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期6条公交骨干线路将在8月15日正式运营,全部20条线路预计在2017年底投入使用。运营之后,每公里运输效率从2.5万人次左右上升到3万人次。”6日,佛山市交通运输局公布公交骨干线路运营时间表,引发市民关注。 作为2016年佛山公交提升计划的“重头戏”,中心城区“十横十纵”公共交通骨干网络构建完成后,将覆盖禅桂新区域主要客流需求点,而在首期运营的6条骨干线路中,禅城实施其中3条,分别为行经南北走向的文华路、汾江路,和东西走向的季华路。有网友留言:“希望有了季华路的骨干线路,乘车换乘都可以更快更准时。” 事实上,作为佛山中心城区,如何提高公交运行效率一直是禅城交通发展的重要一环。继2015年中心城区公交分担率实现35.5%之后,今年禅城公交分担率目标不低于40%。为此,除了打造公交骨干线网之外,禅城正在优化调整重点路段公交线网,完善公交专用道,持续推进公交优先发展战略。 打造“两纵一横” 提升主干道公交效率 据了解,佛山中心城区将在明年年底建成“十横十纵”公共交通骨干线网,通过新增及调整现有公交线路,加密班次,增强辨向性,扩大服务范围,沿佛山东西向与南北向的主要干道,覆盖禅桂新区域主要商业区、居住区、就业区、医院、行政服务中心、对外交通枢纽站等的客流需求点,进一步满足市民公交出行的基本需求。 其中,将于8月运行的6条线路中,其中“两纵一横”3条线路处在禅城区域,G13、G10、G14分别由目前的168、167、112线路提升改造而成,拉直提速季华路、文华路、汾江骨干道公交线路,总里程达43.2公里。据了解,这3条骨干线路高峰期班次密度提升到5分钟,平峰期班次密度在8到10分钟之间。 记者了解到,“公共交通骨干网络”是指采用大容量、高品质的公共交通模式,连接城市主要功能区域及居住地,服务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客流走廊。它可以承担大容量客流,为客运走廊提供快速、准时、可靠的公共交通服务线路。 佛山骨干线网总设计师、上海三亦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美国3e交通咨询公司创始人徐康明表示,佛山现有公交线路绕行距离大、市民候车时间长、公交路权无保障,且地铁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建设周期长、投资大,在目前未能覆盖全市更大范围的情况下,十分需要寻找一种投资小、见效快、市民受益面广的公共交通方式,公共交通骨干网络就是目前合适的建设方向。 与以往不同,本次规划的公共交通骨干线网打破原有线路之间互相独立的情况,采用组合线路的方式,将多条线路结合,方便市民同方向换乘。 “也就是说,2条线路在同一站台交汇,可以实现4个方向的通达。3条线路同台换乘,就可以前往9个方向,大大提高了覆盖面。”徐康明表示,建设完成后,市民在佛山新城或岭南大道沿线出行,虽然只有7条线路通过,但一次换乘后,可以实现49条可到达的线路,几乎覆盖整个城市南北向的区域。 对接骨干线路 禅城重点公交线网“裁弯取直” 佛山市交通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十横十纵”公共交通骨干线网分为骨干层、支撑层以及接驳层。其中骨干层覆盖主要客流;支撑层提高线网的覆盖程度和直达率,满足市民直达需求;接驳层则全面覆盖市民出行需求点,将其送到骨干层及支撑层的公交线路,有利于提升公交运营效率。 据了解,与首批线路同时调整的还有多条配套线路,例如在主要行经禅城区域的线路中,102路将延长路程,将原来首末站“沙口—千灯湖公交总站”调整为“沙口—地铁金融高新区站”,更好地对接地铁和宜家购物中心。而105路则把起点从火车站延伸至郊边,将路网延伸覆盖至郊边村。 事实上,从6月起,禅城已经开始对重点路段26条公交线路进行优化,结合骨干线网建设和交通拥堵治理等方面,提升区域内公共交通线路网。禅城区交通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6月启动的优化调整主要分为5个方面。 首先,禅城部分公交线路将裁短线路,减少交通压力,提升运行效率。负责人介绍,例如103路首末站由“乐从莘村—火车站”调整为“乐从莘村—岭南天地公交首末站”,取消行驶魁奇路、岭南大道、季华五路、普澜路、卫国路、祖庙路、汾江路(城门头至文昌路段)、文昌路。 而同时,裁弯取直,减少线路绕行,提高运营速度也成为重要方向。例如132路调整后取消行驶岭南大道、绿景路、文华路,调整直行季华隧道。 而针对线路重叠情况比较明显的线路,交通部门进行整合,以减少资源浪费。例如122线路将暂停营运。“122线罗村至祖庙段的出行,市民可以由180线调整补充,也可以选择107、K5等线路;奇槎片区至祖庙段的出行,由123线路调整补充出行。”负责人表示。 另一方面,调整线路行向,优化线路功能,充分发挥线路作用也是优化的手段。在纳入优化范围的线路中,154线路通过调整首末站点、取消行驶朝安路、岭南大道(季华路以南段)、绿景路,以及高峰期不进入中国陶瓷总部基地,更方便与季华路骨干线路、汾江路骨干线路进行换乘对接,并能提升绿景西路一带的公交服务。 此外,暂停运行客流严重偏低的线路也是此次调整的重点。上述负责人表示,部分在实施禁摩后新开通的线路,经过近两年的运营仍然是客流严重偏低,明显不符合市民出行需求,也不具备进一步优化调整空间,例如K807、804路。“禅城区一条公交线路一天平均承载7000—8000人次,但这些线路日均客流仅有几十人,严重浪费公共交通资源。线路取消后,市民可以通过换乘出行代替原有线路。” 连接地铁枢纽 为禅城“强中心”地位奠定基础 国内公共交通学界有一种观点称,现代化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应该要体现高效率和高服务质量,应该是以公共交通乘换枢纽为中心,以轨道交通线路、地面公交快车线路为骨干,以组团级公共普通线路为基础的配合良好的完整系统。 事实上,借助轨道交通建设的时机,禅城正在谋划构建完善的公共交通体系。 禅城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苏岩3月接受采访时提出,地铁3号线将在禅城段设6个站,而对中心城区尤为重要的4号线,禅城段设有9个站。地铁连结成网才能显现其便捷性,可以预见,未来2、3、4号线全部建成投入运营后,禅城的轨道交通网络将初见成效,地铁+公交+慢行系统的禅城公共交通网络将会搭建起来,为禅城区“强中心”地位奠定基础。 具体来看,12日,《佛山市中心组团新城区北片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轨道交通2号线湾华站片区拟作调整,向社会征求意见。方案指出,将在魁奇路和文华路交界地块新增设置地铁出入口,并将原设置于其他地块的公交首末站调整至此,改为公交枢纽站,用地面积不少于4000平方米,实现轨道交通与公共交通的无缝接驳。 而在7月初,禅城区交通运输局常务副局长、区轨道办主任杨靓毅表示,轨道交通2号线湖涌站将建设佛山市一级的长途客运站,未来通过优化调整,湖涌站将集地铁、长途客运和公交枢纽为一体,成为禅城未来的交通枢纽中心。 事实上,禅城搭建公共交通乘换枢纽的同时,通过设定公交专用道保障公交路权。禅城区交通运输局常务副局长欧咏梅介绍,今年计划在季华北路、陶博大道、南庄大道、塱沙路、同济路等10条单向三车道以上的、公交线路相对集中的主要道路新建公交专用道,共计39.4公里,公交车平均运行速度预计能提升至18.7km/h。同时,对目前已建成的33.2公里公交专用道进行统一标志标线和路面铺装,完善违章监控,进一步提高公交车辆的通行效率。 ■动向 区交通部门正编制慢行系统改善方案 未来季华路商务带也可以“慢行” 去年底建成的祖庙商圈慢行系统“刷新”了市民对“慢行交通”的认识。记者近日走访看到,在建新路、福贤路、天地路和人民路等多条道路的“慢行绿道”上,自行车和行人来往不息,秩序井然。 而根据禅城区交通部门的工作计划,相关部门正在编制慢行系统改善方案,未来“绿油油”的慢行道将从祖庙商业片区延伸至季华路商务带和绿岛湖片区。 据了解,“慢行系统”指的是把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主体,引导市民采用“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的出行方式来缓解交通拥堵现状,减少汽车尾气污染,营造舒适、便捷、清洁的城市环境。而“慢行交通”可称为非机动化交通,指出行速度不大于15公里/小时的交通方式。在禅城,慢行交通的主体可理解为行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 目前,在祖庙商业片区中汾江中路、祖庙路、天地路、福贤路等10条道路,共计5.6公里完成了慢行系统工程改造,内容主要包括慢行道工程、交通工程及排水工程。 相关负责人介绍,慢行系统的构建,有利于重构禅城道路空间分配,引导市民出行习惯从机动车出行回归人性化的慢行出行,改善非机动车与公交、地铁、商业中心等的接驳环境,配合提升公交一体化水平,提升非机动车的出行分担率,切实解决公共交通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此外,为了方便行人过街,今年禅城还将建设文华中路湖明街人行天桥、岭南大道恒福街路口人行天桥、同济路口跨佛山大道天桥、惠景三街路口跨汾江路人行天桥、樵乐路杏市人行天桥工程。 ■记者手记 中心城区没建BRT是个遗憾吗? 佛山中心城区“十横十纵”公共交通骨干网络启动建设,首批6条线路8月中旬将运行,佛山用行动回应了每年两会上最热门的“交通议题”。 事实上,近几年来,随着线网布局不合理、站场配套建设不到位等问题凸显,代表委员、媒体机构和市民不时向佛山提问:要不要借鉴广州、厦门等城市经验,建设佛山的BRT(快速公交系统)?甚至在今年年初,佛山提出要研究“快速公交系统”新概念,不少人将此理解成佛山要建BRT了。 市民对BRT有如此强烈的“好感”,而佛山正在建设公共交通骨干网络而非BRT,对于佛山公共交通建设来说,是不是一个遗憾? 据了解,BRT也被称为“地面上的地铁”,佛山市交通部门有关负责人5月接受媒体时表示,BRT有4个特点:第一,大运量,BRT在常规公交里面是大运量,相对于地铁是中运量;第二,它起到“公交走廊”作用,在城市里面承担着客运或者运输的骨干作用;第三,根据它的运营组织高密度发车;第四,BRT还有专用道路,确保运行效率。 但同时,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刘迁认为,BRT系统对土地利用、道路条件、交通一体化、交通管理、交通道德等要求很高。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陆化普在《BRT系统成功的关键:带形城市土地利用形态》论文中认为,带形城市用地布局形态和分流的交通组织是BRT系统成功的关键,我国城市一般应该形成多种公交方式共同构成的混合公共交通网络,没有必要也不应该追求BRT系统单独成网,而是应该重视综合客运交通枢纽的规划建设,实现多种交通方式间的零距离换乘和无缝衔接。 而据本地媒体报道,佛山从去年开始研究BRT模式,并对必要性进行分析,分析表明,佛山并不适合一步到位建BRT。市交通运输局综合运输规划科副科长何响良分析说,BRT必须修建在路面宽、客流量大的道路上才能发挥效能,所以,未来如果修建BRT,很可能就是在公交骨干线网中选取。 事实上,市民之所以热衷提出BRT建设,根本在于对佛山公共交通体系提升的期待,而此次佛山根据交通实际情况,建设公共交通骨干网,其实也是提升公交效率的一大举措,进一步满足市民公交出行需求,市民乐见其成。 更进一步说,如果佛山能在骨干网络基础上,继续研判BRT系统和综合客运交通枢纽的建设,提升公共交通体系水平,那么这回佛山没建成BRT可能并不是遗憾,而是职能部门倾听市民意见形成互动的良好窗口,也是市民参与公共交通规划的好机会。 来源:南方日报 |
HOT NEWS
FOCUS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