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望充实乐从陈家祠内涵,以爱国、爱民、护民、济民、富民传承
周富来凭记忆手绘乐从陈家祠周边地图。
顺德八旬老人周富来讲起乐从陈家祠周边的往事。/佛山日报记者陈梦醒
文/佛山日报记者骆苏艳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一首《回乡偶书》正是83岁老伯周富来的真实写照。周富来生于、长于乐从沙滘,少年时代就离开家乡到韶关求学、工作,直至40多年后退休了才返回顺德,见到空荡荡的沙滘陈家祠,他就筹划着要为陈家祠的复兴发声。
童年时面对大祠
一草一木仍在眼
83岁的周富来居住大良已经20多年了。“现在我回乐从,大家都不认识我了。但我对大祠周边的一草一木仍旧记忆犹新,包括当年的人和事。”前日,周富来老伯拿出一盒他描绘陈家祠的手稿,打开盒子,也打开话匣子。
周富来家就在陈家祠对面,年幼的他从祖父、父亲处听到很多关于大祠的来历和典故。“吴氏先祖由南雄珠玑巷南迁至沙滘海边,即现在陈家祠对岸小海湾建居,获地三块。沙滘陈氏先祖踏遍各地终觅得建祠宝地,就是吴氏的三块地。陈氏有学识,设想周到,献玉帛万年和,动干戈万年祸,通过补银补地的方式获得吴氏三块地建祠。吴氏受尊重,乐得接受……”
与陈家祠有关的所有传说,周富来都熟记于心,向记者道来,条理清晰,声调抑扬顿挫。周富来说,尽管自己少小离家,但从来都是记挂家乡的一草一木,尤其是陈家祠,从1952年开始,他每逢休假都会返乡看看陈家祠,并向父老收集一些他们见到的、看到的、听闻的关于陈家祠的点滴。
周富来把这些关于陈家祠的点滴归纳分类为5大主题:爱国、爱民、护民、济民、富民,“如大祠原有两口大锅,专门用来煮粥救济饥民。我就吃过那些粥。”
绘地图、写书信
为陈家祠求关注
心中装着那么多陈家祠的点滴,周富来看到顺德区政府近年来对陈家祠开展多次修葺,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广州陈家祠以精雕细刻闻名于世,乐从陈家祠应该以爱国、爱民、护民、济民、富民传承下去,而不是经过修葺后仍旧是空荡荡的,没有填充内涵。”周富来说。
想及此,周富来从2007年开始动手描绘陈家祠及周边地区的面貌,并用文稿记录自己收集到的乐从陈家祠的点滴。
为了让更多人认识乐从陈家祠、关注陈家祠的修葺和内涵提升,周富来今年4月16日先后向本报投稿,并致信市领导。周富来说,“我不求回音、回信,我只想引起人们对陈家祠的关注,让陈家祠这么好的历史文物一代代传承下去,历史文物对国家、地区、个人是有启示作用和推动力的。”
2013 年 5 月 25 日 星期 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