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小时网_佛山市民生活网

湾区争先,顺德如何借力港澳资源?

2017-6-1 09:31|原作者: 南方网

  顺德如何借力港澳资源,融入大湾区建设?近日,南都《论道顺德》邀请顺德和港澳企业家代表、区政协委员、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等进行探讨。

湾区争先,顺德如何借力港澳资源?

  自从“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被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粤港澳大湾区便成为时政“热词”。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开风气者和县域经济的领跑者,顺德恰好处于整个粤港澳湾区城市群的地理中心,当然也不会错过这一重大的发展机遇。

  事实上,顺德与港澳地区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改革开放初期,顺德就不断学习并引入港澳乡亲先进的管理经验,在社会治理方面同样受到港澳乡亲的积极影响。在大湾区概念下,顺德如何借力港澳资源,在资本、人才、社会治理等方面积极融入大湾区建设?近日,南都《论道顺德》邀请了顺德和港澳企业家代表、区政协委员、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等进行了探讨。

  产业发展

  用港澳优势补顺德短板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粤港澳大湾区覆盖广东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惠州、佛山、中山、江门、肇庆九市,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顺德可以说是湾区的“地理中心”,同时又邻近港澳地区,在区位优势上可谓得天独厚。

  事实上,顺德与港澳地区一直维持着密切的关系。在改革开放之前,已经有顺德人到港澳地区工作发展。改革开放之后,在港澳地区立足的顺德人通过各种方式支持家乡的发展建设。

  如今,这806平方公里上,顺德创造了超过7000亿的工业总产值,G D P达到800亿,超过整个青海省。顺德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副局长余虹认为,顺德能创造如此庞大的经济总量,港澳乡亲功不可没。“现在顺德有1500家港澳企业,港澳投资资金累计超过60亿美金,折合人民币超过400亿。”

  港澳资本投资集中在加工企业,而顺德目前的目标是学习德国工业4 .0,这是否意味着港澳地区的辐射弱化了?“(顺德)产业集聚度不高、自动化的集成使用率不高,专业服务欠缺,金融人才、技术人才缺失,而这些恰恰就是港澳地区的优势。”余虹一直在思考顺德如何通过与港澳合作来弥补短板。

  作为顺德本土企业家代表,陈家志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就曾遇到这样的问题,缺乏一个平台来推广企业产品和收集外界的信息。“香港有成熟的信息系统和展览系统,我的第一张海外订单是在香港的展会上获得的,一直到现在,我都是利用香港展会来接触国际企业和了解国际上的信息变化。”

  近年来,中国出现产能过剩,顺德可以借助港澳地区的优势推动贸易发展。资深政协委员、澳门顺德工商业联合会会长叶绍文以澳门为例,认为顺德可以通过澳门将产品销向葡语系国家。“葡语系国家不是一个冷门的市场,其中有两亿八千万的消费人口,而澳门在这些国家中建立产品展销中心,顺德可以将产能过剩的产品借助澳门这个平台推向国际。”

  过去30年,顺德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机遇。未来,顺德要抓住大湾区的机遇。余虹表示,顺德建设轨道交通,形成大湾区一小时经济圈,接下来,与港澳合作中将采取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包括股权投资模式、投资租赁模式等。

  社会治理

  借鉴香港的“造血”模式

  在改革开放初期,顺德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并引入港澳乡亲先进的管理和海外经验,在社会治理方面同样受到港澳乡亲的积极影响。

  顺德区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主任梁隽宁认为,政协搭建了平台让社会各界发出诉求和建言献策。通过这个平台,港澳乡亲把社会治理的好经验推荐给顺德。港澳地区的社会服务起步比较早,发展理念先进。顺德从中学习了先进的社会服务理念,引进一批社工机构和社工人才。“顺德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这时就需要专业的社工来解决这些问题。最近十年,顺德才引进社工服务,起步比较晚,服务不成熟,而这方面,香港有很多经验可以借鉴。”区植朋说。

  在慈善方面,顺德一直借鉴港澳地区的发展模式。“在国内百废待兴时期,港澳乡亲直接给钱建医院、敬老院等民生项目,接着是围绕奖教奖学、医疗等项目成立基金进行扶持。”黄燕霞说,现在慈善的模式发生了改变,从以前的输血转变成造血,培养慈善机构通过项目赚钱再投入到慈善中去。

  在社会治理上,香港一直创新其发展模式。孙凌峰在香港交流时了解到,香港有个社会创新基金会,通过商业模式解决社会问题。“这个基金会鼓励创业人士通过一个商业项目,既能赚钱又能解决家庭妇女闲置劳动力的问题。”孙凌峰认为,鼓励顺德有志于创业的人学习该模式,在确定创业方向时,把解决社会问题纳入考虑中。

  人才支撑

  增进港澳新生代了解顺德

  顺德在积极融入大湾区发展中,离不开人才的支持。但顺德被认为是“最美的农村,最差的城市”,留不住人才。对此,陈家志深有体会:“我们工厂的高级技术工人到深圳打三四千块的工,也不留在顺德。他们觉得深圳出名,顺德不出名,我们出双倍的工资也留不住他。”

  为了吸引人才,顺德建设大学城卫星城、配套人才公寓,还制定一系列的人才政策包括解决配偶工作、子女入读等。为了留住人才,顺德政府可谓“绞尽脑汁”,但效果仍不理想,余虹说:“花重金招聘回来的人才,一段时间之后又走向深圳、广州等一线大城市。”

  叶绍文分析认为,顺德留不住人才,与城市化程度不高有关。“在顺德的企业可以找到广州的人才,而上海的企业可以找到国际上的人才。顺德是个别的企业很强如碧桂园、美的,但中小企业还没有形成产业集约群,不像深圳、广州那样高度城市化,能够聚集人才。”

  区政协副主席黄燕霞认为,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过程中,要用好港澳资源,特别是人才方面。“不仅是老一辈的港澳乡亲,还有第二代、第三代。年青一代有更大的优势,他们大都出国留学,有更深的文化底蕴,更广阔的国际视野。”

  作为祖籍顺德,在香港出生长大、国外留学的孙凌峰来说,选择到顺德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对这个地方了解与认同。“港澳乡亲年青一代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经常回顺德,对顺德有了解的;一类是偶尔回来,旅游性质的,对顺德的经济、文化各方面不了解,也许还停留在十几年前的印象。”

  顺德区港澳台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区植朋在工作上经常接触年青一代的港澳乡亲,“他们是否认同顺德?不一定。现在很多年轻人没有办理回乡证,因为他们对顺德情况不了解,不清楚,所以很少回来。”

  如何增进港澳地区年青一代对顺德的了解与认同?区植朋认为,首先要从中小学做起,“我们通过夏令营等校外拓展活动,组织香港学生到顺德,了解顺德产业、城市布局,甚至安排他们住在顺德本土的家庭里,了解顺德的文化。”去年,顺德留学生协会成立,这个群体在港澳地区有广泛的人脉,通过他们可以促进港澳地区人才的交流,从而牵引港澳人才来顺德。

  “共同的祖籍是打开顺德与港澳交流最好的方式。”孙凌峰说,在探亲过程中,港澳乡亲可以在交流中了解顺德轨道交通的变化、经济的发展,从中找到商机,选择到顺德发展。

  论坛嘉宾

  叶中平

  主持人、区政协委员

  黄燕霞

  区政协副主席

  梁隽宁

  区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主任

  余虹

  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副局长

  区植朋

  区港澳台工作办公室副主任

  叶绍文

  政协委员、澳门顺德工商业联合会会长

  陈家志

  区政协常委、顺德企业家代表

  孙凌峰

  香港青年企业家代表

  统筹:

  南都记者

  卢凯阳 岑龙基

  采写:

  南都记者胡嘉仪

  摄影:

  南都记者岑龙基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微信公众账号推荐

  • 25小时网
  • 佛山人才网
  • 禅城人社通
  • 点赞佛山
  • 禅城美丽乡村
  • 25小时网抖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