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小时网_佛山市民生活网

Project Fi体验报告:谷歌这张“SIM卡”的路还很长

2016-8-1 10:24|原作者: 雷锋网

体验Project Fi后,Google推出的这张特殊“SIM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谈及美国的几大移动运营商,在美国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大概不会对它们有什么好感。

  昂贵的资费,低效的客服热线,坑爹的套餐和网络覆盖是用户经常抱怨的内容。虽然 T-Mobile 正在引领变革的风潮,如取消长期合约和设备网络锁等,但是这一过程仍然充满着冲突与不愉快,还有一些诸如 U.S。 Cellular 的运营商仍然坚持采用比较老旧的计费模型。

  出于这些原因,不少用户转向了市场更为细分的虚拟运营商。 虚拟运营商并不自己运营基站网络,而是从其他较大的运营商处租用,且自己设计计费与服务方式。虚拟运营商通常会针对性的提供一些特殊服务,比如面向非英语国家的用户,为用户提供无限的国际通话服务,甚至配备用户母语的客服电话。而搜索引擎大鳄谷歌,也依靠独特的手段杀入了这个战场。

  Project Fi

  在2015年初,就有传言声称谷歌在准备自己的手机运营商服务,随后谷歌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Project Fi。它也是一个虚拟运营商,这意味着谷歌也需要租用其他运营商的资源。 对于虚拟运营商而言,租用网络意味着比较高的起点,也意味着受制于依赖的网络。但是这对于 Project Fi 来说不是问题。

  它同时使用多个运营商的网络(T-Mobile,Sprint,U.S。 Cellular 和 Three),并根据信号强度自动在网络间切换。与 Hangouts/Google Voice 的整合也意味着用户可以使用别的设备接打电话并同步短信,有开放 WiFi 覆盖的时候还可以使用 WiFi 提供通信服务,并且可以在 WiFi 信号变得微弱的时候将通话转接到手机网络。

  与背后复杂的运作相反的是,它的计费方式非常简单。每月 $20 的基础月费,加 $10/GB 的流量费用,可以提供至美国和加拿大的无限通话,全球无限短信,移动热点共享(没看错,不少运营商这项功能是收费的)并且默认包含全球漫游服务,漫游时流量不加价,不限速。

  实际体验

  这项听起来很美的服务到底用起来怎么样呢?笔者是 2015 年 9 月抵达的纽约。在美国的一年时间里,使用过中国电信美洲公司的 T-Mobile 虚拟运营商,也使用过 AT&T 的服务,并最后转向了 Project Fi。

  信号质量

  T-Mobile 在纽约市内的覆盖可以说非常好,在不少地方还好于 AT&T。但是出了大城市后,T-Mobile 的覆盖就明显不够用了,旅游大巴车上 Verizon 和 AT&T 的用户还在玩手机的时候,T-Mobile 的信号已经开始断断续续或者完全丢失。

  而在城市内的时候,由于曼哈顿的建筑错综复杂,AT&T 在笔者寝室里只有 1 格信号,不少餐馆内甚至完全没有信号。

  而换用 Project Fi 之后,城区内能继续使用 T-Mobile 的强大覆盖,在一些传统的覆盖盲点可以自动切换到 Sprint 的 CDMA 网络,800MHz 的低频率 CDMA 网络意味着更加强大的覆盖。

  使用费率

  费率方面,原本使用 AT&T 的时候,笔者是与一位朋友共享的套餐,月费 $30 包含了 2GB 的共享流量,每台设备需要每月各支付 $25 的接入费用,这样不含税和其他费用每人需要支出 $40 的月费。切换到 Project Fi 之后,就算我一个人使用 2GB 流量,也只要 $40 的费用。如果流量没有用完,AT&T 会把没用完的部分滚至下个周期使用,用超了的话会提供 1GB 的补充包,需要 $15 并且需要在本周期内使用完。

  而 Project Fi 并没有这么多麻烦的事情需要考虑,如果没有使用完当月的流量,剩余的流量将会根据原价计算并作为现金返至下一期账单抵扣,用超的部分也是 $10/GB 的原价收取。也就是说,如果原本使用 AT&T 的时候我用超了 100MB,将会被多收取 $15 的费用,而在 Project Fi,我只会被多收 $1 的费用,多退少补。

  顺带一提,Project Fi 允许用户免费申请最多 9 张额外的流量卡,与主卡共享流量。在 AT&T,多加一台流量设备需要收取 $10 - $20 的费用,具体视设备类型而定。

体验Project Fi后,Google推出的这张特殊“SIM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体验Project Fi后,Google推出的这张特殊“SIM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服务方面

  各大运营商都提供了在线自助服务的功能,而谷歌作为一家互联网企业,这块自然做得非常好。

  跟其他运营商复杂老旧的界面不同,Project Fi 的界面非常的干净漂亮,账户下多台设备的流量使用被清晰地分开标注,甚至还能查到每次通话的时长、费率和实际收费。并且它拥有完善的帮助文档。

  在需要人工服务的时候,运营商们都会提供语音、聊天和邮件多个渠道,不同的是,Project Fi 的人工服务是全年 24 小时无休的。除了传统的热线模式,谷歌还提倡用户在网页或者 app 内先用文字描述问题,并由客服方拨叫用户,免除了拨打热线长时间等待。

  先前有一次,笔者在升级 Android N 体验版的时候跑了将近700MB的流量,而系统内的流量统计由于数据被清空无从查证,便拨打了 Project Fi 的客服电话询问是否能后台查到流量的去向。客服代表说他们不能查询用户的隐私数据,对此造成的不便他们愿意返还当天的全部流量来补偿,数分钟内,笔者的账户内就出现了一条抵扣记录,抵消了流量费用,整个服务体验非常令人舒心,即便错误可能是用户自己失误造成的。

体验Project Fi后,Google推出的这张特殊“SIM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 Project Fi 网络的试炼莫过于大面积的旅行。今年 5 月,笔者到美国的中西部做了一次数周长的旅行,途径上图用红点标注的地区,在回到中国后依然继续使用了一段时间,期间领略了网络切换的神奇之处,也切身体会了 Project Fi 的不足。

  保存10个运营商的子卡数据的SIM卡

  在经过一些信号不是很好的地区(森林、山区), Project Fi 会切换运营商,和宣传一致。但是这个切换过程并不是无缝的。原因是 Project Fi 的网络切换能力依赖于它特殊的 SIM 卡,这张 SIM 卡的特殊之处在于,它能至多保存10个运营商的子卡数据。 用户相当于随身携带了一打 SIM 卡,由 Project Fi 的软件根据信号决定使用哪一张。

  在需要切换网络的场景下,SIM 卡会根据软件的指令虚拟的完成拔卡、换卡和插卡的操作。 整个过程因此会经历大约 8 秒左右的断网,在信号不好或者高速移动的场景下,耗时可能会更长。频繁的网络切换就会导致断断续续的网络体验,并且增加耗电量。另一方面,由于切换网络会导致断网,所以它并不会主动根据信号强度切换,而是在信号极其微弱或者断开的情况下才会开始搜寻其他网络。这就导致会出现明明有 T-Mobile 的 4G 覆盖,而用户却还在用 Sprint 3G 网的情况。这一现象在山区尤其明显,当时 U.S。 Cellular 还没有加入 Project Fi,山区的覆盖除了有 T-Mobile 和 Sprint,还有他们租用的国内漫游伙伴。

  所谓国内漫游,通常是指在自家基站没有覆盖到的区域使用其他运营商的基站提供服务,通常每个月会有一定的流量限制。 在山区等信号不佳的区域内,Project Fi 会选择使用 Sprint 的卡来漫游,通常会漫游至 Verizon 和一些当地运营商的 CDMA 网络,因为在这些地区 CDMA 网络的覆盖更广。

  在没有断线的情况下,它不会主动切换至另一张信号更好子卡。 Project Fi 虽然没有国内漫游的流量限制,但是国内漫游意味着较低的网络优先权,有时会遭遇限速(T-Mobile 卡漫游至 AT&T 的时候会有严重的限速发生),并且一般无法使用漫游商的 4G 网络。有个别几个漫游运营商甚至不提供数据漫游,仅提供语音和短信服务。下面是几个笔者记录到的漫游运营商:

体验Project Fi后,Google推出的这张特殊“SIM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Verizon,注意 Fi 自动连接到了一个开放 WiFi 热点,并开启了谷歌提供的 VPN 服务保障隐私。

体验Project Fi后,Google推出的这张特殊“SIM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AT&T,严重限速。

体验Project Fi后,Google推出的这张特殊“SIM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Union Telco / APC Sprint,只有 EDGE 且没有数据连接。

体验Project Fi后,Google推出的这张特殊“SIM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体验Project Fi后,Google推出的这张特殊“SIM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体验Project Fi后,Google推出的这张特殊“SIM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还有几个只在山区见过的运营商,笔者先前都没有听说过

  国际漫游方面,这次笔者回国的时候有幸在中国大陆体验了一番。

  国际漫游的政策, 7 月 12 日是一个分界线。在此之前国际漫游就算连接 LTE 网络,也会被限制到 256Kbps。现在,谷歌将这一限制取消了,速度能跑多少将由网络状况决定。 遗憾的是,美版 Nexus 设备在大陆的漫游体验可以说是两极分化的,好的时候非常好,而差的时候跟断线一样。

  大陆的漫游服务由中国移动承载,其运营的网络是 GSM/EDGE, TD-SCDMA 和 B39 B40 B41 TDD-LTE。其中和美版 Nexus 6P 相兼容的仅有 GSM/EDGE 和 B41 LTE。而 B41 的信号一般只有在城市的户外可以见到,一旦进入建筑物内部或者稍偏僻的区域,就通常只有 EDGE 网络可用了。再加上国际漫游的网络延迟,体验非常糟糕,打开谷歌的主页会需要 5-10 秒时间,有些情况下干脆完全丢包。

  这一现象在其他国家漫游时也可能遭遇,只有下一代 Nexus 设备真正实现全球全网通的时候这一现象才有可能发生改变。

  以下是在 EDGE 和 LTE 信号下漫游的测试结果:

体验Project Fi后,Google推出的这张特殊“SIM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体验Project Fi后,Google推出的这张特殊“SIM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信号指示器上的感叹号是由于笔者自行修改 Captive Portal 服务器地址导致的,不影响速度测试。340ms 的延迟是所有的网络流量需要发回原运营商方便计费——“绕路”带来的。好处就是可以像在美国一样无障碍使用一些境外服务,因为手机的出口 IP 地址还是美国的。

  结语

  不过纵使这个实验性的服务有着诸多的不完善之处,它还是让人看到了曙光,在互联网的新鲜力量注入传统的通信行业后,消费者有了更加多样化的选择,也给传统的运营商带来了压力。

  Project Fi 的诸多不完善之处也正在慢慢改进。得益于可空中升级的 SIM 卡和软件,用户不需要换卡就可以获得诸如增加新的运营商和解除国际漫游限速的升级。对于长期居住在城市,而且不使用 Nexus 设备的人来说,这项服务是昂贵的。而对于经常国际旅行的用户来说,这是一个看上去极具吸引力的选择,而且体验是无痛的,因为用户可以随时将自己的号码迁至其他运营商,不受限制。

  不管怎么说,Project Fi 离成功还有一段距离。Google对传统通讯运营商的颠覆才刚开始……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微信公众账号推荐

  • 25小时网
  • 佛山人才网
  • 禅城人社通
  • 点赞佛山
  • 禅城美丽乡村
  • 25小时网抖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