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小时网_佛山市民生活网

工匠精神照亮禅城高质量发展之路

2018-7-30 09:29|原作者: 佛山新闻网

   一个星期前,禅城区委四届四次全会提出,要全面建设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佛山首善之区。迈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窗口期,禅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队伍,渴求新时代高素质工匠型产业大军。

  一个多月前,佛山以高规格召开第二届“佛山·大城工匠”命名大会,来自全市各行各业的30名能工巧匠获命名,其中包括来自禅城的陈红军、潘柏林、梁泽江、钟保民、李程、何国良等6人。

  尽管来自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岗位,但他们锲而不舍、精益求精、勇于创新、追求卓越,最终成为这座制造业大市里的“大城工匠”。

  他们如何从庞大的技能人才和产业大军中脱颖而出?他们的身上有哪些共同的闪光点?

  第二届“佛山·大城工匠”禅城区入选者

  李程 佛山市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何国良 广东石湾酒厂集团有限公司生

  产技术总监陈红军 佛山市三技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部经理钟保民 佛山市东鹏陶瓷有限公司研究

  院总经理梁泽江 佛山市东成立亿纺织有限公司

  生产领班潘柏林 佛山市禅城区柏林艺术馆馆长

  耐住“寂寞”的不懈坚持

  走进石湾酒厂,大半个厂区都弥漫着粮食发酵的味道。何国良的工作间便位于其中一栋小楼里,里面摆满了实验用的各种仪器。何国良的职业生涯中,超过10年的时间便是在这局促的空间里度过。

  2001年大学毕业后,何国良来到石湾酒厂。当时,这里建立了广东第一个酒类博士后工作站,平常不怎么饮酒的何国良,成为其中一员,负责豉香型白酒主体风味的研究和小曲的扩大培养。

  作为岭南酒文化的活招牌,石湾酒已有近两百年历史,酿造工艺早已成熟,但古老工艺酿出来的白酒,对许多消费者而言太过“重口味”。能否将其改良得醇和又不失清雅,直接关系到石湾酒的未来。

  对粉丝众多、工艺成熟的石湾酒进行改良,压力可想而知。仅仅为了去除酒中的苦涩味,何国良等人便进行上千次实验,寻找稳定配方。最终,经过他们改良的石湾玉冰烧,成功去涩存香,受到消费者喜爱。

  为了解决豉香型白酒在低温下产生絮状沉淀的问题,何国良带领研发团队展开繁琐的实验,整整花了两年,最终找到“活性炭+树脂”黄金比例,用比较低的成本解决了沉淀问题。

  “我理解的工匠精神,最重要的是坚持不懈。”已成为广东石湾酒厂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技术总监的何国良认为,工匠精神意味着沉下心来,定好目标,形成自己做事情的一套规范,并学会享受成果。

  坚持不懈,知易行难。

  钻研陶瓷行业31年的钟保民、深耕印染行业14年的陈红军、专注陶艺创作超过40年的潘柏林……从最基层起步,他们多年如一日地醉心于工作中,即便已经成长为行业标杆和典型,仍然不曾懈怠。

  在这个浮躁的年代,对工作保持长久的专注和热爱,可谓难能可贵。他们用自己的经历生动演绎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干得出成绩。

  坚持,成就了他们自己,也成就了行业。这些大城工匠分布在陶瓷、纺织、新材料、节能等行业,既有传统支柱产业,也有禅城重点布局的新能源产业。可以说,正是以他们为代表的产业大军,撑起了禅城制造业的脊梁。

  精益求精的完美主义

  1976年,当潘柏林投身陶塑之时,没有人能够预见,这个懵懵懂懂的年轻人,日后会与“大师”这个称号结缘。

  卖过冰棍、当过窑工,23岁入行,53岁便跻身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之列。上世纪90年代,他以民间风情为题材,开发“民俗风情”系列陶塑,成为石湾陶艺的新派代表。

  “工匠精神就是把工作做到极致。”回顾自己40多年的从业历程,潘柏林说。

  他的柏林艺术馆,与南风古灶相去不远。在这方不大的空间里,一团团大大小小的黏土,经过潘柏林的巧手拿捏,脱胎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多年来,他始终坚守这样一个信念:每一件作品、每一个细节,都要做到极致,要“形似”,更要“传神”。

  创作过程中,如果发现作品不能达到自己的要求,不管进行到哪个阶段,他都会推倒重做。对此,潘柏林说:“我是一位陶艺匠人,匠人就要对自己所创作的作品负责。”

  今年5月,“妙手神韵:2018潘柏林中国美术馆陶塑作品展”在北京举行,凝结了潘柏林四十年陶艺生涯心血的74件陶塑作品,让观众深度感受到石湾陶艺之美。

  精益求精,这是诸多大城工匠对工作和产品的一贯要求。来自佛山市东成立亿纺织有限公司的“佛山·大城工匠”梁泽江,凭借长期的一线积累,练就了一身过人的本领,3秒钟就能为断线打结,5分钟内就能找出布匹瑕疵并修补好……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获命名的大城工匠们,均十分重视发挥传帮带作用,让工匠精神得以薪火相传。

  为了把石湾陶艺推向全国,潘柏林十分注重培养年青一代的陶艺人。如今,他的弟子已有多人获得各级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身为领班的梁泽江带出了30多个质量标兵、技术能手。

  “要将工匠精神内化为企业文化,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价值。”谈及传帮带的意义,新晋“佛山·大城工匠”,佛山市东鹏陶瓷有限公司研究院总经理钟保民说,工匠精神重在言传身教,以为社会、为企业培养更多工匠。

  永不止步的卓越追求

  工匠精神注重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但并不意味着按部就班、墨守成规。

  与国外最先进的气流染色机相比,综合耗电量降低50%,耗水量及耗汽量降低10%,染色一次成功率高达95%……佛山市三技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陈红军带领团队研发出行业首创的气液染色机等创新成果,尽管在旁人看来已足够优秀,但他依然不满足。

  “目前在把布放进机器以及将布从机器拉出这两项上,我们还是人工操作,接下来我们会优化设备的各项指标,实现全生产线的完全自动化。”陈红军说。

  “工匠精神就是创新,对产品精雕细琢、追求卓越。”从业至今已逾14年,在追求产品创新的道路上,陈红军从来不曾止步。大学主修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的他,也凭着这股拼劲和倔劲,在一个完全陌生的行业里,从“小白”一步步跃升为领军人物。

  大城工匠们不仅有耐得住寂寞的坚守,更有对卓越品质的追求。在许多核心技术的攻关中,他们用匠心寻求技术和服务的突破,创造了许多行业第一。

  同为“佛山·大城工匠”的李程,如今已是佛山市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十余年来,他带领研发团队开发了系列白光LED产品,斩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广东省科技奖励一等奖等殊荣,成为国内行业的领跑者。

  新命名的6位禅城的“佛山·大城工匠”,无论是来自新兴产业,还是来自传统制造领域,虽然身边不乏满足做个熟手而因循守旧者,但他们都创新不辍。

  事实上,制造业发达的禅城,一直是工匠精神发育的沃土。改革开放四十年,禅城制造的产品走向全球,正是有赖于一代代工匠经年累月的专业和专注。

  今天,在推动制造业向高端跃升、实现从佛山制造向佛山“质”造转变的新征程上,培育更多的大城工匠,让工匠精神内化为城市精神,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力量,正是打造佛山首善之区的禅城要努力的方向。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微信公众账号推荐

  • 25小时网
  • 佛山人才网
  • 禅城人社通
  • 点赞佛山
  • 禅城美丽乡村
  • 25小时网抖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