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小时网_佛山市民生活网

数百年历史,尽在青砖黛瓦间

2016-4-8 10:51|原作者: 金羊网

  村民从白坭金竹村陆氏大宗祠前经过。目前,三水保留的祠堂仍有近400处,散落在乡间。

  行走三水乡间,偶遇最多的莫过于青砖黛瓦的古建筑,而保存最为完好、建筑最为气派、人气最旺的莫过于祠堂了。祠堂作为乡间最重要的公共空间,走过了数百年历史,如今仍保留着最强劲的生命力,见证着历史变迁和家族兴衰史。“顺德祠堂南海庙”,祠堂绝非顺德独多,三水现今保留的祠堂仍有近400处,散落在乡间,共同构建起三水祠堂文化大观园。

  近400处祠堂散布乡野

  说到祠堂,每位三水人脑海中可能首先想到的是自己乡下那座或豪华、或平实的家族宗祠,它们代表着一个家族的光荣与梦想。而白坭祠巷陈氏大宗祠、金竹陆氏大宗祠、乐平兼山胡公祠、范湖邝氏大宗祠、独树岗蔡氏大宗祠等规模大、名气响的祠堂也常常被人提及。

  但三水到底有多少祠堂呢?祠堂密度大不大呢?对此,大多数市民要打个疑问号了。2007年至2012年,三水进行了为期5年的文物普查,共登录274处文物点,古建筑类共218处,其中坛庙祠堂177处,占古建筑总数的81%,其中除了少数几间庙宇,其余的都是祠堂。“由此可见祠堂在三水总体文物资源中的重要地位。”《三水祠堂》一书作者刘永辉说,虽然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三水不可移动文物祠堂总数不到200间,但三水现存的祠堂数量远非此数。刘永辉全程参与了文物普查,足迹遍及三水每个村落,采集的祠堂数量近400处,“但大部分因为建筑破败不堪或者濒临坍塌而未进行登记。”

  三水7镇街中,现有祠堂数量最多的是乐平镇,发现125处,52处被登记进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范围;西南58处,芦苞和白坭分别为46和44处。“据我们初步统计,白坭共有大小祠堂近50间。”白坭冈头人梁启超对白坭文化十分了解,他说只有解放沙、西岸等少数几个自然村没有祠堂,其他各村少则一两间,多则10多间。

  凝聚人心的公共空间

  祠堂既是祭祀和议事的场所,又是宗族聚居空间的核心,成为血缘空间中心。宗祠作为村里最重要的公共空间,把族人牢牢的凝聚在一起。“根据族谱记载和老人们口口相传,所有的纠纷都在祠堂里解决,宗族重要的会议也在祠堂里召开。”白坭东岸村民陈达荣说,“乡规民约”也在祠堂里发布,成为村民们工作、生活的基本准则。

  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征收祠堂、庙宇、寺院、教堂、学校和团体等在农村中的土地及其他公地。”祠堂被征收为集体所有,祠堂的功能发生了变化。“祠堂普遍被用来当做村小学、大队部或者肥料仓库等。”刘永辉说,一直到上个世纪80、90年代,还有祠堂仍为小学校址。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农村小学、村委会办公条件改善,纷纷从祠堂中搬出。村民们也开始重视祠堂,纷纷筹钱重修祠堂,形成了一波风潮。祠堂最初的公共空间的功用又回归了。甚至还有祠堂超越了家族,成为全体村民摆喜酒、聚会的场所。

  祠堂一般是以姓氏命名,而白坭中社祠堂却是一个特例,不以姓氏命名,而以地名称之。这在佛山乃至珠三角都较为少见。这其中有何缘由呢?“其实,这个祠堂原本是村里邓姓家族的。”村民李仲说,邓姓在村里一家独大,其他三个姓氏都没有自己的宗祠。新中国成立后,祠堂开始变成村里所有村民的公共场所,“邓氏宗祠”变成了“中社村祠堂”。“每逢喜事,在附近工作的村里人都会抽空回来喝酒。”李仲说,也往往在这个时候,大家能见到平常不常见到的亲朋好友,祠堂已经成为维系村里人感情的重要纽带。

  祠堂作为传统村落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如何活化保护,许多村落都在探索。白坭祠巷陈氏大宗祠已经探索出一条成功的道路,通过族人的努力,祠堂翻修一新,并对外开放,引进不少民间组织,如今这里已有10多个协会,每天村民们在这里下棋、练书法、练粤曲、打乒乓球,祠堂真正成为了村民活动最重要的公共空间。

  蕴藏悠久历史文化

  祠堂蕴含着祠堂文化。祠堂文化主要体现在建筑上,祠堂四合院式的建筑形制,体现了“四水归堂”的文化概念。祠堂屋脊的陶塑鳌鱼、灰塑醒狮、壁画上的蝙蝠等都是族人祈求功名利禄、幸福安康的表现。祠堂里面雕刻精致的花饰图案和吉祥物都有各自不同的寓意。各种装饰图案、人物故事均有其所寓意,让古祠堂成为民间的建筑艺术的标本。走进三水祠堂群,犹如走进了明清建筑艺术博物馆。

  白坭祠巷陈氏大宗祠面积冠三水,其牌匾上的大字“陈氏大宗祠”据说出自明代大儒陈白沙先生之手。据其族谱记载,在陈氏宗族的七百年历史中,共出了44名七品以上的官员。其中最显赫的陈朝纲,生于1820年,曾参加抗法战争。如今排列在祠堂前的数十块旗杆石和飘扬的旗帜成为祠巷陈氏家族荣光的象征。

  要说规模,金本邓氏宗祠无法与陈氏大宗祠匹敌,但要论奢华,则非邓氏宗祠莫属。邓氏宗祠面积不大,但奢华冠三水。三水文史专家植伟森说:“一扇门就要18个大汉才能扛起来,就算门闩也有100多斤重。”据了解,邓氏宗祠建造的大门、屋梁、屋脊、祠堂内的木质陈设等所用的都是名贵红木。祠堂大门两侧书写的汉字,都镀了纯金,知情人士说,镀金就花了约200万元。石材全部来自福建,石雕也是福建师傅所刻。

  而范湖邝氏大宗祠壁画保留完整,记者发现,该宗祠简直就是清代壁画大观园,从门廊到室内墙壁,全部画上了壁画,数量多达100多幅。“这些壁画全部是清代风格。”72岁的退休教师邝沛源说,现在已有100多年历史,但仍保留完好鲜艳如新。壁画题材多样,有花鸟鱼虫、有人物、有山水、有历史故事,壁画大小不一,四寸、六寸、八寸都有,图形有方有圆,有扇面有花篮式样。壁画笔法飘逸、线条流畅、色彩明快,极具功力,有着强烈的民间艺术特色。人物表情活灵活现,鸟儿展翅飞翔,树叶有黄有绿。

  独树岗蔡氏大宗祠、金竹陆氏大宗祠、芦苞绿堂、岗头梁士诒生祠等,壁画、木雕、砖雕、灰塑等均精美。“祠堂其实超越了建筑艺术,超越了祖先崇拜,蕴藏着三水、佛山人的历史文化,成为历史文化的见证者和标本。”三水老文化人陆探芳如此说道。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微信公众账号推荐

  • 25小时网
  • 佛山人才网
  • 禅城人社通
  • 点赞佛山
  • 禅城美丽乡村
  • 25小时网抖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