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小时网_佛山市民生活网

桂城构筑家庭-学校-社区“1+1+N”教育生态

2017-4-12 08:51|原作者: 珠江时报

图特约通讯员曾蓉


  近年来,桂城财政出资购买第三方服务,引入社工走进学校;搭建关爱桂城·创益中心等服务平台,引导学生走出校园,享受个性化的社区教育服务;校内校外联手,丰富青少年社会活动阵地,开展免费周六少年宫活动、建设首批19个学校“读书驿站·品味书屋”,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

  从城镇教育向城市教育转型的要素,体现在教育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其做到既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能对准未来社会的需求。时至今日,桂城的城市化教育,已从学校教育向家庭-学校-社区大教育转型,从管理与提升教育业务向服务群众、产业、社会转型。同时,桂城教育还不断地链接社会资源,优化教育生态,为满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多元需求而努力。

  创新培养模式提供多元化教育资源

  “这是用3D打印机打印出来的穿山甲,大家猜猜需要几个步骤?”一场特别的宣讲会,吸引了南海实验中学学生们的关注。主讲人少年创客工场首席创客导师薛凯方结合学生创造的作品提问,一开场便吸引了在座学生们的注意力。

  今年以来,在桂城教育局和“关爱桂城”基金的支持下,桂城为中小学引进了“桂城少年创客养成计划”的项目。“有意识地开展创客系列课程,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与知识面,为桂城培养更多优秀的本土人才。”桂城教育局局长关志光介绍,这些课程为营造校园创客氛围、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桂城少年创客养成计划”只是桂城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缩影之一。教育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是提高教育供给端的质量、效率和创新性;另一方面是丰富教育供给结构,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可选择的教育资源、教育环境和教育服务模式的新供给侧结构,替代和打破原有单一的培养模式、统一的课程资源、僵化的考试评价供给结构。

  “通过整合社会多方资源,不断创新教育的模式,丰富教育的内涵,桂城正在构建大教育格局,从学校教育向家庭-学校-社区大教育转型,从管理与提升教育业务向服务群众、产业、社会转型。”桂城街道党工委委员陈建宾介绍。

  首先是青少年教育发展机制的创新。在学校的主体教育外,桂城实施街道办事处顶层设计的“政府推动、学校主导、部门联合、社区参与、专业机构补充”的教育模式。街道办事处财政出资,购买第三方服务,引入专业机构和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组织,实施高度融合的学校、部门、社区、机构、家庭共育模式,创新青少年教育发展新机制。如引入专业机构和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组织,为学生提供个别辅导、校外实践等教育服务;又如开展驻校社工服务,全面推进桂城青少年阳光动力计划。

  今年,桂城继续构筑家庭-学校-社区“1+1+N”教育生态,即1个家庭、1所学校和N个教育资源。通过“家基金”、“社区建设创新基金”、“机关党组织挂钩村居基金”、“创益基金”等形式投入教育经费,购买第三方服务,引入专业机构和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组织。

  其次是教育内涵的不断丰富与提升。结合桂城实际,加强营造以关爱文化为核心的教育氛围,开设关爱主题校本课程,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创新发展机制,健全关爱教育网络,优化教育生态,建设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优良教育环境。如每月在中小学校举行的“公益墟日”项目,通过“真人图书”、“物物交换”、“环保体验”等互动方式,搭建一个公益展示、公益参与、公益传播的大众化平台,设有公益市集、公益服务、公益知识和公益力量四大板块。桂城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用有趣好玩的公益活动,进一步推动桂城青少年公益教育。

  再次是教育环境向课室外延伸。桂城深度融合学校、家庭、社区、部门的教育资源,整体协调街道少年儿童生活的硬件环境、社会环境、精神环境,搭建社会大教育平台。如开放“桂城青苹果之家”,开展“十项措施创新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开放“桂城周六免费少年宫”,开设书法、信息学、田径、足球、篮球、葫芦丝等111个项目的免费培训;在关爱桂城创益中心开设“大爱无限,教育桂城”名师学堂,让桂城小学生们免费学习多种主题课程。

  今年,桂城教育局还将联合南海区文化体育局、南海区图书馆、桂城宣传文体办、桂城街道文化站等部门或单位,首批在19所小学配建19个“读书驿站·品味书屋”,形成广覆盖、宽领域、高标准的智慧图书馆服务网络,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建设“校门口”的图书馆,为学生、家长以及社区居民提供便捷的阅读渠道。每一个驿站不低于3000本图书资源的配置,为学生、家长以及社区居民提供跨地域、智能借阅、充分共享的渠道,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力争2018年实现该项目在桂城街道小学全覆盖。建设“读书驿站·品味书屋”,让市民都能体验读书的乐趣,为人们随时随地阅读提供了一种可能。

  学生故事

  ■周六少年宫

  小“绣女”飞针走线学刺绣

  “不识绣花,难为石女”这样的一句俗语在桂城石社区流传至今,为了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石中学9年来坚持开设刺绣班,风雨不改,从未间断。

  “我喜欢刺绣课。”周六上午,周六少年宫开课,石中学的一群小“绣女”欢欢喜喜地来到“绣芳斋”。围在花架旁,20多位小“绣女”专心致志地用针线绣出兰花、汉字等图案。

  “绣芳斋”由一个教室改建而成,光线透过竹窗帘影影绰绰地投射在室内,而墙上则用各种水墨作品和刺绣作品点缀。讲台前方摆放着作示例用的鲜花刺绣,一旁还摆着很多幅学生作品。

  初一(1)班学生苏海芸和她的女同学主动报名刺绣课程。作为土生土长的石 人,她没有任何刺绣基础。她说自己的妈妈会刺绣,以十字绣为主。“石 刺绣和十字绣不一样,我可以用笔画下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然后用不同颜色的针线填充颜色。”

  照着锦布上的图案和颜色,苏海芸用食指和拇指捏着绣花针,墨绿色的丝绒线慢慢地填满了布面上的叶子图案。每绣完一条绒线,她会用尾部有点翘的小剪刀剪断线,然后钻到锦布下,打个小结。

  石 的刺绣班还请来了社区里的刺绣能手梁爱枝,手把手地现场教学。“我自己做刺绣都有40多年了,从年轻时就学了。”梁爱枝说,很多孩子一开始连穿针都不会,不过经过坚持学习和练习,不少人能绣出很美的作品。

  在很多刺绣班学生的眼中,刺绣很有趣,可以陶冶性情,学会了也算有一技之长。苏海芸说,以前石 很多人刺绣,现在会刺绣的人越来越少了。“刺绣在石村有很长远的历史,我觉得我也该学会。”

  ■青苹果之家

  在玩游戏中进行品格教育

  “在每个周五晚上和周六日下午,我都会带着孩子准时参加青苹果之家举办的公益课堂。”家长邓伟芳说,课程主要以人格教育为主,内容很不错。

  青苹果之家是关爱桂城七大主题中心之一,开展“行为养成与人格塑造”、“青春期教育与性教育”、“心理疏导与心理健康”、“亲子关系与家庭文化建设”、“义工发展以及社区参与”等课程,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我们参加最多的是‘品格小种子’的课程。”学生罗婉之说。该课程借鉴美国及港台品格教育的先进经验,结合中华传统文化,还有不同的品格主题活动、亲子活动、户外活动以及义工服务,结合兴趣课堂、品格存折等创新形式,建立青少年儿童品格团队,培养“诚实、自信、感恩、关怀”等10种好品格。

  作为全国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唯一镇街级试点,青苹果之家是桂城健康人格教育的基地,也是人格教育资源共融共享的枢纽。此外,青苹果之家还将推出未来领袖服务项目,即通过外出学习、交流,为桂城的青少年提供一个与国际接轨的视野和舞台,让其拥有更高、更好的展示平台。

  桂城街道首批建设﹃读书驿站·品味书屋﹄学校名单

  海三路小学三山港小学东二小学南约小学西约小学叠滘小学叠滘二小石 小学平东小学平南小学平西小学平北小学平胜小学夏东小学夏南小学夏西小学夏北小学林岳小学三山小学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微信公众账号推荐

  • 25小时网
  • 佛山人才网
  • 禅城人社通
  • 点赞佛山
  • 禅城美丽乡村
  • 25小时网抖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