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小时网_佛山市民生活网

乐从这条村是“学霸村”!

2018-6-21 09:21|原作者: 佛山新闻网讯 记者林楚琪

       在乐从,有一处由河沙积成的宝地,这里有着“腾龙起凤”的美丽传说,还曾走出四名进士,英才辈出。如今,一座座古桥和祠堂向来客讲述着昔日的繁华盛景。这里,便是沙边村。

  水藤化龙,名桥流芳

  沙边海口村小组有一座古桥,名为“腾龙桥”,号称水藤地区四大名桥之首(其余三座分别为起凤桥、玉麟桥、瑞龟桥)。

  腾龙桥原本是江边的一座涵闸,桥头一株数百年树龄的古榕见证其历史的久远,一旁被炮火打掉半截的红石碉楼,也在默默地诉说着当年的烽火狼烟。

  炮楼、凉亭、古榕、古桥,组成一幅独特的乡村风情画。

  桥边原有一间更楼(现已改建成凉亭),桥北面是罗沙村迎龙坊,南面有沙边村的接龙里,桥旁树下摆砌一些石条,供村民茶余饭后闲坐聊天。

  古榕成荫,为村民洒下一片清凉。

  桥名的起源

  有一段美丽的传说流传至今

  ↓↓↓

  据说当年大良钟楼(现钟楼公园)有一座大钟,用一根古藤吊在横梁之上,长年吸收百姓香火熏陶。

  某日,有一老和尚云游此地,看中此藤乃吉祥之物,欲将其带回寺庙收藏,便与钟楼主持协商,用铁链把古藤换下,随后将古藤裹在袈裟里面匆匆乘船离开。

  腾龙桥与炮楼 1968年摄

 

  船经过沙边水域已近黄昏,和尚叫船家泊岸休息,化缘斋饭,顺便将古藤取出,仔细欣赏,但见藤上沾满尘迹,便在闸边用水洗刷一番,忽然手一松,古藤失去踪影,但只见一道激流,涌入涵闸之内,和尚才恍然大悟,叹道:此藤乃水中之物,化龙也。

  从此,涵闸便称为“腾(藤)龙桥”。两岸的迎龙坊、接龙里也因此得名,至于“水藤”的村名,也与此有着一定的关系,寓意水起风生,藤延叶茂,水中之藤等。

  凤起和鸣,英才辈出

  “起凤”属沙边八坊之一,地处沙边村中心区域,名称沿用几百年,直至“文革”期间更名为曙光(即现曙光小组),如今仍保留着一条古巷“起凤里”和一座名桥“起凤桥”。

  对于“起凤”的来历,据乡间史记记载是因为沙边原属河滩地,当中有一片沙丘在潮起刮风之时惊涛拍岸,形似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故称起凤。

  最初原住居民姓区,因此起凤里的前身名为“区巷”。曾有一风水先生相中此宝地,并告知区姓人家日后会发达。但原住居民不以为然,为避免洪水侵袭而陆续搬走。后来,何氏族人在此定居,果然风生水起,人旺财兴,英才辈出。

  沙边村历史上有四人高中“进士”,其中,何守谦、何国澄、何国澧被任命为“知府”、“翰林”等官职。何国澄、何国澧两兄弟便是出身于起凤里的书香世家。

  恢弘大气的何氏大宗祠见证了族人的奋斗岁月。

  起凤里巷口通往水藤永安大街(旧墟市)的路上有一座“起凤桥”,仅次于腾龙桥。

  起凤桥原为石、木结构,后因年代久远、风雨侵蚀、木材破废影响行人安全,解放后改建成水泥桥。桥边原有一棵几百年树龄的古榕树,但它于70-80年代因虫害枯死,现时两棵是后来才种上的。

  沙边村中题为“起凤朝阳”的壁画寄托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沙边有腾龙、起凤双桥衬托,寓意龙凤呈祥,世代村民在这块风水宝地上勤劳发展,和谐相处,沙边村这只金凤凰必将展翼腾飞。

  正是:

  沙积成宝地,展翅架双桥。

  水起风生龙引凤,世代永留芳。

  一村四进士,兄弟同登科。

  英才辈出起凤里,地杰靠人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微信公众账号推荐

  • 25小时网
  • 佛山人才网
  • 禅城人社通
  • 点赞佛山
  • 禅城美丽乡村
  • 25小时网抖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