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站在现在的时间点向前追溯三年,那时人们一定很难想象智能手机的发展竟可以走得如此之远。反过来,如果站在现在的时间点向后展望三年,我们也很难预测智能机究竟会变成什么样。 在VR时代即将到来的2016年,智能手机的演进将会成为全行业思考的问题。但未来毕竟太远,如果单看现在的话,我们完全可以骄傲的说我们正处在智能手机的黄金时代。 得益于中国市场的特殊性,消费者现在极易购买到物美价廉的手机。然而在性价比被奉为王道的同时,厂家却不得不承受着极低的利润带来的生产压力。 于是走量,成为了唯一的解决方案。 但是,薄利多销并不意味着厂商不需要拿出新产品来吸引用户,发展用户。但创新绝对不是“跑分天皇”,“安卓王子”这类虚假的宣传词;亦不是摄像头像素无敌,不锈钢边框切割万岁这类毫无营养的口号。 要知道,如今手机内部的性能提升,靠的完全是产业链的整体升级,这些同大部分手机厂商是毫无关联的。为了让您在日后选购手机的时候能够清楚的辨别手机厂商的宣传词是真是假,是否真有创新的黑科技,今天小编就和您聊聊这个问题。 SOC架构与性能的提升 在诺基亚称王的时代,手机SOC可称得上是百家争鸣。德州仪器,摩托罗拉,爱立信等都推出过相应的处理器产品。智能机时代,随着市场一轮轮的洗牌,只剩下高通、三星和联发科等为数不多的厂商。虽然各家的产品各有特色,但都离不开同一个关键词——ARM。 说到大名鼎鼎的ARM,想必关注手机圈的各位一定不会陌生。虽然每年高通,三星,联发科等厂商都会推出自家新品。这些产品不是基于ARM的公版IP核, 就是基于ARM架构的二次深度定制。由此可见,虽然表面上各家产品百花齐放,但性能的提升归根到底,还是要依靠ARM公司进行产品迭代。 那么各厂商难道没有“一丝”创新吗?当然不是。就前文所提,一家公司能进行架构二次深度定制,本身就已经证明了其研发能力,如苹果的A系列,华为的麒麟 等。另一方面,SOC内部的非CPU部分,各厂商还是有自家技术的,譬如高通有自己的GPU,联发科有多核调度技术,这些并不是ARM的功劳。当然,不是 所有手机厂商都有自己的技术,大多也就是买来组装而已。 摄像头性能的提升 拍照能力往往是决定手机能否大卖的关键因素。如今手机厂商动不动就会表示自家的摄像头是多么优秀:要么支持光学防抖大光圈,上天揽月无压力;要么支持相位对焦红外线,快如闪电秒切换。 但不说大家也知道,关于手机摄像头硬件上的技术,完全同手机厂商没有什么关系。无论是光学防抖还是相位对焦,这些都是上游供应商下放的产品。比如今年很 火的RGBW传感器,索尼其实早就推出过这样的传感器编码方式,只是先前大部分厂商选择的都是更符合人眼的RGBG传感器,所以才一直不温不火。 事实上整个摄像头行业的进步,绝大部分都是掌握在索尼、三星等供应商手中。大部分手机厂商能做的,也只有针对性地调教。我们不否认软件调教对于拍照提升 的重要性。但相对于苹果等领先厂家来讲,余下各家的调教能力基本还处在追赶的状态,尤其还是在精力不足机型太多的情况下。因此,关于拍照上的创新功能,大 家看看就就罢了。 手机外壳金属化 如果翻看2015年的手机新品目录,就会发现各家一 定有“全金属外壳”为卖点的产品。近年来随着iPhone的热卖,金属外壳已经渐渐被大众接受,成为了高端手机的象征,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今年各手机厂商 都会推出全金属手机。毕竟相较于塑料,金属的高贵感还是更能吸引用户。 但是,为什么全金属手机是在今年爆发,而不是去年或是前年呢? 在手机行业中,最成熟的莫过于塑料加工技术,金属加工技术也只是近十年才慢慢普及。市场的基本定律决定了当一项技术的需求增多时,市场会自动适应其需求,促使厂商进行技术革新。 2015年之所以成为金属外壳爆发之年,归根到底在于上游供应量对金属加工技术的供应量提升。看到iPhone等金属手机外壳的热卖,促使了代工厂对金 属加工设备与技术的投入,这里我们不否认手机厂商在推动金属加工上的贡献,然而考虑到这仍然是上游的供应范畴,自然也就谈不上创新了。 各种新技术解决方案 像今年的安卓手机,一大标配是快速充电技术。然而你要知道,其实魅族的mCharge就是MTK的Pump Express,三星和Moto的快冲技术也都是基于高通的Quick Charge定制。这些手机公司看似的创新,无非也就是将供应商技术换了个名字,定制包装就出炉。 又如指纹识别以及压感屏,都是苹果产 品大行其道后(苹果也是用供应商的),有人嗅到其中的商业价值就开发出类似的解决方案卖给安卓厂商。各厂商在包装之后赋给产品一个高大上的名字,就能投入 市场。所以各厂商的产品虽然看似不同,但本质上是一样的。譬如上文的快速充电、指纹识别、手机Hi-Fi也都是类似的道理。 说到底,在未掌握核心技术的情况下,大部分手机厂商所做的无非就是去查看各家供应商的产品,然后将产品包装起来出售,这也是手机硬件同质化的原因。与其说大家拼的是技术,倒不如说拼的是眼光、诚意与营销,但我们不能否认真正创新的手机厂商没有存在,只是很少罢了。 不过仔细想想,创新又哪会有那么容易?付出的时间金钱与机会成本,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打了水漂。这样的风险,不是特大型的企业基本无法Hold住,这也正是大家喜欢玩组装/跟风,但不喜欢玩创新的原因了。 在2015年结束之际,我们在回顾手机厂商“创新”的同时,也需要对下游供应商说一声感谢,没有它们,可能新的手机技术也不会普及。 |
HOT NEWS
FOCUS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