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市2018年度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考核成绩近日出炉,禅城区以总分95.32排名全市第一,连续两年排名居首。这份2018年禅城“治水”成绩单,含金量十足。 作为佛山的中心城区,禅城人口、产业密集,治水历史欠账多,水环境治理形势严峻,能够连续两年在全市河长制湖长制考核中排名第一,其背后是禅城在全面推行以河长领治的河长制湖长制中,除做好规定动作外,也结合地方实际,探索出了禅城独特的治水路径。 作为全面推行河长制省级示范点,禅城在过去两年里,以机制体制创新、责任、问题倒逼政府各环节动起来,形成“河长领治、上下同治、部门联治、水陆共治”的工作格局,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齐心同治,通过网格治污、挂图作战的创新探索,“一格一策”因地施策,从源头破解禅城水环境问题,推动禅城河湖长治久清,水质逐步向好,助力禅城做大做优做强中心城区功能,迈向高质量发展。 湖涌村的河涌水清岸绿景美。(资料图) 龙津村天蓝水碧,村美人和。(资料图) 河长领治综合施策重塑水生态 日前,张槎东鄱村委会班子成员庞元广来到禅城区张槎九江基涌,查看岸边旧建筑的拆除情况。在旧建筑拆除后,原地将进行固岸修整,设置人行道并进行绿化美化。“岸边搞‘靓仔’了!经过这两年的治理,水质好转了,又可以见到很多鱼了。”谈及九江基涌的变化,庞元广笑道。 其实,庞元广还有一个身份——九江基涌村级河长助理。他需要协助村级河长巡河,每周来九江基涌查看有没有污臭和漂浮物、周边的企业污水口有没有偷排,一旦发现有污水排放或者水不清等问题,就立即在河长微信群里通知各部门着手处理。这种工作流程,已经遍及禅城全区的河长。 九江基涌如今的变化,正是得益于禅城全面推行的河长制湖长制。水环境的优化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城市品质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河长制湖长制作为治水的一项制度创新,对于整治河流污染、提升水环境质量具有关键影响。 实际上,禅城区是全国较早探索河长制的城市之一。从2009年起,禅城率先尝试对汾江河流域8条重污染河涌实施涌长制,随后推广至全区的42条主干河涌。2017年6月,禅城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建立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区、镇(街)、村三级河长体系,以期实现“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文兴”的治水蓝图。 禅城区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河长制的核心是河长领治。目前,全区设立河长138人,并实现全区河长制公示牌全覆盖,每个河湖都有了对应的管理人,涉及河湖的工作有人抓、问题有人管、责任有人担。“以各级河长巡河为例,仅2018年,各级河长通过河长APP全区共巡河(湖)8024次,其中区河长办协助区级河长巡河120次,制定巡河方案61份。巡河发现问题58项,均由专人跟进及时处理。” 随着全面推行河长制和湖长制工作的落实开展,禅城还积极落实河湖整治项目,持续深入推进内河涌整治。按照《禅城区水环境整治项目计划实施方案(2017-2018)》铺排,禅城从2017年开始,实施水环境整治第一批次项目共85项,计划投资约23.56亿元。而在2018年,结合实施水网连通、扩涌增容、生态护岸、截污清淤,满足排涝、截污、景观功能要求,推进内河涌整治项目29项,年内完工20项,跨年度实施项目9项。此外,还完成4条亮点河涌项目,改善了河涌水质及周边环境。 通过全面推行以河长领治为核心的河长制湖长制,禅城通过水环境整治、亮点河涌打造等为抓手,综合施策重塑水生态,有力促进了社会经济和城市水生态环境的改善与提升,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三赢局面。 机制创新以制度强化治水合力 事实上,作为全面推行河长制省级示范点,禅城在过去两年时间里,围绕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目标,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河长制湖长制方案机制。除了做好从省到市到区的八项制度等“指定动作”,禅城区还在机制上创新,从制度制定上推出了“自选动作”。 在禅城区河长办相关负责人看来,水环境治理工程、河长制的推行等工作不能依靠水利部门单打独斗,而是需要各镇街、部门联合行动。如何提高治水积极性,是禅城水环境治理能否成功的关键,“各镇街、部门是否真正‘动了起来’,对治水成效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强化治水合力,禅城区分别针对镇街、部门制定了《禅城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考核实施方案》,以及《禅城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职能部门考核方案》。两份方案分别以各镇街、部门为考核对象,明确了具体的考核内容、考核安排、考核等次等。考核结果并不仅仅是一串数字,而是直接挂钩镇街、部门主要分管负责人的绩效。 值得一提的是,禅城采取奖惩结合的方式,激励各镇街、部门争相围绕河长制开展各项治水工作。如连续两年考核第一的优秀镇街、部门,将可被评定为“禅城区治水先进单位”,颁发《禅城区大禹奖》证书,予以表彰。 禅城区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制度倒逼、责任倒逼、问题倒逼,压实河(湖)长治河(湖)责任,让各镇街、部门积极主动参与到治水当中,解决执行力问题。“如今各部门思想有了很大转变,对河湖管理、河涌治理工作更加重视,‘从要我做变成了主动做’。” 在推进河长制治水工作的同时,禅城还积极发动社会各界参与。目前禅城已有义务护河队、河道警长、民间河长。今年起,禅城的义务护河队陆续走到亚艺湖、绿岛湖以及周边的河涌开展义务巡河。此外,禅城区河长办还开发了义务护河队APP,义务护河队队员可将巡河发现的问题,通过该APP快速反馈给河长办,用信息化提升河长制工作成效。 “人的行为决定了水的质量。我们把岸上的污染源管理好了,把人的行为管好了,河涌的污染源自然就少了。”该负责人还表示,污染源主要还是在人。接下来,禅城将在宣传上下功夫,在全区营造良好的爱水、亲水、护水氛围,提升市民的保护河涌、爱护水资源意识,并作为一种自觉行为,真正减少和消除污染源。 市民是水环境提升直接的受益者。禅城通过发动市民共同参与治水,吸纳关心水环境的市民参与到治水工作中,构建全民治水的格局,实现共同治理、共享成果的目标。 网格治污 “一格一策”提升水质 在九江基涌边,矗立着一块河长制公示牌,牌上标明了河湖基础信息、整治目标、责任河长和监督投诉电话等信息。尽管九江基涌全长仅1.8公里,但其治理并不简单。 九江基涌属于广佛跨界河流支涌,河涌北接佛山水道,往南沿九江基涌、东二涌、弼唐涌接入禅城区内河涌网,全长约1.8公里,明涌仅300米,其余皆为暗渠,流域汇水面积达23平方公里。多年来,居民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地表雨水、地下水等就近排放,经合流管道、暗渠、明渠等汇集到九江基涌,导致水质日益变差。虽经过多年治理,但水质反复,未能稳定达到V类水标准。 九江基涌此前的状况,正是禅城许多河涌的一个缩影。禅城是佛山城市形态最为成熟,产业和人口最为密集的中心城区,多条河涌穿越市区,部分明涌又与渠涵连通,未实现雨污分离,河涌容易受污染。“污染在水里,根源在岸上。”禅城区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说,治水的重点在于截污,而控源才能精准截污。而污染治理的难点,在于如何精准寻找源头。 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呢?网格化治污的思路由此萌生,而九江基涌亦成了试点。“网格化治污主要是控制污染源,通过将污水治理化整为零,达到逐个击破的目标。”该负责人说。 据介绍,在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基础上,禅城将九江基涌沿线的工业区、居民区以及商业区划分为12个网格,把污染防治任务下发到各网格,以镇(街)职能部门领导为网格长,对接镇(街)和村(居)两级河长,发挥部门联动优势,协助和推动村级河长履职。在网格长的协调下,各网格摸清了网格内的排污和管网情况,制作了九江基涌污染整治现状图、整治图、作战图和项目表,通过挂图作战、精准施策,增设截污主管网并将支管网连入主管网,将偏远地方污水收集起来,从源头上杜绝污水直接排入河涌。 经过一系列的举措,九江基涌的水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最近半年的监测数据显示,九江基涌的水质稳定达到V类水标准。2018年,在九江基试点基础上,禅城在全区全面推行网格治污,各级河长深入推行网格化挂图作战,将全区划分为136个治污网格,制定一格一策,分单元收集污水并进行治理。目前,已完成了全区所有河湖的作战图册编制,实现河湖挂图作战全覆盖,推动精准化和精细化治污。 ■记者观察 实施绿色发展坚持长治久清 在佛山全市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考核中,禅城连续两年取得全市第一,成绩来之不易。这与禅城落实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在机制体制上大胆创新,各级河长尽责履职,同心治水有着密切关系。禅城始终坚持生态优先,贯彻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重塑水生态,将打造优质的水环境作为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城市软实力的战略高度。 同时,禅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治水过程中,注重改善水质,通过打造亮点河涌和岸线景观,做活水文章,重塑岭南水乡文化,留住禅城市民的乡愁,给市民提供更多的获得感。 值得一提的是,禅城在水环境治理攻坚战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治水的痛点、难点,通过机制体制创新形成治水合力,不断探索符合禅城实际的治水模式,通过网格治污实现精准化和精细化治污,持续改善和提升水环境。 城市因水而兴。今年是污染防治攻坚战关键年,禅城肩负做大做优做强中心城区功能的使命,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而水环境又是重中之重。治水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久久为功,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长治久清。 值得期待的是,随着禅城治水深入推进,人水和谐环境的生态建设步伐加速,禅城“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文兴”的生态环境治理目标将一步步实现。 |
HOT NEWS
FOCUS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