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小时网_佛山市民生活网

查看: 3846|回复: 7

看看三代佛山人“行通济”的记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5 09:5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正月十五元宵节,佛山又将是一个不眠的热闹夜晚。今晚,预计70万人将浩浩荡荡地跨过那座窄而短却盛满佛山记忆的通济桥。拥挤的人群、转动的七彩风车、鲜绿的连根生菜,还有那句历久不衰“行通济,冇闭翳”的口号,都寄予着佛山人对新一年的期望与美好的祝愿。住在通济桥附近的老佛山人欧伯几乎没有在这天凑过热闹,“早已不是我们传统的行通济了”。70后的阿超把“行通济”当成了一项新年任务,正在读大学的阿婷则把这份热闹变成了“同学聚会”……行通济是神圣的民俗传统、是习惯?还是狂欢派对,隐藏在热闹背后的行通济内涵究竟是什么?
  40、50后 行通济必须是正月十六
  72岁的欧伯是土生土长的佛山人,小时候住在普君墟,通济桥河边一带是他和小伙伴常常玩耍的地方。“原来的通济桥只是一座小石桥,没有现在这么宽,也不在现在的位置,应该更靠近现在马路的位置”,欧伯说,通济桥下面就是佛山涌。
  “为什么现在变成十五行通济”、“为什么生”,这两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欧伯,“我以前跟着父母都是正月十六早上行通济,母亲会带着一些祭品香烛,买两捆生菜在桥头拜祭,拜祭完就提着生菜过桥”,欧伯说,小时候并没有要拿风车行通济的习惯,反而是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才兴起了这个习俗。欧伯回忆,上世纪50年代末,金鱼街到金澜北路的公路开通,通济桥也就“沾了光”改成了水泥桥,附近的老佛山人正月十六行通济的民俗也一直延续着。直到1990年代初,普澜一路开通了,佛山涌被填平,通济桥也就失去了意义,“被拆剩下桥头一根石柱”。
  对于欧伯说的那根桥头石柱,60岁的梁姨很有印象:从小就跟着大人行通济,几乎没有断过,就是那年通济桥被拆了,但不想丢了这个传统,就在正月十六到桥头柱附近走走,在附近的店铺买个风车,算是“行通济”了。
  “你问我通济的内涵是什么,我答不出来,但我觉得我们这代人对于行通济是有信仰的,不是现在这种闹哄哄的活动。”梁姨说。
  70、80后 传承文化和弘扬慈善
  “行,还是不行,真是个问题”,在70后阿超看来,自己对于”行通济“有着说不出的感受,“行吧,人太挤,只是匆匆走过,似乎没什么意思;不行吧,又觉得对不住传统,没有完成任务一样”。
  70后的阿超小时候也曾跟着父母行通济,当时已经变成了公路桥,但最高兴就是能买只风车,传统的风车也是难得的玩具。女儿出生后不久,恰好通济桥也复建完成了,阿超和太太也会带着女儿“行通济”。“刚开始那几年,人也不是很多,我就拖着太太,女儿就骑在肩头上,一起行通济,当时觉得挺幸福的。”阿超回忆道,从那时开始,行通济似乎就成了他们一家人的习惯。
  “昨天女儿就问我,今年还挤不挤啊?她觉得走得太辛苦了。我听到女儿的提问,也开始思考,其实我们为什么行通济?”阿超说,其实自己也很迷茫,但终归是一项佛山的传统民俗,从我的父母,到我,到我的女儿,一代传一代,总不能丢了传统文化吧。
  而对于80后的义工阿馨而言,行通济除了传承文化以外,有着另一种内涵——— 做慈善。过去3年,阿馨都在元宵当天下午就开始在通济桥附近义卖,或者拿着爱心捐助箱寻求善长人翁捐款。“去年筹了3万多元,帮助单亲特困母亲,还挺有意义的”,阿馨说,不知道做慈善算不算传统行通济的内涵,但至少在一项传统民俗中加入了“爱“的元素,“人们说,行通济要行连续三年,第一年是好奇,第二年是坚持,第三年为完成任务。如果接下来要为继续行通济找一个理由,那么做慈善应该是不错的理由吧”。
  90后 比唱K新鲜的热闹同学会
  正在广州读大三的阿婷也是佛山人,难得今年元宵节还没有开学,她和另外6个高中同学已经约好了要一起行通济。“以前是相约行花街的,今年大家都还没有开课,就再约行通济”,阿婷对于”行通济“的印象就是热闹,欢乐,“同学聚会无非就是吃饭、烧烤、唱k,很难得有这样的机会,大家就是聚在一起走走路,喊喊口号,也算是一种另类许愿吧”。
  从湖南来佛山读书的陈杰去年已经跟着本地同学行过通济了,在他看来,这更像是个大型的庙会,但至于为什么会有这个民俗,大家也是百度了才了解。前天,他和两个同学认领了一个摆卖摊位,昨天,他们从广州进了100个风车,打算今晚好好做点生意,当是积累一些经验。“对于我们这些外地人来说,行通济就是凑凑热闹吧,走一年玩玩就好,说不上有什么特别感受,还不如实实在在做点事”,陈杰说。
  专家说
  未能深挖内涵申遗两次失败
  “没有充分挖掘行通济的内涵,是行通济一直不能获得‘非遗’认可的重要原因。”多位文史专家在谈到行通济两次申请“非遗”都失败的原因时,曾这么总结过。
  佛山岭南文化研究院负责人陈恩维教授表示,通济桥的兴废,就是佛山明清以来城市和文化变迁的一个缩影,反映了佛山科甲兴盛、民俗信仰突出的文化特点,也折射了佛山由传统古镇向现代化城市转型的变迁,因而成为佛山带有地标性的文化空间。
  然而,这项让佛山倍感骄傲的民俗传统,在两次“申遗”中都落选了。“行通济不是没有价值,而是我们还没有把它的内涵价值挖掘好”,佛山民俗专家余婉韶认为,慈善是行通济的一个内涵元素,但不是唯一元素,行通济在民间信仰、地标文化上仍有整理挖掘的空间。“行通济民俗文化需要重构,重点是修复相关历史建筑,以此丰富内涵,”陈恩维表示,行通济虽然有数百年的悠久历史,但始终未形成研究专著,文字和影像资料都比较缺乏,以致于人们对其了解过于片面、单一。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表于 2015-3-5 10: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同时代不同的观念也有不同的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5 10: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着差距还是挺大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5 10:24:2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山本地人来说这是个热闹的节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5 10:2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来了佛山还几年才知道有这个节日和这个习俗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5 10:2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多人啊,今年下雨了应该不会这么多人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5 10:2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欢乐,热闹元宵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5 10:25:47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晚的汤圆走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