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小时网_佛山市民生活网

城市升级三年 南海产城人融合渐入佳境

2014-7-23 09:10|原作者: 南方都市报

000.jpg

 建设中的佛山西站。佛山西站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定位为广佛都市圈乃至珠三角地区的重要铁路客站之一。


佛山城市升级行动计划三年下来,南海区结合正在实施的“中枢两翼,核心带动”战略,逐步推进东中西部城市发展,特别是沿着千灯湖中轴线刺激金融、商贸、文化、科技和产业总部的产业发展,集聚更多的高端人才,南海的产城人融合进一步加速,“广佛同城新西关、南海城市客厅”呼之欲出。

  从“东西板块”到“中枢两翼”,规划引领产业有迹可循

  2011年底佛山市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的吹响号角,按“一年启动、两年铺开、三年初见成效”的目标稳步推进。事实上,以城市规划引领产业发展在南海区早已有迹可循。2003年,时任南海区长的李贻伟提出,实施“东西板块”和“双轮驱动”两大战略,旨在区域协调发展,改变南海在改革开放后单一工业化的发展路径。

  内提民企素质、外引国际资本的“双轮驱动”战略,促使南海从过去的民营经济一枝独秀,开始转向内外源经济协调发展。在此发展战略指引下,本田零部件项目、奇美电子、旭瑞光电、一汽大众整车项目等落户南海,而旨在扶持南海中小民营企业的“雄鹰计划”,让不少本土企业成长为国内细分市场的龙头企业;广佛同城背景之下,“东西板块”战略则提出,要让南海东部接受广州辐射,发展高端商贸业,西部主要发展第二产业,推进东西部均衡发展。2007年,广东金融高新区落户千灯湖畔,这堪称是李贻伟主政南海期间东部板块发展进程中最精彩的一笔。

  在此基础上,2010年8月,在入主南海的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邓伟根的主导下,南海区将全区发展空间战略重新调整为延续至今的“中枢两翼,核心带动”,提出东、中、西三大片区协调发展战略,旨在形成“城市南海看东部、产业南海看中部、文化南海看西部”的层次分明的城市空间格局。

  其中,东翼该片区以“泛千灯湖”的概念进一步拓宽金融高新区的范围,整合桂城、大沥、里水的金融发展空间,打造广佛“金谷”,实施“一区多园”的总体策略与布局结构。以国家级金融高新服务区的申报和建设为平台,以“优化提升”为战略目标,构建集金融商贸、产业总部、都市生态、人才高地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广佛都市圈核心城区,凸显南海“最都市”城市形象。

  中部片区包括狮山、罗村以及大沥西部,以佛山西站和一汽大众整车项目等支撑,该片区定位为“制造基地、产业智库、交通枢纽”,将重点发展汽车制造、平板显示、新光源等先进制造业,促进新兴产业集聚,构建“一片三城”的格局。并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为平台,以“加快崛起”为战略目标,打造成为集制造基地、产业智库、交通枢纽等功能于一体的广佛“同城异质”战略先行区,凸显南海“更国际”城市形象。

  西翼的九江、西樵和丹灶南部,则定位为“物流商贸、文化旅游、生态休闲”高地,将重点发展有岭南特色的文化旅游业、现代物流业,加快打通对外对内的交通瓶颈,并以国家旅游产业集聚区建设为平台,以“突围提速”为战略目标,整合西樵山周边资源,建设成广佛都市圈有魅力的区域,凸显“最岭南”城市形象。

  2011年底佛山市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的号角吹响,可以说是与南海区本身的规划相得益彰。围绕正在实施的“中枢两翼,核心带动”发展战略和“十二五”规划,南海区以全面提升城市品质为切入点,打造城市升级八大工程、十二个地区和市级17个、区级57个重点项目。

  建设项目完成近3成,产业、环境、配套服务全面升级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推进,城市升级已取得阶段成效。截至今年6月底,市统筹南海主责的23个项目全部开工,其中广佛新干线(一期)绿化工程等8个项目已完工。区级项目34个开工,其中里水河一河三岸(富寿桥-里水桥)岸线整治等7个项目完工。

  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南海区大力推动三大片区的中心区在城市环境,交通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的提升,启动建设、完成了千灯湖三期和四期、金融公园、听音湖、博爱湖、市民中心、人民医院、西樵大桥、南九复线、樵山大道、橹尾橇大桥、南海博物馆等一批项目;同时引入了包括招商银行佛山分行等一批金融企业以及国艺影视城、西岸旅游产业园等第三产业项目落户三大片区,实现产业、环境和配套服务全面升级。

  去年罗村孝德湖公园一期建成投入使用后,更迅速提升了城市环境及周边土地价值,继孝德湖公园后,南海区又启动了丹灶文瀚湖、三山瀚林湖、桂城映月湖的建设以及里水河岸滨河路沿线改造项目,湖城、河城融合的城市环境进一步显现。

  在此过程中,沿街景观综合整治面貌得到更新。就在去年,南海区启动城区沿街景观“五位一体”综合整治及桂城沿街建筑景观综合整治工作,目前为止共投入约2.91亿元,完成了13条道路(总长约41.4公里)的整治,今年前还将完成12条道路的整治工作。除此之外,还完成了狮山镇博爱路、虹岭路、桃园路、信息大道等道路的改造提升。通过实施道路提升及沿街景观综合整治,营造整洁优美的市容环境,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另外,在城市升级的大幕拉开后,各镇街积极响应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实现了城市升级向村镇延伸。其中里水镇实施了环境优化、服务提升向乡村延伸的“公园化战略”及“美村计划”。目的是实现“一村一社区一公园”,让群众生活在公园、工作在公园并对农村的绿化环境、市政管理、路网建设和文体服务进行优化提升。

  东中西部发展各有侧重,产城人融合贯穿始终

  包括佛山等不少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产业与城市的发展都是相割裂。以南海东部桂城为例,作为南海的中心区域,这里此前聚集了大量商贸等第三产业,然而,包括一些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同样依附在该区域,产业与城市的发展表现出其不相符的一面。

  2013年初,在佛山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时任佛山市委书记李贻伟首次明确提出实施“产城人融合”战略。李贻伟说,作为一座以产业为主的城市,佛山深化城镇化的主体是“产业人”,“产业人”的聚集带动制造业的发展,进而促进第三产业的聚集,推动新型城镇化。

  南海区升级办有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城市升级的推进,南海区城市环境的不断提升,吸引着广发银行等一批金融企业、一汽大众汽车等一些先进的制造业,国艺影视城等一些旅游产业,以及新光源产业基地、广佛智城等一批产业载体先后落户,这些产业的进入将为南海创造一批优质的就业岗位,产城人融合将迈上新的台阶。

  东部千灯湖片区,是南海城市更新、产城人融合的一个起点。截至2013年底,金融高新区已成功引进了162个项目,投资总额达413亿元。其中包括人保集团南方信息中心、法国凯捷集团中国B PO运营中心、IB M服务外包基地等90多个项目已投入运营。

  高端的项目为东部引来了高端人才。以法国凯捷集团中国B PO运营中心为例,目前该公司在南海的员工中,93%以上的员工具备本科、大专学历,5%具备硕士学历,95%的员工具备英文听说读写的能力,另外还有小语种技能的员工,如日语、韩语、越南语、泰语、印尼语、巴哈语等,每天他们都与全球不同国家的客户对接。目前,金融高新区已经聚集超过1.2万相关从业人员,预计至2015年,该片区就业人口将增至5万人。对此,邓伟根就曾表示:“过去南海的发展是以工业带动城市,现在我们要用城市化带动产业、人才升级,最终使城市更加宜居宜商。”

  中部狮山镇作为工业大镇,有5个工业园区。从2005年以来,庞大的外来务工人员队伍就占据了总人口67万人当中的六成以上。在今年3月25日的“狮山论坛:中国新型城镇化模式探索”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认为,“人”是城镇化的核心,而“人的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最大特点。辜胜阻指出,“人”的城镇化要解决转移人口“如何市民化”和“人往哪儿去”两个问题,他提出“市民化=稳定就业+服务均等+安居乐业”,和“城镇化=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城市繁荣”这两个公式。

  而狮山选择从社会服务作为突破口,探索一条外来人口市民化的新路径。去年12月,位于佛山高新区松夏工业园的树本产业家园正式开园,该项目以服务企业、产业工人为目的,旨在为员工在企业、园区找到“家”的归属感。在这里,产业工人可以报读兴趣班、听培训讲座,以及交友、寻求法律援助等,而且全部都是免费服务。

  一方面,狮山通过城市升级建设基础设施和配套,同时吸引高端产业集群落户;而另一方面,在狮山的城镇化蓝图中,还有一个核心理念“基层善治”,意思是让非户籍人员享受同户籍人员一样的基本公共服务最终实现“产城人”融合发展。这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晓江看来,这正是为中国城镇化难题提供一个参考蓝本。“城镇化的核心问题,是怎么把这些转移人口真正能够市民化。让外来务工人员真正能够融入狮山这样一个全新的社区当中,让他们成为真正的本地居民,才是狮山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最最重要的根本。”

  而西部南海正朝着将城市生态主动转向集约化和集聚化融合的发展方向进发,一条旅游大道将助推西部南海城市、人文与产业的融合。西部三镇总人口是60万人,常住人口相当于东部的一个镇。今年4月,时任南海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俞进表示,希望可以通过环境和文化聚集人气,吸引更多人才。“一方面是通过产业的引进和优化,另一方面是通过文旅来聚人气。进一步加大和禅城、高明之间的文旅合作,通过开放心态来吸引更多人进入南海西部。”

  无论东中西部的南海,在城市升级中都紧紧围绕产城人融合发展的思路。市委书记刘悦伦在去年7月率领市城市升级巡视组对城市升级项目进行督导表示,产城融合是南海城市升级工作的最大亮点,值得在全市推广。

  城市升级项目巡展

  魁星阁

  南海标志性建筑“魁星阁”目前已基本建成,预计今年10月开放。魁星阁位于虫雷岗山顶上,由先前的南海电视发射塔改造而来,不仅是千灯湖四期的地标建筑,也是桂城中心区虫雷岗公园整治提升的核心工程。作为整个千灯湖的视觉中心,它以中国传统楼阁为设计基点,融入传统元素,并与千灯湖的现代元素相呼应,形成了一种古今对话的特殊韵味。

  魁星阁建设工程属于千灯湖景观建设的第四期工程,建筑面积2914.5平方米,绿地面积11327.5平方米,总投资达5776 .98万元。在2012年下半年,南海区委区政府结合南海中心城区的城市升级工作,为了进一步强化千灯湖轴线对城市空间格局的景观意义和文化象征,做出了对虫雷岗山景观进行改造的决定。由于虫雷岗山山顶的电视塔发射功能已弱化且外观陈旧,于是相关部门计划将其搬迁至西樵,并在山顶新建一座“体现南海特色的岭南方阁”的高塔,此高塔即是标志性建筑物“魁星阁”。

  魁星阁以中国传统楼阁为设计基点,总高度为60米,采用基座、阁身、阁顶三段式处理,正方形的塔基座为2层,楼阁高5层,各层均可观光。平面南侧为交通核心筒,由电梯和楼梯组成,立面则提取奎光楼的传统符号来进行装饰,以此来打造一座具有岭南传统特色的楼阁。同时,展现南海文化元素的各种砖雕、石雕、木雕、灰雕,也会以故事的形式呈现,如康有为公车上书的故事将以砖雕壁画的形式展现,而黄飞鸿的“佛山无影脚”也将载入魁星阁。

  灯湖市政公园

  灯湖市政公园属于南海区千灯湖三期工程,其南起海七路,北至佛山水道,总投资3.69亿元,旨在实现千灯湖水系与佛山水道的活水贯通,完善南海桂城中心城区中轴线建设。自2012年12月动工以来,目前已完成西南车库封顶和东南车库60%的定版钢筋捆扎,部分景观桥则已完成了主题建设,园林建筑景观工程也在按计划实施当中,预计将于明年年初完工并向市民开放。

  该公园占地面积约27公顷,以海八路为界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南区12公顷,北区15公顷。公园南区主要以改造原有项目为主,包括水系岸线和绿化景观的改造提升,并在拆除水系中央的灯塔后新建一座三孔桥,为桥底通航做准备,同时也会建设游船码头、景观亭廊等亲水设施。公园北区则主要以新建项目为主,如绿化种植,开挖水体,建设与水闸相关的管理建筑、公厕、灯塔、湖心岛、剧场、码头、舞台及融入休闲趣味功能的景观建筑等。因为依水而建,北区也同样少不了游船码头、景观亭廊等亲水设施。而地下停车库则是南北两区都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南区、北区均会建设两个地下停车库,建筑总面积30492平方米,车位可达861个,这将最大程度地预解决将来公园停车难的问题。与此同时,还会对海八路两边立面景观进行协调改造,包括水岸挖深、整治,海八路交通桥立面改造,海八路交通桥人行桥洞装饰和绿化提升等。

  灯湖市政公园建设工程以千灯湖水系的水空间作为中心区环境的重要景观要素,通过人工堆坡造型绿化,将塑造一个舒适、优美、充满水与绿色的城市外部空间。

  佛山西站

  佛山西站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定位为广佛都市圈乃至珠三角地区的重要铁路客站之一,位于南海区狮山镇罗村社会管理处西北部,是集铁路高铁、城际、地铁、公交、的士、长途、私人交通等交通方式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后将与广州站、广州东站、广州南站和广州北站共同形成广州铁路枢纽客运站“四主一辅”的格局。

  佛山西站分设南北两个站房,站房总建筑面积6.8万㎡,西站核心圈占地约2300亩,共引入贵广、南广、西部沿海高铁、广佛肇、广佛环线城际轨道等5条线路,总规模为10台23线,其中客专车场6台15线,城际车场4台8线。

  车站采用全高架方案,西咽喉区为桥梁,东咽喉区为路基,佛山市轨道3号线等地铁线垂直引入佛山西站。

  西站建成后预计铁路年发送旅客量近期将达到5470万人次,远期将达到7590万人次,高峰小时可达6000人次,承担始发客车对数近期将达到日均214对、远期将达到日均305对。

  佛山西站片区分为1平方公里核心区、4.3平方公里中心区和8.58平方公里佛山西站片区三个区域,该片区全部为三旧改造用地,目前片区范围内主要是旧厂房和旧村居,需拆迁约248万平方米厂房、5个村小组约16 .8万平方米住宅,计划将于2015年全部完成征地拆迁工作,而佛山西站主站房已于2013年11月15日正式开工建设。

  佛山西站的开发主要以佛山西站为核心,借鉴香港九龙站、深圳北站的模式,参照T O D理念以站建城,实施立体化开发,依托佛山西站在国际商贸展贸、区域专业商务服务及配套等诸多领域,将佛山西站交通枢纽新城打造成为国内和国际交往的新平台,佛山对外的重要门户和展示窗口,以及岭南山水特色的生态综合城。

    (来源:南方都市报)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微信公众账号推荐

  • 25小时网
  • 佛山人才网
  • 禅城人社通
  • 点赞佛山
  • 禅城美丽乡村
  • 25小时网抖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