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后音乐老师岑孝贤用心“玩”出精彩文章
岑孝贤在其专栏里,用平实的笔触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带着淡淡旧色彩却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三水。
70后岑孝贤是一名音乐教师,工作之余,她还喜欢与文字为友。怀旧的她,常用平实的笔触,捕捉已经远去的风景;以爱之名,她还创作多部题材不一的长篇小说。笔随心动,岑孝贤说,以“玩”的心态方能写出个性文章,活出精彩。
笔随心动 做出个性文章
岑孝贤很庆幸自己生在上世纪70年代。四十年间,岑孝贤见证了中国乡村和城镇的急遽巨变,亲历物质由贫乏到丰盈,思想由单一到多元化发展。在芦苞西河村生活了整整13年后,岑孝贤走出了乡野,走上了通往大学的求学之路。
大学毕业后,岑孝贤于1994年来到三水西南当上了一名教师,18年时光荏苒,如今岑孝贤仍坚守在教育一线,在西南一间小学从事音乐教学工作。平均一周要上8节音乐课,岑孝贤说,虽然累,但也快乐。
工作之余,岑孝贤喜欢与文字打交道。兴之所至,洋洋洒洒数千字文章,她能一蹴而就;灵感未到,一连数日,她亦能不着一字。在岑孝贤看来,写作是一种嗜好,可以用来宣泄自己的情感。“笔随心动,以‘玩’的心态方能做出个性文章”。
追忆记事 专栏弹唱怀旧曲
2010年11月5日,岑孝贤应邀在家乡报纸上开设了自己的专栏。在这个名为“悠悠时光”的专栏里,岑孝贤试图用平实的笔触,记录三水本土的民俗风情;捕捉已经远去的风景。从第一篇作品《“收买鹅毛鸭毛换火柴”》开始,至今岑孝贤已经在“悠悠时光”栏目发表了超过60篇作品。岑孝贤笑言:“顾名思义,我就是要从四十年波光粼粼的时间长河中,打捞出一片悠悠时光。”
卖雪条的阿叔、穿街过巷的补锅佬、弹棉花的外省男人……那些曾在家乡土地上发生却逐渐远去的人和事,岑孝贤将其一个个顺手拈来,跃然纸上;从大小村落名称各异的村节,到过年“捏”煎堆、“炸”角仔,岑孝贤以女性特有的温存,记录留存至今的乡风民情;往日老人手擎鸟笼,叹茶逗鸟,如今亲友相聚茶楼,品清茶尝美味,岑孝贤以细腻的观察生动地还原了民风的流转嬗变。
“岑孝贤?她的专栏我每期必看。”陈先生是土生土长的三水人,一年多前闲暇读报,无意中发现岑孝贤的“悠悠时光”,陈先生一下子成为了岑孝贤的粉丝。“我是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她写的三水人和三水事,让我感到十分亲切。”陈先生说。
自由挥洒 小说奏出交响乐
除了在报刊上发表散文、短篇小说等作品,早在数年前,岑孝贤就开始利用业余时间撰写长篇小说。2010年,岑孝贤完成个人第一部长篇小说。这部关于婚姻故事的小说甫一面世,便受到出版商的青睐。近期将计划出版成书,更有导演希望将其拍成电影。
目前岑孝贤正在撰写另一部婚恋小说《袜子婚姻》。“虽然我要写两部婚恋小说,但千万不要认为我就是婚恋小说作家,我只是感兴趣才涉及这个话题。”岑孝贤说。
同时,岑孝贤还在撰写一部约15万字的抗日言情小说。说到这部小说,岑孝贤撇了撇嘴:“这部以抗日为题材的小说,描写了一名歌女在烽烟中的家国情仇,并在战争中曲折离奇的命运,饱含爱国激情,值得期待。”话毕,一阵爽朗的笑声在空气中飘散开来。
文/佛山日报记者 林洛峰
图/佛山日报记者 丁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