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具一格 它是岭南文化的符号 从近日公示的《莲花路-升平路老城区改造控制性详细规划》(下称老城区改造控规)来看,如果加上祖庙东华里片区,这座东起文庆路和市东路、西至汾江路、北临文昌路、南达卫国路的佛山老城区,总面积将超过4.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9万,令人眼前一亮。放眼岭南,在广府文化沁润的广阔地域,历尽风雨的佛山老城可称得上是别具风格。 (改造后建成的东方新天地。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枫摄 ) 这里汇集着两百年梁园,三百年仁寿寺,六百年琼花会馆以及千年祖庙,汾流古渡镶嵌其中,称得上是风物繁华之城、人文荟萃之地。随着老城复兴的脚步加快,历史文化名城的48颗珍珠在此连线成串。这不由得让人畅想,佛山老城区是否有可能借助这些珍宝,一改本地旅游资源众多而分布不够集中的劣势呢?佛山老城区能不能凭此机遇蝶变为寻觅岭南文化发源的“目的地”,而非“出发地”或“过境地”呢? 佛山要成为探访岭南文化的“目的地”,关键在于如何保护和深挖自己的独特。佛山的独特源自其独特的人文与建筑景观。古老的佛山虽“肇迹于晋,得名于唐”,在历史上却没有过城墙。这是因为佛山兴起于“市”,而非“城”,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商业城市。 佛山老城因水而繁华。时间在老榕树的心上刻下年轮,老榕树也在汾江河的心上,见证着老城的变迁。明代时,佛山生产的铁器、铸件、绸缎、酱醋、中成药在汾流古渡登船,随珠江流域发达的水运交通网络远销至外海内外。数百年来,佛山的城市生活在改变,佛山人对待生活的开放包容态度却没改变,还将其印刻在了老城遍布港汊的水乡生活中。佛山老城有没有可能像丽江古城那样,至少部分地再造一种顺应河流而成、自然又生态的城市景象呢?佛山老城有没有可能重塑一种融合了深厚岭南历史文化底蕴和浓郁地方特色的商贸城市环境呢? 答案是有可能的。按照老城区改造控规,佛山老城区要注入的是以商业、商务、商贸和文化、旅游、休闲等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形态。未来的佛山老城区将是一处“历史名地”、“旅游胜地”、“文化高地”和“商贸重地”。关键是,佛山老城区需要借鉴丽江古城的经验,将其自身拥有的岭南文化特质提炼为别具一格的符号特征,包含着思想和创意,信手拈来般地表现在街头建筑空间、随处可见的建筑装饰和城市色彩中去。果能如此,则佛山老城将成为岭南最具生活情调的古城所在地。在佛山体验生活,将远比具体的消费本身更具吸引力。 周彝馨: 民俗回归老城区 它老而弥坚 《莲花路-升平路老城区改造控制性详细规划》属于高层面的规划,在经济能力许可的情况下,支持把保护范围界定得更大一些,这有利于将来把更大的片区可以保护下来。这份控制性详规中有关老城区集“历史名地”、“旅游胜地”、“文化高地”和“商贸重地”的定位是从佛山的历史地位上得到的一些结论。 佛山以前的城市,例如福贤路、公正路这些地方,有很多骑楼的片区。这些建筑很精美,包括中西合璧的、现代转型过程中的近现代建筑都很丰富。老城区在建筑文化的多元化上达到了极致,有不同时代的。佛山地区水道的丰富性和历史的相关度非常高,每一段水道上都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很有特点。 现在来看,虽然佛山老城区现存的物质文化遗产损失了很多,但佛山还有很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保留很好的还有很多。如果把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整合到老城区中去,以点带动,老城区的发展很有可能性。 丽江古城的保护面对的是旅游业的发展。但佛山“老城区的控制性详规”不应完全以发展旅游业为主导,而应是为了延续这个地区的一种历史记忆。换句话说,发展旅游不是保护老城区的终极目标,它只是保护中获得的一种成效。老城区是佛山人生息的一片土地,我们有义务保护好它的文脉和传承。 刘晖: 微改造、微更新 它活力满满 佛山老城既是一个特大城市的中心城区,同时又是历史上的四大名镇之一。佛山是岭南文化,尤其是广府文化的集中代表。佛山(石湾)是古代特殊职能的城镇代表,冶铁和陶瓷业发达。 作为工商业城镇,佛山老城历史上的功能是多元混合的、有密度、有活力的:手工业、商业和居住等功能非常密集地分布在老城区里。这种混合也是当今城市规划的先进理念。现代城市经历了机械的功能分区之后,又重新提倡适当的混合,老城区要有足够的人口密度和就业岗位,来维持其足够的活力。这些都与历史上佛山古镇的经验是一致的。 老城区不可能像静态的博物馆那样供人观赏,而是需要正常的使用。概括来说,佛山老城区的改造应是小规模、渐进式的“微改造、微更新”。社区居民比较接地气,他们知道当地真正需要什么。老城更新改造更要培育和发挥当地居民、社区等民间的力量,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改造更新要相互结合。这才能让一个地方的居民安居乐业,文化遗产得到保存。 |
HOT NEWS
FOCUS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