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小时网_佛山市民生活网

在珠三角城市竞合中打量"香港+佛山"

2017-7-10 14:26|原作者: 南方日报

  作为珠三角制造业重镇的佛山,与香港的交流合作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目前祖籍佛山的港澳乡亲约80万人,以前的顺德保姆在香港有着良好的口碑,现在香港岛的老街区内也时不时能撞见佛山各个镇区“同乡会”的招牌,足见香港开埠以来两地在人员上的密切往来。

  改革开放以来佛山一直探索着对接香港的有效策略,无论是初期作为香港“三来一补”的大后方,还是近些年借助香港资本、高校、科研等优势资源所激发的合作火花。知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也曾多次考察顺德、南海、中山和东莞四地的发展现状,肯定了顺德和南海从“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的与港合作模式转变。

  不过新的历史阶段下,城市竞合态势的变化将影响着佛山与香港的互动关系,“香港+佛山”这一时代命题需要有新的解题手法。

  首先,佛山在对接香港的过程,不能只将目光聚焦在香港这一个空间点上,而应将与珠三角兄弟城市的互动关联作为与港合作的战略前提。

  从地理版图上看,佛山与香港的传统陆路联通绕不开东莞与深圳。这意味着佛山对接香港时,同样不能忽视深圳与东莞在佛港合作中发挥的战略作用。联合深莞,将珠三角两大产业经济强市之力与佛山优势叠加,协同对接香港,或许是一条更具突破性的举措。当然,这里的难点是佛莞两市如何扩展视野、寻找对港合作的共赢点。先前的20年,佛莞两市政府和民间领域在加强合作共赢上仍存在不少空间。

  将视线从深莞两城向西移动,与佛山毗邻的中山、肇庆同样可作为佛山对接香港的队友。三座城市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佛山又具有产业发展水平与经济体量上的相对优势,因此佛山应该尊重市场运行的自发动力,推动与中山、肇庆城市联盟的形成和发展。

  在与中、肇两市深化合作的同时,佛山可将自身的产业优势与中山、肇庆的特色产业、成本优势和发展空间实现融合,提升自身对港合作谈判中的资本,从而实现更大的合作效益。从空间经济的关联来看,“香港+佛山”需要结合珠三角城市群的竞合态势,在更大的区域空间中做战略考量。

  从更高的空间层次来看,长三角有经济势能相对突出的上海,京津冀会赢得中央层面更多的引导和支持,而珠三角城市群并没有单一的主导力量。但反过来看,这也能为珠三角市场力量留下更多的空间。因此,通过市场融合推动城市以集团作战的形式对接香港,也就成为这一区域提升整体合作水平的题中之义。

  佛山借助不断强化的区域一体化力量,先协调好与兄弟城市的互动关系,再共同做好与香港的合作往来文章,不仅可以让香港资源更有针对性地落地佛山,也能增加佛山与香港创新协作的基础与底气。

  除了调整合作的策略,改变与香港合作的心态也是佛山的必修课。佛山完全可以变得更加开放、自信,进一步在合作中突显自身优势。

  佛山的优势在于内生型的实体经济。这一优势,让佛山企业在10年前的金融危机中依然表现坚挺。在制造业变革带动的研发能力、产业配套升级趋势下,佛山从原先从事“三来一补”的产业价值链下游,不断向上游挺进,开始主动寻求与香港在更高层次的创新协作。

  而未来,文化教育产业或许可以成为“香港+佛山”创新协作的一大重点。

  一方面,发达的制造业让佛山在工业设计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实力,可以利用工业设计的人才和创意,推进教育创新和相关教具、玩具甚至游戏的研发。这不仅有利于推动佛山在商业上取得新的成功,更有望促进教育创新在佛山的普及,甚至引导佛山做出自己的教学产品和基地,带动文化创意与教育产业的发展。历史上佛山有这方面的成功经验,那就是碧桂园集团在国际教育上的突出表现。

  此外,佛山可围绕武术、美食等传统岭南文化优势,主动寻求香港第三方服务团队的咨询帮助,甚至让更多香港团队参与项目竞标,以此提升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

  作为国际知名的金融、贸易、信息等服务业高地,香港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国际接轨,且坐拥大量优秀、兼具国际视野和专业素养的第三产业人才储备,掌握了海量服务市场数据。这些资源若能为佛山所用,势必将对佛山服务业升级和整个社会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带来巨大的利好。

  最后,人才是佛港合作的关键环节。佛山若希望吸引更多香港人才,应该按照产业逻辑向不同类型人才推介不同的经济优势。比如,制造产业人才看中工作环境、配套,艺术人才追求包容的文化氛围。佛山引才要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展示城市多样魅力。

  新时代下,佛山应充分认清自身优势和定位,融入更多的区域发展的战略思维,更新与港合作的策略,揭开“香港+佛山”的新篇章。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微信公众账号推荐

  • 25小时网
  • 佛山人才网
  • 禅城人社通
  • 点赞佛山
  • 禅城美丽乡村
  • 25小时网抖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