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新城文翰湖。 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摄
“虽然我们的厂房也有设施,但我们更愿意到这边来喷漆,这里设备更先进,作业过程中也没有灰尘、异味,让我们实现高品质的生产制造。”5月9日,南海首个绿色服务中心——桂城红木行业绿色服务中心正式启用,不少企业代表纷纷点赞。 该中心的成立一下子算好了“环保、安全、健康、经济”四笔账,更标志着具有南海特色的村级工业园区环境治理新模式——“一镇一中心”集中治污新模式成形,成为南海推进村级工业园区环保升级的新利器。 点绿成金,生态兴城。“一镇一中心”集中治污新模式只是南海书写环保新时代新篇章的一次尝试,南海环保系列成效得益于生态文明理念的内化于心,得益于一以贯之、大刀阔斧的改革行动。 今年,南海提出坚定不移走制造业城市生态文明创新之路,既铆足劲做污染“减法”,全面打响治水、治气和村级工业园整治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环保执法、生态环境督察,直面群众环保诉求,剑指环保难题;又做好绿色发展“加法”,发挥国家环境服务业华南集聚区品牌效应,助力南海从环境整治迈向产业升级。这一条“生态+治理+产业”的化学方程式,会有怎样的化学反应? 生态理念明确兴城方向 坚定不移走制造业城市生态文明创新之路。 今年初,这一句话被写入南海区政府工作报告,开启南海生态文明建设破与立之势,引发热烈讨论,成为全区上下的共识。 破局。在“六个轮子一起转,生态经济齐发展”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南海进一步提出要以村级工业园改造为突破口,铁腕打击环境污染,大力推进绿色发展,改善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坚定不移地走出一条独具南海特色的制造业城市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意在打破不少村级工业园都存在环境污染等“痼疾”,为加快推进升级工业园、建设新都市、发展新经济等重点工作,全领域打造品牌南海提供有力的生态环境支撑。 立新。在南海区环保局局长徐永强看来,南海强调要“坚定不移走制造业城市生态文明创新之路”,指明了今后南海生态文明建设要立足本地,在“制造业城市”的本底下,走“创新”和“生态文明”之路,使产业更高质、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生活更幸福。 但是,走制造业城市生态文明创新之路并非易事,南海民营经济发达,中小企业众多,生态文明建设少不了企业的理解与支持。南海的做法是不断提高创新服务能力,深入村居、企业开展“环保暖春行”;继续深入开展驻点联系推动环保“三进”行动、村级工业园区“三查九严管”行动,搭建政、企、民沟通平台。 同时,不断提高全民关心、支持和参与环保的意识,与政府、企业等逐渐形成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强大合力。今年,南海延续环境整治“十年百万图”拍摄对比行动十年之约,激发与引领群众投身其中。目前,南海公布第二批需整治的环境问题中,31.4%的镇级项目已经完成整治。 生态治理再现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做好绿水青山的“守护者”,南海以问题为导向,以民生为情怀,全面打响治水、治气和村级工业园整治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以雷霆手段推进“水陆空”立体治污,做污染“减法”。 就在刚刚过去的5月,南海区在环保方面发生了两件大事:南海区环境保护局环境监察分局获得2017年度广东省“表现突出集体”称号,为全省五个“表现突出集体(县级)”之一,也是全市唯一获奖的县级单位。 同时,5月,市第二生态环境督察组正式进驻南海区,开始对南海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生态环境督察工作,南海全力配合,做到沟通协调、组织保障、整改落实“三到位”。 在部分人看来,强化环保执法、生态环境督察等各项环保举措看似“锋利”,但其剑指环保难题,背后是浓厚的民生情怀、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为南海人提供清澈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 例如,中央环保督察此前交办给南海的所有案件均得到妥善处理,大沥镇中南铝污染周边群众案、九江固业码头占用饮用水源保护区等一批群众关心的重点案件得到圆满解决。环保“钢牙”显露锋芒,更有力震慑了环境污染违法行为,今年“春雷行动”期间,全区共出动执法人员1158人次,检查各类工业企业400多家,查办涉环境犯罪案件6宗,取得全年严格环境监管工作良好开局。 南海还新发布环境监管严控区域图,划定11个重点区和4个敏感区,继续用好“环保警察”,“按图索骥”精准打击违法排污;自主开发“智慧环保”项目,构筑完善的污染和环境治理自动监控网络,有效增强全区环境监测、监察和信息化能力。 生态产业催生内生动力 如果说向污染宣战,雷霆治污是“减法”,那么,以产业为支撑集聚内力,协同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就是做“加法”,“一减一加”,更凸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重。 坐落于南海桂城的国家环境服务业华南集聚区,已有超过150家环保企业进驻,其中既有瀚蓝环境、南华仪器等龙头上市企业,也有长天思源、雅洁源、碧沃丰等多家新三板特色企业,形成了良好的集聚效应和品牌效应。 依托该集聚区,南海逐步建立起“线上平台——环境服务超市、线下站点——环境服务站、牵线搭桥——环境服务队、专业力量——环保顾问”的专业化环境服务新体系。如今,环保服务范围覆盖全区140多个村居,累计摸查企业5785家。 今年,南海更从发展一个平台、做好一个基金、引进一个龙头企业、培养一批优质企业、创造一个广阔发展空间这“五个一”入手,为促进该集聚区环保企业的发展铺路。 南海还创新性探索“一镇一中心”集中治污新模式,确保“堵住偷排的后门”,又“打开前门”。该模式采取镇(街)主导、区辅助模式,两级合作共建示范项目,建设绿色服务中心,通过治理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三步走,实现改善环境质量、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政府监管效能、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一举多得,助力南海从环境整治迈向产业升级。 南海生态环境建设三年“成绩单” 三年来,南海围绕“传承品质,成就品牌”工作主线,通过“党建引领,网格直联”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 改变始于行动,行动改变南海。如今,南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趋势明显,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大气综合污染指数呈下降趋势,生态系统稳定性持续增强,公众对城市环境的满意度高达95.1%。 关键词1:共建共享 ◆大环保工作机制 出台“六源”信息公示制度、环保“三进”行动计划、“三查九严管”制度、“十年百万图”计划、村级工业园区环保升级评估细则等一系列文件,构建了“统责、分责、考责、追责”的全链条环保行政责任体系,让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把环保责任记在心里、扛在肩上,全区45个职能部门和7个镇(街道),形成了点、线、面、块相结合的协同共治格局。 ◆“十年百万图 ”拍摄对比行动 今年3月,南海公布第二批环境问题图片,区、镇(街道)、村(社区)、各经济(联)社等有关部门按部署要求,确定需整治的环境问题,目前,31.4%镇级项目已经完成整治。 关键词2:生态兴城 ◆创森添绿 投入“创森”资金28.7亿元,新增绿化面积5万多亩,市域森林覆盖率达18.49%,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4.17%,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9.14平方米。目前,全区共有国家生态乡镇4个,省级生态乡镇5个,省级生态村11条和市级生态村168条。 ◆绿色发展 成功引入长江新能源汽车、宋城·西樵山岭南千古情景区等一批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重大项目,初步形成以创新驱动为引擎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模式。 关键词3:环保服务 ◆公共服务 截至目前,全区建成污水处理厂26座、排水应急净化设施18个、分散式小型污水处理设施25个,建成截污管网约1515.16公里,污水处理能力达93.9万吨/天。 ◆绿色生活 推广绿色清洁能源特别是氢能源的使用;加快地铁2、3、4、11号线、新交通项目等公共交通系统建设;规范共享单车管理。 关键词4:污染防治 三年来,全区共出动5.5万多人次,突击检查企业近2.2万家次,要求限期整改的企业2774家,行政立案处罚909宗,移送环境刑事案件61宗,依法刑拘77人,有力震慑了环境污染违法行为。 ◆水环境治理 全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西江干流、东平水道、顺德水道、平洲水道水质均达到国家标准,谢边涌、三圣河、五胜涌已基本达到消除黑臭的标准,水口水道治理成效初显。 ◆大气污染治理 全区10家陶瓷企业全部完成提标整治和扬尘治理任务;全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PM10年均浓度均优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年均值二级标准空气,大气质量得到提升。 ◆村级工业园综合整治 持续深化村级工业园综合整治,完成环保专项整治的共计214个,占比31.2%,正在开展的217个,占比31.7%。 ◆土壤污染治理 未雨绸缪开展土壤污染治理,摸底调查区内重点企业750个,组织专家对15个地块开展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 关键词5:创新探索 ◆“一镇一中心 ”新型治污模式 桂城红木行业绿色服务中心已全面启动并投入使用;丹灶金属表面处理中心也已初具雏形;大沥藤加工中心、九江家具涂装智能服务中心正加紧建设中。 ◆环境应急管理体系 建成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1195套,构筑了完善的污染和环境治理自动监控网络,环境突发事件预警和应对能力位居全省同级前列,自主开发“智慧环保”项目荣获“广东智慧城市十大项目范本”称号。 我有话说 建设美丽南海我是行动者 ■镜头一 舒阳是南海市民,更是名副其实的环保人。作为一名在环保执法一线工作了十年的环保人,他深知生态环境的利好,并选择在工作和生活中践行保护环境:无纸化办公、绿色出行、不使用一次性用品、不叫外卖…… 出于职业习惯,即便是在不工作的情况下,他也会关注所到地方的河水水质情况、工厂周边废气排放情况、工地粉尘处理情况,发现存在环境污染的也会及时反馈,“每个人都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环保监督员,请大家多关注身边的环境,多学习和了解基本的环保知识,若发现环境污染问题请及时举报。” ■镜头二 市民陈庆文在南海区交警部门任职,对交通管理方面有所见解。在他看来,因拥堵造成的机动车尾气排放会对大气污染产生一定的影响,故文明驾驶、缓解拥堵也是一个值得提倡的环保举动,“按序通行,减少随意变道和注意力分散等原因引发的轻微交通事故,道路也会变得更加顺畅。” 此外,还可通过适时调整出行的方式减少道路拥堵对出行造成的影响:工作日期间,半径8公里内选择自行车或公交车出行,稍远一些鼓励骑自行车+公交车(地铁)等方式组合出行,多乘员和路途较远的情况下才使用汽车出行;在个人汽车消费方面,建议新购车时可选择新能源汽车,“这些举措,我们都可以身体力行。” ■镜头三 市民刘洁钗在南海区消防部门工作,她表示,除了节约用电、循环用水,自己还会定期排查火灾隐患。在她看来,一场火灾的发生或多或少会造成大气污染,而消耗水资源去灭火当属必要,但若大家都主动排查火灾隐患,杜绝火灾发生,就不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和水污染,“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排查并消除火灾隐患,在日常工作中落实安全生产,也是践行环境保护,建设美丽南海的可行举措。” |
HOT NEWS
FOCUS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