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开始拉开差距 入学前,爸妈都希望孩子能进“好班”。那怎样才算“好班”?通常的答案是:老师认真负责,同学好学上进,全班学习氛围浓。 姑且不论有没有这样的完美班级,即便真的有,难道孩子一进去,就能脱胎换骨秒变学霸吗?NO! 记者的朋友圈,就有一位小学五年级班主任在吐槽:同一个班级,老师一样、同学一样、学习内容一样、回家作业也一样,可是孩子间的差异为什么那么大? 让这位老师有感而发的原因是:班里一位男学霸和一位女学霸,长期交替占据班级成绩榜第一名,而且两人兴趣爱好广泛,都有艺术或体育特长,经常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即便这样,两人每天仍有大把空余时间看课外书。但与此同时,班里有些孩子每天作业却要做到十一二点。 这是为什么呢? 记者请教了几位资深小学班主任。 从时间上看,老师们普遍认为,同一个班级的孩子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拉开差距的。 据老师分析,小学三年级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马鞍期,孩子的自我意识正在形成,慢慢进入青春中期。在一二年级,孩子比较听从父母、老师的指点。到了三年级,孩子感觉自己长大了,父母的话在他们看来并不是全对,教育效果没有一二年级好,这时就容易拉开距离。 某小学资深班主任沈瑛说:“如果一二年级,班级的前三分之一和后三分之一还经常交换,那么从小学三年级下开始,基本上就比较稳定了。” 因为一二年级的孩子,学习任务不是很重,主要以识字、简单的阅读为主,老师还是能基本兼顾到每个孩子的发展,整个班级的水平比较匀称。到了三年级,开始对孩子的生活经验有要求,像是阅读的积累,生活的见识和开阔的眼界,有孩子就不大跟得上了。 最主要的一点是,三年级以后,当大家完成识字任务后(基础的识字量有将近2000个),学习上比拼的关键是态度、习惯和意志品质。这些东西,光靠老师在课堂上教,显然分量还不够。 孩子之间的竞争 父母的态度是首要原因 而导致同一个班的孩子拉开差距的根本原因是孩子之间的竞争,而归根结底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家长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沈雅娟老师任教28年,以她的经验看,孩子有差距,除了智力因素,首要的原因是家庭的影响和父母的态度。父母的好习惯,比如爱看书、准时、守信等品格,以及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等精神,对孩子的影响,远比单纯关注孩子的学习效果更明显! 她遇到过最夸张的一个例子:小淇(化名)一二年级时,父母管得蛮牢,期末成绩在90到95分之间。但是到了三年级,妈妈怀了二胎,没时间管他。一年后,小淇的期末成绩只有50来分。 还有个别同学,虽然一二年级成绩不是太好,但是父母没有放弃对他们的教育,在功课上的陪伴和鼓励还是一如既往地认真。就算他们在低段年级的成绩偏差一点,三年级后也能跟上大部队,提高到中等水平。 沈瑛老师则认为,学习的态度、习惯和意志品质,都是同班孩子拉开差距的直接原因。 三年级后,过了识字这关,学习态度端正和习惯好的孩子,会像海绵吸水一样吸收大量的知识,让自己成长得更快。意志品质,决定了孩子能不能坚持,比如每天阅读半小时,如果能的话,孩子的后续发展潜力会非常大。 而这些态度、习惯与意志品质,关键取决于家庭教育,与家长学历高低无关,但是他们对孩子教育的态度——能不能坚持,能不能配合老师的要求,对孩子的成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学乐器,很多时候都是家长受不了,坚持不下去了,孩子也就放弃了。 她有个学生,每天放学都去游泳,一直游到六年级,而他的成绩在班里始终名列前茅。其实,在他很小的时候,也曾因学习感到焦头烂额,考虑过放弃,不过他的妈妈坚持了下来。他们不认为游泳浪费时间,而是借此机会教育孩子如何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培养他良好的预习习惯、复习习惯和时间的分配能力。 |
HOT NEWS
FOCUS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