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小时网_佛山市民生活网

佛山人的中秋怎么过?这些传统习俗不能少

2022-9-10 14:31|原作者: 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秋已至,一缕桂香
  醉芬芳,月上中秋
  又是一年中秋
  佛山中秋的传统习俗你还记得多少?

  食月饼
  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宋代大诗人苏轼在赏月食饼时曾叹“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从中可知宋时的月饼已内有酥油和糖作馅了。到了明代,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更加普遍。明朝沈榜《宛署杂记》载:“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
  月饼在朝代更迭演变之中,盛满了一代代人的情感。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


  赏明月
  中秋佳节,赏月是自古以来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盛于唐宋。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据宋朱翌《曲消旧闻》说:“中秋玩月,不知起于何时,考古人赋诗,则始于杜子美。”
  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或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

  烧番塔
  “烧番塔”的起源要追溯到南宋末年,番塔在当时是作为烽火台使用的。“番”指的就是元兵,元兵从哪条村进攻,那条村就会点火为号,相互联防。后来这个行动就演变为宋朝后裔怀念故土,在中秋晚上烧番塔来寄托家国仇恨、思乡之情。到了现在,烧番塔预示着生活富足吉祥。
  “烧番塔”是佛山很多村庄的中秋保留节目,在南海西樵松塘村、丹灶仙岗村等地尤为盛行。以往,中秋那天白天,小孩子们都喜欢聚在一起砌番塔,小孩会家家户户串门讨柴火,集中在村中门楼边开阔场地烧番塔,烧的是番塔,燃亮的是期盼,火苗高升就代表吉祥,升得越高越好。
  2017年,中秋烧番塔这一传统习俗,已经入选佛山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红红火火的烈焰,寄托着老佛山们对文化传承的坚持。

  舞火龙
  舞火龙是农历八月十五的民间习俗,旧时用稻杆扎成龙形,插上燃着的香,由青壮小伙子赤膊上阵,挥舞舞动。传说舞火龙可以趋吉避凶,令当地风调雨顺。火龙长约百米,舞龙棍相隔约1.5米,共68根。每条龙棍由3人轮流担抬,至少200多个舞者配合完成。
  禅城南庄上元村的“中秋舞火龙”活动,至今已举办100多年。2022年,龙舞(上元舞火龙)已入选广东省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游秋色
  相传秋色起源于两晋时期,明代正统十四年(1449)定名为“秋色”,意指举行活动时正当佛山的金秋时节,至今已流传500多年。佛山秋色在中秋节前后的月明之夜以大巡游的形式举行,又称为“秋宵”“出秋色”“出秋景”。
  明代中叶至清代,佛山秋色发展到鼎盛时期。每遇丰年,各行业或各铺里居民都会自发组织大型的出秋色活动,一铺动议,全镇二十多铺群起响应,四乡群众也纷纷前来助兴,参与者在巡游演示中争雄斗胜,经长期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地方民俗。
  2008年,佛山秋色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从2010年起,佛山以“秋色”为名,在每年金秋季节举办盛大的民俗文化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秋色将省内外国家级、省级代表性非遗项目融入活动中,不断创新发展,有力地宣传了佛山的城市形象,成为佛山的一道靓丽风景。

  花好月圆,共此良辰
  这个月圆之夜
  不妨在佛山共赴明月吧
  温馨提示
  最近疫情形势复杂多变
  市民朋友请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
  安全出游!


编辑:小鱼
审校:xw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微信公众账号推荐

  • 25小时网
  • 佛山人才网
  • 禅城人社通
  • 点赞佛山
  • 禅城美丽乡村
  • 25小时网抖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