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苏氏书塾举办的菊花展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赏。珠江时报记者/戚伟雄摄 佛山新闻网讯 珠江时报记者陈颜梅报道:昨日,记者从佛山市禅城区文体局获悉,去年全区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总量由29家增加到44家,增长率达51%,固定资产投资额超过20亿元,实现场馆“质”和“量”的双提升。全区共有77处各级文保单位,采取保护修缮措施的已达七成以上。 博物馆“质”“量”双提升 2018年12月14日至28日,包含上千品种的五千盆菊花在市级文保单位苏氏书塾展出,吸引不少市民及游客前来观赏。在苏氏书塾这座充满历史气息的建筑内,镬耳山墙、青砖灰瓦、石磨板砖、传统灰雕与菊花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该场菊花展也是云衢艺术馆推出的年末巨献,去年,该艺术馆还举办了两宋名窑名瓷特展等展览。 博物馆是城市的文化地标,也是市民的精神图腾。去年8月,云衢艺术馆在苏氏书塾正式挂牌成立,该馆也是佛山市印发《关于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的实施意见》后,禅城区首个正式批准成立的民办艺术馆,它的成立正是禅城区积极响应“博物馆之城”建设,推广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事实上,作为佛山古镇核心区,禅城始终紧紧围绕“建设更具品质的文化导向型城市”的目标,大力挖掘、再现北宋“四大名镇”、明清“四大聚”等千年文化积淀,积极推进博物馆(艺术馆、纪念馆)群建设。 据统计,去年,全区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总量由29家增加到44家,增长率达51%,固定资产投资额超过20亿元。 大力保护修缮文保单位 距苏氏书塾约1.4公里的祖庙东华里,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目前广东省内保存最完好、具有珠江三角洲典型风貌的清代古街道,也是岭南民居建筑风格的典范。去年5月,祖庙东华里古建筑群修缮迈出了动工第一步,修缮工作正如火如荼进行中,预计三年内完成修缮。 这是禅城活化建筑,延续岭南城市文脉的缩影。过去一年,丰宁寺-莲峰书院、公古庙等文保单位已完成修缮工作。至此,全区77处各级文保单位,采取保护修缮措施的已达七成以上。 而梁园及周边环境改造提升工程也在有序推进中,将恢复岭南名园的历史风貌,重现梁园昔日的繁荣景象。据悉,去年已完成了第一标段非遗展览馆建设,该馆以佛山古镇的历史发展为脉络,打造冶铸、陶瓷、中医药、武术、商业文化、民俗等6个主题展馆,全方位展现古镇的人文特色。 除了通过活化利用文物建筑,夯实岭南文脉传承阵地,禅城还充分发掘资源,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据了解,2018年,区级财政发放非遗专项资金近250万元,有力保护传承了非遗文化。同时,组织策划“缤纷夏日·乐趣满园——非遗传承体验日”活动,吸引大批中小学生和群众参与,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
HOT NEWS
FOCUS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