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关注汽车的朋友可能会经常听到“白车身”这个词,但如果真要问起来“白车身”是什么恐怕大部分朋友都没法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从字面上理解起来,“白车身”就是白色的车身,但事实上,“白车身”的颜色可不是白色的,如果单纯从字面上理解绝对要闹出笑话。其实“白车身”中的“白”使用的是引申义,与“一穷二白”中的“白”意思相同,指的是什么都没有。 至于“白车身”这个词到底是怎么来的,目前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最早的时候,汽车的车身都是木制车身,在涂车漆之前,要上一层白色的油漆,然后再涂装外观色,“白车身”也正因此而来。不过这种说法的准确性有待考证。 第二种说法要比第一种说法容易理解很多,车身各种结构件、覆盖件完成焊接后,要进行涂装,涂装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但是在喷涂面漆以前,要先过电泳线,出来后焊接总成的外观颜色呈灰白色,所以就叫做“白车身”了。 事实上,在汽车制造业中,关于“白车身”有着比较明确的定义。白车身(Body in White简称BIW)是指完成焊接但未涂装之前的车身,但不包括四个车门、发动机盖及后备箱盖。与“白车身”相对应还有一个“白车门”的概念,即Door In White,常缩写为DIW。一些文章中将车身与车身覆盖件统称为白车身是一种不严谨的说法。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要问了,“白车身”对于一辆车到底有多重要呢?白车身可以说是相当于一辆车的骨架,骨骼结不结实,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辆车是否安全。很多人在选购爱车时喜欢通过按压门板来判断钢板的厚度,事实上这是一种非常不科学的方法。最终决定钢板安全性的是钢板的强度而不是钢板的厚度,在严重碰撞中,真正考验的是车架强度也就是白车身的强度,单从车辆外观根本无法判断内部车架的强度。因此说一味地说日系车比德系车皮薄是非常无知的。 关于车身安全性有一种说法是某某老款车型更重更结实,其实这也是一种错误的认识。现在的新款车型采用的钢板均为热成型钢,强度比老款车型所用的钢材有大幅度的提升,这也让新款车型使用更轻质量的钢材就可以达到或者超越老款车型的强度,这样一来以车身重量来判断安全性也成了一种非常愚昧的做法。 当然,如果白车身只是使用更高强度的钢材是远远不能保证车辆安全性的,结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何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尽量将所受的撞击力均匀分散,吸能部件如何最大限度地将能量吸收这都是在车架设计上需要考虑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讲,发生碰撞时不一定是损伤严重的车安全性更差,真正要看的是乘员舱的变形程度,因此很多车型都会选择在关键部位使用高强度钢而不是整体使用,如果在撞击时车辆不发生任何形变那么撞击力将会完全作用在乘客身上,那样乘客所受到的伤害可想而知。 白车身除了对于车辆的安全性至关重要以外,也对车辆的重量起着决定性的影响。要知道车辆的重量对于车辆的性能以及油耗有着关键性的影响,而以目前的车辆制造水平来讲,车重每减轻10KG都是非常可观的数字。而白车身到底有多重呢?以2010款沃尔沃S60为例,它的白车身重量为321.5KG,而它的整备质量根据配置不同在1591KG-1760KG之间,白车身占整个车重的比例接近1/5,因此说从白车身下手来为整车减重是较为容易可行的途径。 对于白车身的减重一般会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以强度更高的钢材来替代低强度钢材,另外一种就是以其他材料来对钢材进行替换,目前较为常用的材料为铝合金或碳纤维复合材料。效果最为明显的是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来替换钢材,但在之前我们的文章中也介绍过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当前依然属于非常奢侈的材料,因此只有极少数的高端车型才会使用。使用铝合金材料来代替钢材目前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奥迪及捷豹路虎的部分车型采用了全铝车身的设计,毫无疑问的是那样的话它们的白车身材质会全部使用铝合金。这样一来,白车身带来的减重将会超过100KG。 有一点不得不提的是在白车身上大量使用铝合金材料会大幅提升车辆造价,为了控制造车成本,很多车型选择在车身覆盖件上使用铝合金材料,例如奥迪A6L的车门采用了铝合金材料而白车身使用的依然是传统的钢材。 从白车身技术的发展上来看,近年来中国车企正在快速缩小与外国车企的差距。在使用传统钢材的白车身上,中国车企的技术水平已经与外国车企达到了基本相同的高度,但是在铝合金材料和碳纤维复合材料白车身方面,中国车企依然与先进水平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值得学习与提高。 |
HOT NEWS
FOCUS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