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国家将清明节设立为法定假日,已经是第9个年头了。 作为一种延续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每年在这样的日子里,在民间都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祭祀先人,寄托我们的哀思。 “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在南海,清明祭祀各镇街也各有差异。桂城祭祀日成“家族团圆日”,九江回乡祭祖要设宴庆祝;里水大冲悦东要“太公分猪肉”;狮山华涌拜祖先要登重九山吃甘蔗…… 各地的祭祀习俗虽各有不同,但慎终追远、事死如生、以礼教孝的精神却一脉相承。日前,由南海区民政局主办,珠江时报社和南海殡仪馆承办的《南海殡葬文化研究》一书正式汇编出版,昨日,记者又对南海多个镇街的“拜祭文化”进行回访,盘点出南海最温情、最盛大、最传统、最有料、最威风的“拜祭文化”,展现不一样的南海。 最温情 九江南方:回乡祭祖设团圆宴 每年春(清明)、秋(重阳)二祭及除夕、元宵灯节日或祖先忌辰,在九江均有祭祖活动,俗称“拜太公”。 集体祭祀,称“公祭”。始祖祠称为大宗祠,始祖牌位下按辈分排列供奉先人牌位;其余一律称宗祠,供奉本房先人牌位。各祠拥有的田产、塘产,由当年的值理或专人管理,其收入作祭祀用。宗族大祭时,值理等人执事购备猪、鸡、鱼、饼饵、酒醴、肴馔、香烛、纸钱等祭品,由族长或一长辈主持,设礼生司仪,全堂肃立听主祭人宣读祭文,读毕以辈为序一次向祖先牌位行跪拜礼。事后给男丁分“胙肉”,有功名或对家族有贡献的占双份。有的还设宴,父老参加,或举族男丁参加。土改后公祭停止。 清明、重阳祭墓礼仪与祭祠大致相同。从前,中了功名的要回乡祭祖,举人以上在祠堂门口设旗杆夹竖旗杆,大排筵席。旅外乡亲事业有成,亦荣归回乡祭祖,设宴庆贺。 清明之际,九江镇阵仗最大的祭祖活动当数关氏世美堂。自2012年起,关氏世美堂文化馆筹委会便号召广东各地、以及海内外关氏世美堂的后裔在清明时节齐聚九江。来自顺德、番禺、从化、增城、罗定、信宜,以及香港、澳门等地的关氏后人近600人相约4月4日,前往“破排角”共同祭祖。 4日时值清明,九江世美堂关公子孙将举行乙未清明祭祖大典。来自五湖四海的关氏子孙聚首九江,祭祀关公以及关公后人,弘扬“忠”“义”“仁”“勇”的关公文化。 “节序清明,春回大地,柳绿花明,惠风和畅,天朗气清,关氏代表,兄弟姐妹,不辞千里,共聚九江,清茶薄酒,祭告坟前……”在破排角,关氏族人代表簇拥在祖墓前,摆下几杯清酒,点燃两盘鞭炮,顿时间杯土带愁,杂草含烟。祭文念毕,关氏子孙按照地域相继上香。 最传统西樵禄舟:子孙“分房”拜祭 在南海西部,村落肌理保存完好,因而村中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也能相对完好地保存下来。在西樵,各村的清明祭祖仪式相对而言比较讲究。 在西樵山下的黄飞鸿故乡禄舟村,清明祭祖活动是黄氏族人的一项大事,每到临近清明的前一个星期,黄氏族人便开始准备祭祖事宜。到了清明,禄舟黄氏便开始了为期三天的祭祖活动。 据禄舟黄氏的后人阿聪介绍,祭祖当天,族人先在一间私伙祠堂集合,本村狮队起鼓舞狮,当年添丁的家庭捐赠烧猪一头,众人将烧猪抬到村口黄氏始祖祠堂祭拜。上香宝,舞狮采青,然后炮仗投标。在始祖祠堂拜祭完毕后,一众族人到太公山坟,将前述拜祭过程重复一遍。整个拜祭结束后,进行太公分烧肉仪式,捐赠烧猪的家庭可获回礼猪头猪尾。分完烧肉,众族人晚上聚餐,而荞菜炒烧肉是当地的清明时节必备的一道菜。 禄舟黄氏的祭祖风俗已经传承了数百年,他们清明祭祖的特别之处便是分房拜祭。在儒家的传统中,宗族至四代便要分房,黄氏自其四世祖也分为三房族人。明朝万历年间,黄氏宗族修建了黄氏大宗祠后,三房族人开始分开祭祀。在1949年以前,禄舟黄氏三族拜大太公时依然是相互分开,长房是清明前一天寒食节拜祭,二、三房分别于清明及次日拜祭。1949年后,祭祖活动一度中断近30年,到改革开放后,禄舟黄氏恢复祭祖,三房人才开始一起祭祖,但第二天的祭祖,黄氏三房人仍然按照旧例分开,坚持各房人拜祭自己的分房太公,其宗族拜祭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最盛大大沥平地:前往香港一同祭祀 另一支在大沥平地的黄氏宗族,对清明祭祖也十分重视。平地黄氏将清明祭祖视为各地黄氏宗亲联谊交流,凝聚乡情的一个契机。 今年清明节当天,平地黄氏族人将首先带队前往香港,与当地旅港南海平地黄氏同乡会的黄氏族人一同祭祖。在香港,黄氏后人于大厦中租了一个厅堂,是为“楼上祠堂”,按照平地黄氏大宗祠的神楼摆设,供奉着黄氏的始祖德政公以及其他祖先的神主牌。 据平地黄氏后人黄汉威介绍,香港黄氏后人为了凝聚乡情,开设“楼上祠堂”进行清明祭祖已经有40多年历史。如今,每年清明时节,在平地的黄氏后人总会派出几十人,前往香港一同祭祀,并和香港黄氏后人共叙宗族情谊。 在香港完成正清的拜祭后,黄氏族人又相约在清明后的星期天,一起前往里水镇河村月池的黄氏祖墓拜祭。月池黄氏家族墓是平地黄氏宋朝至元朝的祖先,亦即前七世祖先的合葬墓,目前已被列为南海区不可移动文物。 黄汉威介绍,拜祭当天,早上九点多,一众族人便在平地黄氏大宗祠集中,带上香烛、鲜花、果品、糕点和乳猪,一同坐车前往里水河村。“当日各地族人陆陆续续到河村拜祭,人数达到八百甚是上千人。”黄汉威说,拜祭场面甚是热闹,来自香港、广州芳村东塱、盐步横岗隔岸、桂城叠滘、罗定平南和大屋地,以及郁南等各地的黄氏后人,都会来到南海,前往祖墓拜祭,各家各族后人以自己的方式向祖宗献表心意。拜祭完毕后,又回到黄氏大宗祠一起聚餐,再诉情谊。 最威风狮山万石:农历二月十三“辘木马” 农历二月十三,是民间“洪圣大王”的诞辰,狮山松岗万石村每年都会举行“辘木马”巡游活动。“洪圣大王”骑着木马“出巡”,场面可谓万人空巷,好不威风。 当日中午时分,万石村180多年的老祠堂前,人山人海,狮子起舞,鼓乐齐鸣。万氏后人纷纷从珠三角各地赶来。 “这个老祠堂只有‘洪圣大王圣’才设宴开放,中午设宴420桌,晚上设宴380桌。”村中老人万满业告诉记者,自改革开放后,万石村就恢复了“辘木马”这一传统民俗活动,几十年沿袭下来,风俗至今丝毫未变。负责推木马的必须是上年家中添丁的男子。 “辘木马”,因木马装了特质的轮子由村民推动前行,而由此得名。中午12点半,巡游仪式正式开始。可从现场看到,牛高马大的“洪圣大王”骑着特制的胶轮木马巡游全村,每到一处,村民就会向“大王”祈福,而“大王”身后有村民舞狮助兴。 据载,该民俗活动始于隋朝,距今有1500余年的历史,从立村开始就建有南海神庙。“希望这样的民俗活动能传承下去,在万石人看来,它比过年还更有意义。”万满业说。 最有料里水大冲 :族人一起太公分猪肉 里水街坊清明假期和一家老少祭祖后,还会跟全村人拜祭村里的老人。至于拜祭的方式和地点,则按照各村的规定约定俗成。 正清后的首个周六,是里水大冲悦东村祭祀之日,也是全村一年一度的盛事。村中主持会通知在外地的弟兄,到了祭祀之日,村内村外的乡亲欢聚一堂。“首先在公祠完成一轮拜祭,在村长的带领下,族人抬着烧猪、舞着狮子,一同来到村边山坟扫墓。拜完后就是太公分猪肉了。”九旬老人吕子湘说,他们的开村祖先叫吕悦东,太祖山坟保护得好,从解放初期起村里就有公祭俗例,一直沿袭至今。每年他都会带着儿子回到悦东与数百村民团聚。 按照乡村传统习俗,有春秋二祭,春天通常是清明,秋天便是重阳,里水的村庄各有侧重。“除了清明以外,重阳也很隆重。”共同村孔村经济社社长孔庆科说,他们清明并无大的祭祖仪式,而保持着中原重阳扫墓的习俗。重阳节一到,珠三角内的孔氏后人从各地赶来,前往孔子后裔南迁之地拜祭,声势十分浩大。“来自各地的孔氏后人会一同前往广州从化、白云山脚等地祭祖,然后全体聚餐,庆祝重阳佳节。” 》知多D 广东清明扫墓风俗盘点 ●传统祭品要有四大件 现在的祭品五花八门,汽车、别墅、iPhone、自拍神器等在祭品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不过传统祭品仍然占主流,一般来说包括四大件:烧金猪、甘蔗苹果等水果、纸钱元宝和发糕面点。 烤烧猪是广东祭祖的重头戏,红皮赤壮,寓意宏图大展。很早以前就有“太公分猪肉”的说法,所谓“猪肥屋润”,那是因为当时家里有大猪就说明生活水平很不错,所以每年过清明,一个家族就会挑出最大的猪来拜山,以示对祖先的尊敬,并许下良好的祝愿。 ●插柳源于摆脱虫害 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同时因为气候变暖,各种病菌开始繁殖,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传说是与避免疾疫有关。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 ●甘蔗要从头吃到尾 肇庆、南海和顺德等地,清明流行吃甘蔗,而且吃法颇有讲究。大家认为,清明吃甘蔗,寓意欢欢喜喜、甜甜蜜蜜。而且,大人都会叮嘱小孩子,吃甘蔗要从头吃到尾,不能没吃完就扔掉。据说这样子以后做事情才会有头有尾,善始善终。 在顺德,扫墓带上甘蔗还有更深的用意,主要是便于他人识别。通常是在拜祭后,大家在坟前将甘蔗削皮,吃甘蔗时要把蔗渣留在坟墓周围,以作标识,表明此坟墓已有后代拜祭过。 ●悼念先人最好买白菊 近几年,无烟拜祭越来越被提倡,年轻人更喜欢用鲜花来对先人表达敬意。我国古代把菊花当做寄托之花,有思念和追忆之意。白色菊花是最适合的,也不妨搭配一些绿草,以及百合和康乃馨等,会更漂亮。黄色菊花又被称为长寿菊,比较适合看望病人。 ●扫墓穿着素色衣服为宜 最好不要穿大红大紫的衣服,宜穿素色。清明当日多是阴雨绵绵,应当适时添衣,随带雨具,防止在祭祖活动中受寒、淋雨。这个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是人们踏青的好时候,大家踏青穿着还要注意透气性、保暖性和吸湿性。 |
HOT NEWS
FOCUS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