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月2日17时,中国票房数据显示,2017年元旦3天的电影票房分为2.55亿元、2.49亿元以及9181万元,合计5.96亿元,与2016年元旦档8.53亿元的票房成绩相比,仍存在2.57亿元的差距。而中国电影市场新年开局遇冷,或许也会影响到接下来电影市场票房的走势。 回望2016的中国电影市场,除了报收33.9亿元的《美人鱼》,带动了第一季度的票房收入达144.7亿元外,全年7个月出现票房负增长,年初600亿元的票房预期更是被不断调低。12月31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公布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457.12亿元,同比增长3.73%。可以说,连续5年增速都保持在40%以上的中国电影票房,突然在2016年踩了急刹车,即使年末两个月内大导演大制作加持的电影作品,也没能让全年的票房成绩有一个漂亮的逆袭。 “票房成绩不理想的背后,是整顿票房造假、规范电商票补、观众回归理性等一系列因素造成的,2017的中国电影市场同样面临这些挑战。”风山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兵表示,票补能够吸引更多对电影本身不敏感但对价格敏感的观众进入影院,也能为电商平台增加用户,但是却给行业注入了浮躁的泡沫。可以预见的是,2017年的票补会越来越少,但是票务商在票补力度降低的同时,可以更多的涉及、参与电影产业中上游的业务,将资金用在电影制作本身,这对于电影行业来说或许更有益处。 同时2017年电影市场的开放程度也会提高,越来越多的好莱坞大片将涌入分一杯羹,按照目前的上映计划来看,今年几乎每个月都有一部好莱坞大片亮相,这有助于推动票房的整体增长,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优质的好莱坞大片也在进一步挤压国产片的生存空间。有业内人士指出,2017年的电影市场会同2016年一样处于冷静期,但这样的市场环境却有助于打磨电影质量。2016年很多大导演作品的票房和口碑都遭遇了挫折,没能达到预期,2017进入到这个行业的资本会减少,让创作者逐渐回到正轨,更多地关注作品品质,因为品质不好的商业片会严重影响到观众对于电影市场的信心,而这样的不信任难以在短期内逆转。 在王兵看来,票房的波浪式起伏未尝不是中国电影走向理性发展的契机。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银幕数量最多的国家,这证明中国电影市场还有极大的发展潜力。2016年,中国电影行业在规范性整治下已经挤出大量的泡沫,随着《电影产业促进法》将于今年3月起正式施行,2017年也成为了“电影质量促进年”和“电影市场规范年”,虽然危害行业的手段还会不断出现,但是相应的一些政策、法规也会逐步健全,“健康的市场发展最终要靠电影数量和质量做保证,才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电影院,这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然而在此之前的一些阵痛也是必须要经历的。” |
HOT NEWS
FOCUS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