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统一部署,老年综合津贴制度实施后,该市不再实行70周岁以上沪籍老年人免费交通制度,原社会保障卡副卡(敬老服务专用)的使用期到6月25日截止。也就是说,从6月26日起,原持有敬老卡的沪籍老年人,乘坐公交和轨道交通线路都需买票或投币上车。据悉,老年人今后可以通过购买“保通卡”免费乘坐公交和轨道交通线,而“保通卡”是保险公司推出的一款纯商业行为保险产品。(昨日《新闻晨报》) 从实用性的角度说,取消免费交通制度,而改行老年综合津贴制度,的确更灵活,也应该更符合老人的实际需要。毕竟人与人的出行需求不同,有的人经常出门,到处溜达,有的人或因腿脚不便,或者儿孙有车,用不到公共交通工具。作为一项整齐化、平均化的福利分配机制,这在客观上构成了一种不公。事实上,在此之前,也有很多人在反思一个问题,即在这样一个需求日趋多元化的社会,福利保障的方式和手段也应该多样化,目的才能实现得更精准。以扶贫为例,过去那种无论见谁都送米送被子的做法,如今被普遍认为实际价值不可高估,所以送钱、封红包也成为了一种常规做法,让困难户自行填补他们所需要的东西,更科学也更有人情味。 当然,无论老年综合津贴制度是否更合理,老人和他们的子女都需要一点时间来适应,毕竟拿到津贴之后,虽然仍可以通过购买“保通卡”等方式实现免费坐公交,但这中间毕竟多了一项流程,加之老人在应对新生事物上通常比较吃力,所以转换起来肯定有一定难度。因此,为平稳有序推进新政策的调整,交通、民政等部门应该主动加强告知力度,何时转,如何转,并积极协调相关单位细化落实准备工作,如公交POS机及地铁闸机的升级改造等。唯有如此,一项政策调整最后才不会变成一项阻碍。 此外,对于这项政策调整后一些网友的欢呼,我认为大家也没必要回避。本来就是嘛,每天清晨,年轻人忙着上班,孩子忙着上学,却总能在拥挤的公共交通上见到早起的老人,有的是去晨练,有的是去买菜,有的则纯粹是闲逛。当然,何时坐公交是老人的权利,不能说他们不上班就该为年轻人让道,天底下没这样的道理,但不可否认,取消老年免费交通制度,客观上将起到调节客流的作用,例如过去那一部分不用卡,就觉得没有享受到优待的老人,就没必要再为了刷卡而去刷卡了。至于那些在公共交通上动辄逼迫年轻人让座,不让座就高声叫喊甚至动手的老者,没了免费交通卡,或许也将有助于其正常社会角色的回归,倚老卖老不再那么容易。 我也注意到,有一些老人对此调整表达了异议,毕竟涉及一项传统制度的改革,为避免误解,动手前还是越广泛地征求意见越好。与此同时,在优待老人的问题上,社会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来源:南方都市报 |
HOT NEWS
FOCUS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