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1年起 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院长林纯莹 到非洲加纳开展医疗援助 8年间 她将医疗资源从南粤大地传送到西非 为加纳建立了 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一句玩笑开启的非洲之旅 多年前,林纯莹未曾想过自己的职业生涯将与非洲结下不解之缘。2011年11月,国家征集第二批援非医疗队成员。广东省人民医院正好有一个名额,林纯莹当时是心血管中心副主任,她半开玩笑地对院长说:“我去怎么样?”没曾想竟成为了现实。通过层层选拔,林纯莹最终成为援非医疗队的队长。“那时其实很紧张,觉得有点闹大了,但仔细想想又觉得很多事情就是需要迈出第一步的勇气。”就这样她的非洲之旅开始了。 △林纯莹(右一)在加纳进行义诊 2011年12月,林纯莹抵达加纳首都阿克拉时,当地仍是盛夏,迎接她和团队成员的是40多度的高温。这都不算什么,更大的挑战还在后头。“被蚊子咬300口,就可能感染疟疾。”这是当时援非医疗队中流传甚广的一句话,出发前很多人“警告”过林纯莹,加纳蚊子肆虐疟疾、流行性脑膜炎等恶性传染疾病发病率极高,家人对她此行充满担忧林纯莹的内心也忐忑不安。 她回忆到加纳的第一天,她就和团队成员把住处的窗户全部换成了纱窗。 医疗队所援助的加纳克里布教学医院是西非最大的医院,占地面积达3万平方米,是国内普通医院的近百倍大小。从一个科室到另一个科室甚至需要开车前往,虽面积广阔,但诊疗水平却很低,医疗设备极其简陋,当林纯莹踏入手术室时,惊讶地发现手术室内仅有一张床,竟然连床单都没有。无奈之下她和队员只好去仓库找设备“6台除颤仪仅有1台能使用”,“设备来自不同国家,有些竟已成废铁”。 △林纯莹(右二)指导加纳医生。图片来源:央广网 当时,林纯莹下定决心要改善当地医院的硬件设备。她根据克里布医院的条件和配套将中国捐赠的心脏B超动态心脏图充分运用到临床并提供技术指导,还协助医院建立了重症监护室。 设备难关暂时度过了,可更难的是与当地医生建立信任。林纯莹本以为中国医生到了非洲会很受欢迎。谁知刚到医院医疗队就遭到了非洲同行的“冷遇”,由于对中国的医疗技术不了解,医院对初来乍到的中国医疗队并不认可。 △林纯莹(左二)和当地医生一起。 当时恰逢一台疑难手术开台,患者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由于房间隔缺损已造成心脏严重扩张、三尖瓣反流。当地医生一筹莫展中国医疗队员即刻主刀手术完成得漂亮而迅速用的还是中国产的心脏瓣膜隔天,患者苏醒并脱离了ICU监护林纯莹与队友用精湛的专业技术赢得了加纳同行的尊重。 自此当地医生开始积极要求与中国医生一起上手术台逐渐形成了“一对一”的指导模式林纯莹说:“要想被当地接纳,除了过硬的本事别无他法。” 那几年的援非生涯中,林纯莹经常率领医疗队,前往偏远山区和社区义诊,通常义诊的消息一传开很多人从方圆10多公里赶过来“到了现场,至少有上千人在那等,一排队可能就是七八个小时。” 林纯莹有个习惯 每到一个新地区都会重点考察一下当地的特殊疾病如果有条件还要进行一次流行病学调查那两年她和队友们克服重重困难对1100例加纳人的身高体重血尿生化指标等多项信息进行了采集 完成了首个非洲国家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很多人查出了疾病或潜在风险,全世界都没有非洲的数据,这些内容很珍贵。” 但很少有人知道,那次调研经历了怎样的波折没有合适的场地,最后是在当地教会腾出的教堂里进行的。43摄氏度的高温下超声机发热到自动跳闸,“用冰左右敷着都不行”,停电更是常有的事,队员尝试把发电机拿到当地有空调的人家,结果因停电空调开不了,只好花钱在酒店开了一间房,把参与调研的民众一次次拉到酒店,做超声再把他们送回去…… △工作之余,林纯莹(中)和同事们相处甚欢。资料图片 走出非洲,留下带不走的技术 林纯莹的努力没有白费,中国医疗队在克里布医院建立起了心内科病房管理模式,病区死亡率从原来的11%降至5%。回国之后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林纯莹:“非洲的同行究竟需要怎样的援助,什么东西才是带不走的?”她想医疗援非不是帮助受援国看多少病人,只有将中国医疗高端理念和技术传播到加纳组建精英团队才能长久地帮助他们。 △林纯莹(中)和她的加纳学生。资料图片 2015年底林纯莹再次回到加纳,与她同行的还有广东省人民医院的10名心脏病专家,他们再次在加纳内陆的医院展开援助。如今加纳已经拥有了一支中国培养出来的心血管疾病治疗团队。 已经回国多年的林纯莹每年仍会前往非洲三四次,她说:“我的脚步不会停止,这份非洲情结,会鼓励我一直做下去。” 2021年3月 林纯莹入选“中国好人榜” |
HOT NEWS
FOCUS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