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看多了,所以这次,我想另辟蹊径,带上摄影师,去探寻古巷幽幽,来一辑属于记忆的老故事。这周,先到里水,一个叫通津街的地方。她有故事,而我,有听故事的心情。 一探·小巷里的岁月荣光 ▼里水,现在最热闹的两个地方,莫过于富寿桥和新兴路。每天,这里人声鼎沸,熙熙攘攘。但你会想到,就在这两个地方的中间,藏着一条宁谧的街道,名曰“通津街”。 ▼很难想象,上世纪60年代,这200来米长、窄得只能容一辆轿车慢慢驶过的小巷,却曾经像百宝箱一样,几乎什么都有——茶楼、鸡鹅鸭鱼蔬菜档、飞发铺、车衣店、布衣铺、饼铺、毛巾厂、银行、基督教堂、保健站,热闹非凡,让里水人过得有滋有味。 ▼这里,是通津街头的基督教堂,50多年前的每一个礼拜天都会吟唱和煦的诗歌。而现在,唱诗班的歌声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医务人员的问诊声。年迈的老街坊说,这里不变的,唯有门口两棵白玉兰。 ▼斑驳的墙上隐隐可见“保健站”,没有摄影师的镜头,或许我也不会留意到,这里曾经有着怎样的故事。里水第一西医,第一牙医,第一护士,第一间照相铺,第一间正式意义上的医院保健站…50多年前,里水人有什么头晕身热,要拍照,都知道要来通津街。正所谓,“看病找李子屏,生仔找邱姑娘,影相找何志生”。 ▼这里的房子,以前多是郑姓地主盖的,再租给大家住。不知这藏于青砖内的地界碑,有着什么故事呢? 二探·小巷里的生活片段 ▼小巷虽小,但内有乾坤。走过小小门楼,便是十户八户人家的据说。下雨天,小小门楼便是避雨的场所。或许,现在看来有几分滑稽,但在旧圩兴旺的年代,这可是过往商人买手躲雨之处。 ▼岭南的小巷多是“井”字分布,带着探秘的心,我跟着路口七拐八拐,在一小庭院前,遇见了一口三眼井。“以前里水人都是直接在里水河里取水饮食,知道上世界50年代挖了这口井,周围的人,都来这取水了!”住在周遭老房子的老街坊说。 ▼慢悠悠的走,老街坊看你拿着相机,总会指点你到哪里哪里可以找到有历史感的。这不,通津街以前最大的一家“飞发铺”(理发店)就都被我们发现了!这家飞发铺犀利之处,在于它的设计。没有电,但夏天飞发坐店里又热得慌,那就在屋外面挂个大幕布,再找两个人在外面上举下落,风进屋了,还可以遮阳。 三探·故事里的主人 ▼走走走,总能遇到还在街上居住的老街坊。70岁的郭伯伯,说起自己几岁时候来通津街走亲戚的情景,还会好开心:“那时候好旺啊,家家户户都是在自己门口做生意的,去麻奢都要经过这里。”现在,他还会偶尔回到这里住住。 ▼偶遇曾住在这里的梁老师和他的妻子,他们这次是回来看看,一起走走停停,说说旧时。沿途不时有街坊听到他们声音,都走出来看看,笑着说说往昔趣事。 ▼婆婆住在这里好久好久了,超过100岁高龄了,身体还是棒棒哒!一见到梁老师夫妇就立马招进屋里来聊开了。 ▼“年纪大了,平时好少出去行。” “啊,那平时怎么买菜啊?” “隔离邻舍好照顾我,会帮我买好菜的。” “一个人住这里,会不会好闷啊?” “平时好多人来看我的,仔女孙仔周末也过来,好开心的。你都多滴来啊!” ▼小巷的故事还在延续,因为这里还有不少人在居住。在镜头下,你会发现,这里的老人家大都是本地人,年轻人则是新里水人。通津街连着的文化街就有小市场,老人家买完菜就喜欢在这说说话,到时间再回家煮饭。 ▼老人家喜欢住这里,是因为住久了,习惯了。也是,门前就有小庭院,晒柴、种花、晾衣都在这了,有自己的小天地,舒坦。 ▼新里水人喜欢住这里,因为这里房租便宜,离里水中心近,但又清静得可爱,里水君就对它那几棵蘋婆树爱得很!在小巷里走几圈,做一回蘋婆雨巷的姑娘,也是极好的…… ▼而扛着相机的你,想来这里,因为这里有故事,有你想不到的惊喜。或许,这里每座老房子的背后,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生故事与经历。 【出行指引】 地址:南海区里水镇通津街 公交:乘坐里01、里02、里07、里16路到里水行政服务中心下车,步行约5分钟即可到达。 自驾:直接导航“通津街”即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直接进入导航。 附近景点:流潮花海、汤南古村、西华寺、贤鲁岛等 |
HOT NEWS
FOCUS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