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小时网_佛山市民生活网

家长别包办孩子的烦恼

2017-2-21 09:38|原作者: 海门日报

  每一个环节都怀抱着急功近利的心态,去搞所谓素质教育,结果就是总忍不住要拔苗助长。

  每年春暖花开的四五月份,杭州总会有成千上万的家长要面对特别的烦恼——帮孩子养蚕宝宝。烦恼之一是,学校要求小学生和家长一起养蚕宝宝、写观察日记,但孩子兴奋期短、课程学习任务重,于是许多家庭都采取孩子只管“观察”和“写”,而按时供养、清理的劳作事务由家长承担的分工模式。烦恼之二是,城市化加速,乡村越退越远,过去随处可见的桑树、桑园如今成了稀缺资源,为蚕宝宝提供足够的 桑叶资源,成了让家长们头痛的大事。好在,足够大的消费需求自会创造市场供给,如今相当一部分蚕宝宝的“口粮”都来自网店。这也意味着,许多小朋友完成了养蚕项目,依然对桑树长啥模样一无所知。

  学生采桑叶养蚕带来的烦恼,不是杭州家长独有。两年前,四川的媒体也报道过同样的故事,其中家长全家亲友总动员或是周末开车下乡乱转悠为蚕宝宝找口粮、城里难得发现的几棵桑树很快被数万家长揪得枝条光溜溜的细节,都与杭州大抵一致。

  不光是养蚕。现在,从幼儿园到中小学,每每布置了各种做手工、办小报、做社会调查和学术探究课题等课外作业,经常能在朋友圈里听到一片求助声,从找原材料到创意、制作完成,整个过程家长“深度参与”,孩子倒成了“打酱油”的。不少家长更善于发挥个人特长或者利用职务之便,包办代替,比如媒体人士找专业美编替孩子设计小报版式,或是大学教师把自己的研究拿来让孩子报课题,最终的结果,当然是孩子不曾动手,却能交出一份漂亮成果,赢得奖励或赞誉。

  每次论及中外教育差异、创新型人才培养短板以及我国教育的痛点时,我们都会意识到,留给孩子更多“玩”的空间,设计各种动手做、体验式、活动类、探究型教育,尤为重要。也因此,近年来,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的总体方向,也让这类实践项目大大增加。然而,让人困惑的是,同样的体验探究课,为什么在别人那里是培养孩子创新精神的好办法,在我们这儿却成了家长们叫苦一片的负担增长点——增的,不只是孩子,更是家长的“负”?

  根源,大概还在一个“急”字上。我们的家长、老师、学校虽然大都高呼“重在过程”,然而最终的评价指向却只注重结果排名。每一个环节都怀抱着急功近利的心态,去搞所谓素质教育,结果就是总忍不住要拔苗助长,看不得小爱因斯坦做出的粗陋小板凳;总希望自家孩子能够“小投入大回报”,千万不能因为“课外活动”误了“应试教育”的事。自己包办代替,将孩子的课外时间精力投入压缩到最小,意味着孩子就能更多被牢牢压坐在书桌前,做更多“更重要”的作业,也意味着扶助孩子走捷径,在同龄人的竞争中占得先机。

  古人说“养蚕先养桑”,“养蚕如养儿”。一个家庭乃至一个民族的教育,若只求让孩子写出高水平的漂亮报告和获取高分,忽略了养育、感受生命自然的欣喜与好奇,不能学到独立思考与负责、合作和珍爱弱小,这样的“素质教育”就可能在实践中走偏。这样精心设计、替工教导下的人,在诚信德行、失败经验、活泼泼的创造力与人生趣味方面的失去,也值得担忧。也因此,如何抓住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一个值得深长思之的话题。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微信公众账号推荐

  • 25小时网
  • 佛山人才网
  • 禅城人社通
  • 点赞佛山
  • 禅城美丽乡村
  • 25小时网抖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