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一边叮咛催促孩子去学习,一边渴望孩子拥有自觉性和强大动力。结果常常事与愿违。 身边的朋友认识了许久,才惊觉他曾经师从名人学习过一项艺术特长,甚至获得含金量颇高的证书,但现在已经不再碰触这个领域。我们周围人为之可惜,但当事人满不在乎。问起来,说以前努力学习是因为父母的压力,现在长大了,就没有这样的动力了。想想,其实这样的例子并不罕有。 父母每日叮咛孩子学功课、做作业、练习技艺,希望的是,有一天孩子能拥有自觉性,目标明确,充满动力,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都能向自己设定的目标前行。但结果常常事与愿违。 反思孩子学习的动力是什么 我们在生活中做的许多事情,常常是为了得到一些东西。就拿孩子做功课来说。有的孩子愿意完成功课,是因为掌握了新知识、新技能而拥有一种好心情(毫无疑问,这大概是许多父母的渴望),有的孩子可能是觉得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有的孩子可能觉得这样能保持群体地位,在同学中获得友谊,还有的孩子是因为爸爸妈妈允诺过,完成了某项任务就可以吃喜欢的糖果,或者玩iPad,更有孩子完成任务只是因为一旦完成,就可以消减身边的压力——父母不批评不唠叨了。 令父母感到惭愧的是,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忙于叮咛,并没有那么留心自己的孩子完成功课时是抱着怎样的动力和目的。如果做功课可以让孩子感觉有趣,遇到困难时有周围人的鼓励和帮助,那么这项功课在孩子的心中就留下了美好的印记,时时吸引他/她重复体会这种快感,就算遇到挑战,也不会轻易放弃。可是,如果做一件事情是因为大家都这样做,我也必须这样,或者是被父母强迫的,又或者是出于对父母的爱而以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满足他们,那么,功课本身在孩子的记忆中可能就不是那么具有吸引力。一旦外力消失,孩子可以自主选择时,他/她很有可能选择自己更想做的事情。 了解孩子真正喜欢的东西 如何走进孩子的心,多多了解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呢?作家张大春曾经推荐过他觉得最简单的方法,那就是保持谈话。如果父母和孩子经常在一起愉快地聊天,就不会错过孩子在思想方面的变化。张大春推荐谈话选择在一家人都在场的晚饭时间,家常地聊聊一天内彼此发生的事,有什么是需要大家出主意一起解决的,都可以尽兴讨论。一顿漫长而放松的晚饭,也是一次顺畅无比的心灵之约。有一点值得注意,爸爸的参与尤为重要,因为父母的想法不一样,就可以给孩子更多的参考角度。经常有加班的爸爸不妨参考下北欧爸爸的做法,调整一下工作时间,把晚餐时间预留给家人,改为早起去公司!当然,只要有沟通良好的意愿,是不是晚餐的餐桌,又何妨呢?周末阳光里的Brunch,一次与大自然亲近的郊游,或是晚安前床头的睡前碎碎念,都值得尝试。 如何保护孩子的学习动力 当我们知道了孩子有一个特别的兴趣,该如何保持他们去行动的动力呢?比如,有时我们会问孩子,长大了想干什么呀?他们的答案常常五花八门,看似不切实际。当然,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对自己的兴趣和想法感到自豪,就不要轻易下这样的结论。反而,你得告诫自己,许多想法是可以一步步幻化成型的,并且你的重要职责就是保护孩子这小小的梦想。你可以做的事情是,帮助孩子多了解他/她感兴趣的东西,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并且看到孩子每一个进步。 有这样一个男孩,从小的志向是当公交车司机。一般的父母也许会觉得,好吧,这只是一个玩笑,过段时间他就会忘了。不过,幸运的是,这个孩子的妈妈没有这样么做,她的回应是:“这个主意很棒,不过做一个好的公交车司机需要具备许多常识,需要慢慢学习、深入了解。”在妈妈的建议下,男孩坚持每周乘坐不同的公交线路,回来后绘制地图,从市区到郊区,从半天到一整天,制作丰富的公交一日游路线;收集各种车模、指示牌,通过网络了解车型优劣,去逛车展只为目睹即将投入使用的环保电车;在论坛上结识一群志同道合的公交达人,交流心得、办讲座、玩竞赛,看到自己的不足;到国外旅行,也会兴致勃勃收集难得的异国交通资讯和公交纪念品。 当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一下子找准契合的目标。陪着孩子寻找动力的过程一定是漫长的,但请相信,这是一段丰富自我的前奏。 还有一点不能不提的,就是父母对自己的要求。在帮助孩子寻找目标和动力的时候,你是不是也对自己有一样的要求,和他一样努力?如果,父母不只是孩子前行中的鞭策者,更是充满激情追逐梦想的榜样,相信,激发和保持孩子学习动力的任务会变得更容易。 |
HOT NEWS
FOCUS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