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冤家不聚头。从中国到美国,滴滴快的和Uber又一次狭路相逢。 西雅图当地时间9月23日,第八届中美互联网论坛。滴滴快的CEO程维站上了第三排左二的指定位置,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全球互联网大佬一起拍下了那张刷爆朋友圈的30人大合照。 程维的“老冤家”Uber创始人兼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下文简称“TK”)则出现在中午的小组讨论上,同台的有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以及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 尽管双方并没有在同一时间出现在同一场合,但看似波澜不惊的表面下早已暗潮汹涌。 镜头切换到国内。就在TK于北京宣布“Uber中国的12亿美元融资已经到账”的两天后,9月9日,程维便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确认滴滴快的完成了30亿美元的新融资。 你方唱罢我登场。在这一场分秒必争的追逐赛中,滴滴快的和Uber这两家打车软件巨头似乎压根儿就不想给彼此留下任何一丝喘息的机会。 随着融资数目的加大和速度的加快,两者的这场拳击赛也将正式进入另一个阶段。一个积极“走出去”,一个拼命“走进来”,龙争虎斗下,结果如何仍是一个问号。 但正如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鲁炜在本次中美互联网论坛上所说:“我们同乘一条船,谁也别想把谁推下去。” 滴滴快的和Uber现在或许就面临这样的局面。 日渐焦灼的PK赛 整个9月,滴滴快的和Uber日渐焦灼的PK几乎占据了所有舆论热点。 9月7日,Uber宣布目前已有12亿美元融资到账。参与此次融资的基本都是中国的投资者,除了百度外,还包括中国的“国字号”投资方。此轮融资后,Uber中国的估值将超过80亿美元。 仅仅两天后,Uber在中国的最大竞争对手滴滴快的宣布,已经结束新一轮总计30亿美元的融资,并首次公布了以中投和平安为代表的投资方信息。本轮 融资创造了全球未上市公司融资的最高纪录。本轮融资完成后,滴滴快的将拥有超过4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移动互联网公司最高的现金储备。 滴滴快的公关总监和公共事务高级总监叶耘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坦言,本轮融资金额之大、速度之快超出了他们的预想。“第一轮10亿美元是1周,然后追加到30亿美元,前后不到1个月的时间。” 同日,滴滴打车也正式公布了全新品牌升级和标识,“滴滴打车”更名为“滴滴出行”并启用新Logo。 国内的融资战一再升级,而双方的战事也迅速从中国扩散至大洋彼岸。 9月17日,滴滴快的宣布与美国打车应用Lyft达成战略合作,并向后者战略投资1亿美元。这是继投资东南亚打车应用Grabtaxi之后,滴滴快的第二次投资海外出行服务公司。 有分析认为,为了对抗势头猛烈的Uber,滴滴快的与Lyft与印度Ola和新加坡GrabTaxi商谈扩大联盟事宜。根据最新消息,9月28日,滴滴快的宣布参与对印度最大的打车服务商Ola的最近一轮融资。 叶耘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滴滴快的确实正在组建一个全球化的联盟。“这个联盟更重要的是能够把全世界优秀的移动出行企业联合到一起,能够方便用户, 还能够达到无国界的使用。同时,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市场,它了解当地的文化,在当地有很好的用户和团队的基础,这个比我们自己到海外去重新组建团队,做市 场和品牌增长,要有利得多。” 美国当地时间9月23日,滴滴快的和Uber各自的创始人兼CEO,程维和TK同时出现在了第八届中美互联网论坛上。但有趣的是,两人却始终没有同台的机会。 这边厢,滴滴快的与美国打车应用Lyft及LinkedIn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为本届中美互联网论坛上签约最多国内企业。另一边厢,TK则在小组讨论上强调“Uber一个月之内在全球创造了将近100万个工作机会”。 “这是一场人人都在关注的战争。”香港公司Oddup的首席执行官詹姆斯·詹科蒂(James Giancotti)说。Oddup是一家分析评价初创企业表现的公司。 滴滴快的遭遇成长烦恼 或许连程维自己也没有想到,三年前差点放弃滴滴的他有朝一日会受邀赴美参加中美互联网论坛,头顶“习近平访美随访团中最年轻的80后CEO”的光环,成为与习近平大合照的一员。 成立三年的滴滴快的是当中最年轻的公司。实际上,在8个月之前,滴滴和快的还是补贴大战中的死对头。同样诞生于2012年,市场布局步调又极为相似,彼时这两家公司几乎占据了中国打车软件市场整壁江山。 在经历了3轮你追我赶的融资PK后,最后一轮,去年12月,滴滴从中国电子商务公司腾讯以及俄罗斯私募基金DST那里获得7亿美元融资;一个月后,快的宣布得到阿里巴巴、日本电信公司软银(SoftBank)等投资方总计6亿美元的投资。 命运总是有些诡异。硝烟尚未散去,今年2月14日,滴滴和快的却火速宣布合并。根据分析公司易观国际(Analysys International)的数据,合并后的滴滴快的在中国互联网出租车以及私人专车服务这两个市场的占有率分别为99%和78%—每天使用软件的乘车 人次总计800万。 在融资30亿美元后,滴滴快的的估值增至165亿美元。投资方除了阿里巴巴、腾讯和新加坡政府的投资公司淡马锡(Temasek Holdings)之外,更有来自国家主权基金中投和中国平安的背书。 尽管被众多资本方看好,但极速前进的滴滴打的却打算开始学习放慢脚步。 在完成本轮融资后,程维在内部邮件里对滴滴全体员工说,未来一年,滴滴要“修炼内功”。 “一个企业的发展,在最早期靠的是产品和服务,但越往后越复杂,需要有前沿的技术来支撑。随着技术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团队也需要更多前沿性的人才,让他们一步步去触碰临界点。这是企业的核心,也是企业软实力和硬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叶耘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速途研究院院长丁道师认为,滴滴快的目前遇到的最大障碍是,快速增长的公司业务和公司人员的能力没有成正比地提升。“滴滴两年内价值涨了100倍,但人员尤其是核心高管的能力却没有相应地成倍增长,可以预见未来滴滴会因为人力资源的不足带来一些困惑和问题。” 在过去一年,滴滴快的增加了3000人,如今员工有5000多名。人数的急剧增加带来的不仅是巨大的人力成本,更有管理上的难题。 程维称,今年年底滴滴人数要控制在5000人以内,明年开始末位淘汰考核,并且要建设公司文化和打击腐败。 “当企业的规模和人数变多的时候,更多是要依靠企业文化,保持大家在大方向上的一致性,还有对于很多具体事务的专业性,这些都是内功。”叶耘对时代 周报记者说,“未来一年就是希望能够把这些人才真正地融合起来,包括我们的组织架构。变化是企业保持活力和竞争力的最重要的一点。” 根据商业服务机构普华永道的报告,滴滴今年头5个月95%的净收入都来自其专车业务。而占据滴滴99%份额的出租车业务则基本赚不到钱。叶耘不愿透 露滴滴快的目前的营收数据,但他证实,从盈收的体量来讲,专车是最高的,而目前公司实现盈利的业务则是开屏广告服务、与企业合作的线上线下营销。 针对盈利模式,叶耘在采访中强调“向传统企业靠拢”:“未来滴滴快的会向传统企业靠拢和延伸。只有帮助传统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或者自己进入到传统企业的上下游,才可能创造更高的价值。” 截至目前,滴滴快的平台上已经有6条产品线,其中专车业务已经进驻中国110个左右的城市,专车日均单量为400万。如何尽快将出租车、专车、顺风 车、代驾和定制巴士等各类与个人移动出行相关的资源和服务整合到一起,打造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台,是这个中国移动打车市场巨无霸的希望所向。 “未来三年,滴滴致力于把交通工具整合到一起。”程维表示,大众性的出行需求,滴滴通过预约方式实现;小众性的出行需求,滴滴通过快车专车等更贵一些方式来提供个性化和定制化服务。 按照叶耘的说法,滴滴快的从一开始就是在构建一个生态体系,希望所有的人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去提高效率,实现更大的价值。但对于目前仍处于“烧钱” 状态的滴滴快的来说,问题的关键在于,当大量需求涌入时,如何让业务的发展质量与速度并行,让自己一直强调的平台优势产生实际的利益价值。 这或许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滴滴快的,在成长过程中遭遇的最大烦恼。 Uber的中国雄心 詹姆斯·詹科蒂将滴滴快的和Uber的这场战争定义为“对战双方是中国私营企业和美国私营企业”。然而,Uber并不同意甚至会反感这种描述,因为“中国公司”才是其现在在中国市场最想成为的角色。 “我们是中国人运营管理、中国资本参与、配合中国政府管理、给百姓提供出行服务的移动互联网企业。”Uber中国战略负责人柳甄这样定位Uber中国。 作为“在线召车”的鼻祖,来自美国的Uber已经在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近340个城市开展业务。自2014年7月进军中国以来,业务已经覆盖 21个城市。目前,Uber中国平台上每天完成订单量大约为100万,在其全球完成订单量最多的10个城市里,中国占到了四席,其中广州、杭州、成都更居 于全球前三位。 “Uber在中国的市场预计到今年年底完成订单量就可以超过美国,中国市场将比美国市场还要大。”柳甄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TK曾向投资者表示,在中国扩张业务是Uber全球发展的首要任务。在最近一次访问中国期间,他便宣布未来一年中,争取要进入中国100个城市。 即便如此,目前Uber中国APP的市场渗透率还只有10%左右,而目标则是在2018年能实现66%的渗透率,这就意味着在5年内Uber中国要实现85.53%的增长。 被曾经的学生大幅超越的滋味并不好受,Uber不得不加快本土化的步伐。 今年7月,TK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希望Uber中国能成为中国企业。虽然源于国外,但我们会竭尽所能,使Uber中国化,成为真正的中国企业。” 竭尽所能的举措之一,便是在中国成立其唯一一个美国以外的独立公司,并把业务搬到中国境内服务器上运行。据了解,Uber在中国已经成立独立的实体公司,注册资本21亿元,总投资63亿元。总公司下面设立各个城市分公司,由当地总经理进行自主经营活动。 而柳甄更表示,Uber中国有意在中国股市上市,成为中国本土企业。 按照她的说法,Uber中国的服务器在中国,数据也在中国,参与产品开发、技术维护的也都主要依靠中国工程师团队。尽管如此,Uber落地中国仍充满荆棘。 在《中国的千禧一代:希望的一代》作者Eric Fish看来,Uber已经广泛被认知为国外企业了,想改变人们的认知过于困难。 有分析人士认为,Uber全球希望找到中国的投资人及合作伙伴,一方面是来帮助其拓展中国市场,另一方面也是要对付中国的政策及商业环境,身为外来者还是很担忧被排挤不接地气等问题。 TK透露,在最新一轮的融资中,已经有12亿美元到账,其中包括多个中国本土战略投资人。但他没有说明的一点是,有消息指出,在这12亿美元中,有5亿美元是来自于Uber全球。 时代周报记者多次就融资、本土化战略等问题联系Uber中国方面,但Uber中国以“提及的问题部分为不便透露”为由婉拒采访。 大数据之争 尽管滴滴快的和Uber均各自在不同场合强调自己的独特性和先锋性,但他们却有着共同的理想,即改变人类出行方式,重构城市交通体系。 “我们所做的就是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换句话说,就是改善交通。只要按下一个按钮,就能实现从A到B地。你不必自己买车,而车主可以在一天之内搭载30个人。这不仅可以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空气污染、节约时间,还能创造大量工作岗位。”TK如是说。 由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发布的《2015年中国“互联网 ”出行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移动出行用车用户规模达到2.11亿人,2015 年,中国移动出行用车用户规模将达2.69亿人,同比增长为27.5%。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是全球领先的移动互联网第三方数据挖掘和整合营销机构。 普华永道在今年4月发布的调查报告中指出,“共享经济”市场已经有大量资金支持,未来将有更多金钱涌入。目前,全球“共享经济”市场约为150亿美元,到2025年这一市场规模将增加至3350亿美元。 作为下一个万亿级市场,以“专车服务”为代表的共享经济成了众人趋之若鹜的大蛋糕。 “滴滴快的和Uber是在分化、打破现有的秩序,然后按照他们想要的去构造新的秩序来为他们的盈利服务。”在出租车行业有20年从业经验的司机李铭(化名)说。 这一切需要通过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和完善来支撑和实现。 在某著名跨国互联网企业工作多年的资深IT人士汪蒙(化名)看来,投资者之所以青睐滴滴快的和Uber,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看好大数据所衍生出来的各种商机。 “大数据是互联网 的一部分,需要实体去承载和推动。就打车软件而言,哪个区域打车的人多,就说明那里的购买力和消费力强,这正是商业发展的基础。”汪蒙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建设大数据、商业分析、growth hacker等团队,从而积累数据并建立自己的数据模型,这是滴滴快的融资的主要去向。叶耘并未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具体的数据,但他表示,目前滴滴快的每 天需要处理的数据高达50PB,在平台技术升级和大数据的研发上需要更充分的资金。 挖掘大数据,滴滴快的和Uber似乎站在同一战线上。从针锋相对走向强强联手,在这个充满奇迹和反转的大时代里,其几率可能会更大。 |
HOT NEWS
FOCUS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