革期间,这座始建于唐代的建筑被严重破坏,香火已断。而随着南山旅游资源的开发,千年古刹有望重续香火。 古寺只剩残垣断壁 登上南丹山观音岭,在离山脚数百米的地方,一个古树环绕的平台上,我们看到了开元寺遗址。 古寺的残垣断壁中,堂室结构分明,依稀能看出当年香火的旺盛。开元寺原名半山寺,是唐朝开元年间(公元725年),由清远的三坑镇、山塘镇、太平镇、罗源镇、石角镇,四会的迳口镇、地豆镇,三水的六和镇、大塘镇等地信众自发集资兴建,是佛山最早的佛教寺庙。 公元738年,半山寺更名开元寺。而改名的原因,据称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开元26年(738年),唐玄宗为了庆祝其生日,下令全国81州郡各选一大寺,以其年号为名,当时“半山寺”就顺势更名为“开元寺”。 另一种说法是738年,唐玄宗下令在全国曾经发生过重大战争的地方,建造大寺,以“开元”命名,其主要功能是做水陆法会,超度在水、陆战争中死亡战士的亡灵。可以说,哪里发生过残酷的大规模战争,哪里就有开元寺。而由于三水没有大规模战争的记录,本地村民更多认同前一种说法。 开元寺依山而建,两旁环山怀抱,周边古树密林,环境清幽,千百年来香火鼎盛。据南丹山下的村民平伯说,解放后,开元寺还一度吸引着广州、佛山、清远、肇庆四乡八邻的信众到此祈福。“求福、求财、求官、求子都有,相传很灵验。” 但文革期间,开元寺受到冲击破坏,正常的法事活动被迫停止。与许多寺庙一样,在破除迷信的口号下,这所千年古刹被拆得片瓦无存。 留有佛道合一的对联 在遗址的前门位置,记者看到两根石柱断为数截散落在地,柱上书写正楷对联:神宫通九府法云涌地两行宝树引菩提,世界接三清慧日澄天万片琼花呈般若。作为最早的佛教寺庙,为何门前对联竟含道教智慧? 众所周知,三水是“长寿之乡”,有史学家考证,佛学在南丹山源远流长,从古代以来,全国各地的高僧到开元寺取经时,也带来了各地最珍贵的中药材和治疗经验。而早在隋唐时期,南丹山就有大量道家炼丹师前来修炼养生长寿之术,形成了独特养生文化和养生习俗。这种佛道兼修的特有文化,发展了顺应自然的养生理论与方法,也促成了上述佛道合一的对联。 佛教是三水人信奉的主要宗教,传入三水的是汉文系统的大乘佛教,以禅宗为主。据清嘉庆二十四年《三水县志》记载,佛教在三水县民间流传甚广。相传唐朝,佛教禅宗六祖慧能已在三水主持修建龙岩古寺,并分别在西南和光寺与宝月堂信宿,传教两年之久。作为佛教活动场所,明清两朝三水有龙岩古寺、和光寺、华山寺、花果寺、六祖庙和宝树庵等寺庙多达14座,还有一定规模的寺庙散布于乡下。 千年古刹有望重修 三水历史上曾经寺庙众多,香火鼎盛,但由于战争、天灾、人祸等原因,许多寺庙慢慢破败、被毁。改革开放后,宗教政策得到落实,人们有信仰自由,胥江祖庙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华山寺、西南武庙等得到修复,民间各种宗教活动得到了正常的开展。 而应信众的呼声,上世纪90年代,经宗教主管部门同意,由广东省佛协副会长、广州六榕寺方丈法量和尚等人组织发起恢复筹建工作。如今,在观音岭脚下,一座开元禅社作为开元寺修复的前期场所,已经吸引不少游客在此上香祈福。 而随着南山交通的畅通,南丹山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开元寺的重建开发也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眼光。据了解,现有的开元寺旅游规划已经成型,除了开元寺外,规划的佛教文化区还有提供给居士、信众修心养性和养生的香客旅舍、居士楼、佛教禅堂等项目。我们也在等待着这座千年古刹能得到重修,再续鼎盛香火。 |
HOT NEWS
FOCUS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