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初,佛山市对高明企业开出近年来最大的环保罚单,这激发了公众对政府部门加强环保监督力度的更高期待。而近日国家环保部华南督查中心来到佛山督查,经过对佛山104家重点排污单位进行第一轮督查发现,有44%的企业基本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56%的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违法违规行为。这其中,包括了坚美铝材、冯了性药业、志高空调等一大批当地明星企业。
这样的督查结果,不得不让人吃惊。此前,虽然汾江河整治等环保监查行动不时有明星企业爆出是污染大户,政府部门对其曝光、下令整改。但像华南督查中心督查出如此之多的明星企业存在违法污染行为,还是第一次。
为什么同样是环保监察部门(或机构),国家环保部门华南督查中心就能查到这么多明星企业违法,地方的环保部门却查不出他们的污染行为呢?是国家和地方环保部门执法标准的不统一,还是地方环保部门真的因为监察人员少、设备落后,所以根本查不过来、查不出来呢?
国家环保部华南督查中心的督查显然不是常态,等这一阵督查整改之后,对于这些明星企业,地方环保部门如何保持监督力度和公平性,仍然是一个大的问号。
的确,佛山有4.2万家企业环保需监管,但目前佛山环保监察人员只有184人。这样的尴尬现状确实是监管无力的理由之一。通过补充环保监察人员、提升设备技术,固然是解决途径之一。但是若要保证对如此多企业的监管,光靠环保部门的监察,恐怕得增加上千的行政执法人员,这岂不是会对公共财政形成相当大的挤压?
设立群众举报大额奖金悬赏,鼓励民间环保组织的发育和壮大,动员媒体对环保监督报道的力量,形成全社会的大监督机制恐怕是佛山切实可以付诸行动的方案。
更为担忧的是,如果明星企业违法排污行为不是人力不够、不是设备不先进,而是地方环保部门为了保护纳税大户、地方经济而故意护短,甚至是执法人员为私利隐匿明星企业偷排行为,那么监察人员的渎职、违法行为是不能不深查和追究的。
只有形成社会公众、环保组织、媒体和政府部门多方的环保监督机制,建立环保部门内部渎职、违法的自查约束机制,明星企业违法排污才会立即得到惩治,而非依靠上级部门的督查才知其违法已隐匿很久。
来源:南方都市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