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萧瑟,容桂水道上,一艘锈迹斑斑的机船,正在轰鸣的发动机声中缓缓靠岸,船上稀稀拉拉五六名乘客,通道边一张红色的布告,宣告马岗渡口这个年逾半世纪的渡口即将走到尽头。 水乡顺德鼎盛时曾有渡口三十多道,每年运送乘客数以百万计。随着道路交通的发展,渡口的地位日渐式微。前两年,大良沙头渡口、陈村永兴渡口、龙江狮岭渡口、均安北沙渡口相继被撤销。 据顺德海事处提供的数据,目前顺德渡口仅剩10道,另有跨区域渡口5道,但20 14年运量达4 27万人次,占佛山市内河渡口运量的7成以上。这些像星星般散落在河网中的渡口,哪怕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在为市民服务。 昔日满载,如今只有五六人 10月12日下午3点,容桂长堤路马岗轮渡口,粤顺德渡0002号船从对岸驶过来,船上仅有乘客五六名。对岸是容桂马岗村,一个三面被容桂水道包围的小岛,与容桂相隔近300米宽的水道。马岗轮渡,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就承担着马岗村民往来容桂的交通接驳,并在相当长时间里是物资进出马岗村的重要途径。 “50年的历史是肯定有的,我个头还没有摩托车高的时候,就跟着爸妈搭轮渡来容奇,那时候的船票要3分钱。”马岗渡口,等船的吕先生回忆称,“那时候没有容奇大桥,更没有才修好的容桂特大桥,马岗就是一个河中小岛,无论是去大良还是去容奇,都离不开轮渡。” 据吕先生回忆,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轮渡就发展到鼎盛,正值改革开放,从村办企业到私营企业都红红火火,往来马岗和容奇的轮渡上不仅仅是满载着人,还有很多货物。“过容奇去卖鱼,回来时就捎回一头猪仔或几只鸡,所以船上很热闹。” 马岗轮渡口,至今还有几间类似库房一样的大房子,售票室早已成了杂物房,窗口旁边还依稀能看见用油漆写的提醒乘客买票的标语。 脱离孤岛,轮渡成为历史 9月底,马岗村委会就张贴布告,马岗轮渡将在10月底关停,这让不少马岗人心里五味杂陈。 “有轮渡还是很方便,两座通往岛外的大桥都需要绕行,尤其是来容奇这边,容桂特大桥是到桂州的,骑摩托车绕来容奇也要十几分钟,轮渡2分钟不到就过来了。”吕先生表示,但遇到台风天气,轮渡就要停航。 作为新生代马岗村民的小岑就没有为马岗渡口的关停有太多心事,才工作一两年的他喜欢摩托车,喜欢驰骋在路上的感觉。“现在很多人都有车,开车走大桥过来容桂也不费事,何况到了容桂这边有车更方便。”小岑表示。 与马岗轮渡相距不到500米的地方,曾经在顺德交通史上扮演重要角色的沙头渡口在2014年关停。2015年年初,均安天湖渡口被并入鹅洋沙渡口。关停、撤并,顺德内河渡口已经从十年前鼎盛时期的三十多道缩减为两年前的21道,如今仅剩下10道。 顺德海事处有关负责人解释称,公路桥梁的完善是渡口消失的最主要原因,而降低通航风险也是缩减渡口的重要因素。“马岗渡口的关停,就是考虑到容桂特大桥的建成,完善了马岗对外交通,不再是个孤岛了,出于降低水路客运的风险考虑就关停了。” 分镜头 热 时间:昨日16:00 地点:勒流勒北渡口 24小时营运,日往返500趟 从勒流扶闾渡口沿着堤坝往上游走4.5公里,就是勒流的勒北渡口。昨天下午4点左右,南都记者在这个渡口看到了另一番场景,河道两边的渡口车水马龙,渡轮在五六十米宽的河道上不停地往返,乘客或骑着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或是步行搭乘渡轮。 “我们基本上是两三分钟一个来回,到高峰期时就两辆渡轮一起搭客。”船工麦进权告诉南都记者,高峰期出现在早上的七八点和下午的五六点,基本上每趟都有三十名左右的乘客,再加上一些乘客的骑乘车辆,有时一趟还运不完。 麦进权介绍说,勒北渡口的渡船是24小时营运的,实行三班倒的制度。南都记者在麦进权的记录本上看到,他开的这艘编号为“粤顺德渡6020”的渡轮平均每天要往返500趟左右,客流量在5000人左右。“如果遇到节日,两条船加一起能有近万人的客流量。”麦进权说。 “晚上渡轮也要开,是因为很多人在对岸的工厂上夜班,如果没有渡轮,晚上就要绕道很远的路回家,非常不方便”。 冷 时间:昨日14:30 地点:勒流扶闾渡口 一趟轮渡,只有三个乘客 昨天下午两点半左右,在勒流扶闾渡口的扶闾村一侧,编号为“粤顺德渡6019”的一艘渡轮正停靠在岸边等待乘客登船。在等了四五分钟之后,只有三个乘客登上渡轮。这时,船工打着发动机,迅速转动船舵,然后朝着直线距离不到三百米的对岸驶去。 “就算没有人也要走,在岸边等待不能超过十分钟,因为对岸还有人等着过河呢。”渡轮上的收费员阿敬告诉南都记者,扶闾渡口的渡轮从早上6点至晚上10点半,往返于扶闾村和该村的见龙股份社,除了每天早上七八点和下午六点左右人比较多一些,其余的大部分时间里,每趟的乘客少的只有两三个,多的也不过十多个。 南都记者在船上了解到,在扶闾渡口乘渡轮过河的人大都是见龙股份社的社员,而在渡船的船舱上则张贴着一张收费标准,上面提到对见龙股份社的人员车辆实行减免收费。“这个渡口是见龙承包出去的,当时招标时就说好了,对见龙的本地人不收费。”阿敬说,见龙股份社有900多社员,而仅有的一艘渡轮的客流量在五六百人。“如果遇到节日,搭船的人就比较多,会有一千多人。” “2013年涨了一次费,每个人从五毛涨到一块,不然真的要亏本。”阿敬介绍说,由于客流量的不断减少,他们作为承包者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果收费太低,我们做不下去;收费太高乘客也不答应,毕竟也就两三百米的距离。”阿敬表示,目前来看,即便这个渡口客流量很少,但还不到取消的地步,“因为这里是见龙股份社的社员出行要道,现在附近还没有大桥,如果不从这里过河,就只能绕道乐从。” 船工故事 认脸收费,20年未出过错 昨天下午两点半左右,在扶闾渡口,趁着船上还没有乘客的间隙,58岁的梁福发点上一根烟来解乏。两三分钟后,三四个乘客陆续上了船,梁福发便叼着烟打着了发动机,右手推着已经磨出闪闪黄色的铜质挡位杆,左手转动着油光发亮的船舵。 1995年,在广州开了15年货船的梁福发回到家乡勒流,跟朋友承包了扶闾渡口的渡轮,终于圆了自己的“船长”梦。“我从1980年就开始持证开船,以前是给别人开船,现在是给自己开船。以前是运货,现在是运人。”梁福发说,现在他每个月有5000元左右的工资,而渡轮的营运也并不亏本。“人虽然越来越少,但至少目前我们还没亏本。” “我们村900多人,我们全都认识。”梁福发说,他跟收费员都是见龙股份社的本地人,靠着“脸部识别”技能来收费,几乎从未出过差错。“见龙的社员不收费,开这么久的船,村里村外的人都能很快就认出来。” 在不到300米的航线上往返了20年,对梁福发说并不是什么难事,难得的是他们这条渡轮从未出现过事故。梁福发说,感觉自己就像这条已经逐渐褪色变旧的渡轮,虽然已经岁月不饶人,但仍有老骥伏枥的动力,“虽然现在很多人家都有了私家车,但还是有一部分村民要靠渡轮过河,只要有一部分人需要搭乘,我们就不会停运。” 昔日繁华 扶闾、勒北渡口曾通航广西 昨天下午3点左右,扶闾渡口见龙股份社一侧,一群老人家正在打牌娱乐,而旁边围着一批等船的人,他们有的要到对岸工作,有的是走亲访友。70岁的吴伯也是其中之一,他告诉记者,扶闾渡口在解放前就有了。起先两岸居民靠划木船渡河,在上世纪70年代有了机械渡轮,“那时候没有公交车,也没有摩托车和小车,坐船是唯一方便的方式。” “以前这里有很多船的,有载人的也有载货的,而且到的地方也比较多,很多人都会选择从这里搭船到广西、广州、韶关等地。”吴伯介绍说,上世纪70年代时扶闾渡口很热闹,而其当时也在这里坐过“红星”渡轮去广州探亲,来回一趟最快要8小时,却只要两块钱。 吴伯说,90年代后,交通发达了,车逐渐取代了船,渡口的船就越来越少了,而现在,如果不是通往两岸的桥没建好,扶闾渡口也就消失了。
而在勒北渡口的渡船上,70岁的梁伯向记者介绍,这个渡口也是在解放前就有了。解放之后,机械船逐渐取代了木船,该渡口就多了很多去往广州和广西等远距离的载货或载人的客轮,这里便热闹起来。但好景不长,上世纪90年代后,汽车逐渐多了起来,于是渡船生意越来越难做。“本来勒北政府说要在两岸之间造一座勒北大桥的,但后来又取消了,才让这渡口继续保存下来,但以后等桥建好后,渡口估计也就消失了。” 来源:南方都市报 |
HOT NEWS
FOCUS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