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小时网讯 有这样一班人,他们白天勤勤恳恳上班,晚上下班后还忙着写剧本、排练、演出等,在他们身上,总有用不完的能量。就这样,他们组成的里水文学艺术协会戏剧分会(下称戏剧分会)已经陪伴里水人走过了二十载,伴随着里水的发展而成长,并活跃在里水大大小小的文艺晚会上。 三个人+一张桌子=一场精彩的戏剧 台上一出戏,台下一份情。二十年来,戏剧分会平稳而笃定地成长着,每年保质保量推出公益演出剧目,每年都在出新戏,每年的成绩都有新突破。二十年勤恳和执着,为里水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为里水街坊送去一场又一场的文化盛宴。 戏剧分会荣誉会长王海翔是剧社的第一批成员,“协会刚成立才3个人,那时是在旧影剧院排练,有时借幼儿园场地,甚至到晒谷场里排练。”王海翔说,那时比赛不多,他们几人由于爱好聚在了一起,只要有空地,那就成了他们的舞台,谁也想不到,接下来的二十多年里,他就这样与里水戏剧结下了不解之缘。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剧社里的每一个人都很努力去排练、去演出。这些年里,在外出差的王海翔试过连夜开车从外地赶回,也试过半夜就起床送货,为的就是第二天上午能准时参加排练或者比赛。为了提升讲普通话的口语能力,戏剧分会荣誉会长唐清贤还会口里含着石头读报纸,以训练普通话口语水平,往往练到口都麻了才罢休。“以前是为了好玩,现在是为了一份责任。”唐清贤说,在这个团队里,他们相互鼓励支持,为这份热爱坚持到底。 用戏剧将向善正能量带给台下的观众 接地气、不低俗、少说教、暖人心的戏剧特点让戏剧分会的粉丝与日俱增。该协会所打造的《不欠钱》、《出来行,迟早要还》等多部贴近人们生活的作品,在大型比赛上获得优异成绩。对于大多数里水观众来说,看表演定会期待着这些诙谐幽默又富有哲理的小品,因为它们总能触动人心和带动晚会高潮。 “戏剧协会排练戏剧都是业余时间,也不挣钱,大家都是凭着热爱才聚在一起。”唐清贤说,选人首先看的是人品,要踏实、肯干、认真,其次才是看对戏剧的热爱和天赋。正是有着这样选人的标准,戏剧分会的人员队伍一直都十分稳定,流动性很小。 为了能让戏剧分会的会员们能有更多的机会上台表演,唐清贤还利用自己工作的资源,创造更多机会让会员们排练节目到厂企、村居表演,目的就是让他们的演技得到提升,也增强他们对里水戏剧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的原创剧目《哗,英雄》获得了珠三角黄俊英语言艺术大赛特等奖,2017年的原创剧目《左邻右里》和《缘分的契约》均获得了南海区戏剧小品大赛铜奖,这些优秀作品已经成为了里水街坊耳熟能详的节目了。 送戏到家门,让市民在家门口便可享受文艺盛宴 近年来,里水镇扎实推进公共文化建设,不断提升文化软硬件实力。白岗、北沙、草场、赤山等33个村居(社区)建设了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其功能包括有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文体广场等,这些场所已经成为了里水市民的精神文化阵地。里水镇文化站方面表示,搞好文化惠民“硬件”就是要保证广大群众茶余饭后有去处,让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尽情享用香喷喷的“文化套餐”,接受公共文化的熏陶。 戏剧分会会长杜洁飞表示,近年来,里水很重视文艺发展,他们的演出条件从最初的只有一盏灯,在球场上铺张毯子表演,到如今的灯光舞台非常华丽,“但是,我们的初衷并没变化,都是想让基层群众看得开心,享受文化魅力。” 为充分发挥文化中心的作用,文化站不定期邀请省、市、区的戏剧专家来授课,开展培训、交流活动,并尽可能提供文化展示的平台。1997年起至今,里水镇文化站邀请鲁牛老师为剧社表演老师,指导社员参加区、省小品比赛,多次获得金奖;2008年邀请李巨龙老师(已故)为表演顾问,提高队员舞台的表演张力。2015年邀请杨粤生老师担任创作顾问,指导剧社内队员创作剧本的能力和专业写作水平,指导的作品多次获奖…… 如今,在里水镇举办的晚会,舞台功能齐全,舞台、灯光、音响、升降设备等科技含量高……戏剧分会在表演服饰、道具等也有了极大的改善,精彩的演出让里水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高水平的文艺盛宴。 (文/25小时网黄捷 通讯员/袁嘉雯) |
HOT NEWS
FOCUS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