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根手指被机器压断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他自学法律创建工伤维权NGO
在祖庙路的“南飞雁之家”,为外来工维权的NGO何晓波。 /佛山日报记者 崔景印 摄
一位受工伤的外来工前来向何晓波咨询。/佛山日报记者 崔景印 摄
佛山日报记者吴莉 实习生邓佩仪
嗓门大,身体壮,当兵出身的“70”后何晓波先后当过酒店保安、国企员工。不甘于平凡的他怀揣梦想,加入南下打工的大军。
却不知人生因机器而改变。7年前,他左手3根手指不幸被机器压断。为维权,他自学法律,却做梦都没有想到,从此走上为工伤外来工维权的道路,成立了南飞雁社工服务中心。日前,记者在禅城祖庙路“南飞雁之家”,采访了这位专业维权NGO创办者。
打工断指走上维权路
在繁华的祖庙路上,“南飞雁之家”便坐落位于8号的锐华大厦的9楼。它是南飞雁社工服务中心在禅城区的办公点。
早上9时不到,明媚的阳光透过在窗子上的十几幅锦旗照射进来,墙上写着“自强”二字的字画格外显眼。几名志愿者早早在工作室里整理物品、接听咨询电话。他们另一个身份是正在等待工伤赔偿,或劳动仲裁的外来务工者。
9时一过,陆续有人上门咨询。其中两名中年男子被机器压断了手指,一个小伙子则被机器冲断了左手手掌。
“不好意思,我来晚了。”何晓波从门外急匆匆进来,他还未坐下,拿起搪瓷杯喝了一口水就开始阅读咨询者带来的各种材料,并根据具体情况告诉他们如何申请工伤赔偿、需要哪些资料、去哪些部门办理等等。
在这里,只要工作室开门,何晓波每天就会不断接待前来咨询的人,“想走也走不了。”他那只只剩下两根手指的左手,也不停地翻材料、打电话。
2006年,32岁的何晓波离开河南老家,南下来到禅城季华路的一家工厂打工,不料工作不到3个月,左手中间3个手指就被机器压断。之后,何晓波就如何得到工伤赔偿到处咨询。
幸运的是他在市中医院碰到了广州一家NGO组织“打工族”的志愿者。志愿者提供给何晓波一些关于工伤鉴定和工伤赔偿方面的材料。本想向律师求助的他,发现通过阅读,也能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于是在之后的时间里,何晓波靠大姐的接济开始了“自救”学习。
通过争取,8个月后,何晓波终于拿到了工伤赔偿5万多元。欣慰之余成为了“打工族之家”义工。
而在住院、自学期间,何晓波走访了佛山许多医院,发现许多和自己遭遇相似的外来务工人员却不知道有“工伤赔偿”的存在,“这的确太可惜了!”何晓波无奈地感慨,他们因自身文化水平限制,或者人生地不熟维权无门,只能自己承担伤害,或者放弃治疗。
“若能在医院里让更多的工伤病友知道工伤的法律法规,情况可能会更好。” 何晓波决定用自身所学为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帮助。于是,2007年6月,“何晓波工作室”在禅城区厚源路一间民房内成立。
打工者互助带来归属感
2012年8月,为了方便开展工作,何晓波在市民政局注册了“佛山市南飞雁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把之前工作室命名为“南飞雁之家”,“南飞雁”比喻那些前来珠三角寻找栖居落脚之地的打工者。
阿华是南飞雁之家的志愿者,她在受伤前是一名环卫工,在一次搬垃圾过程中,双手被严重拉伤,目前已无法正常工作。在南飞雁之家的帮助下,她和单位打了官司,目前正在等待仲裁结果。
据何晓波介绍,自工作室成立以来,他接待了上万的工伤外来务工人员。根据佛山人社局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佛山市(不含顺德区)被认定为工伤者人数为17052人,而他认为,“这个数字应该还要乘以3。”
工伤维权,常常由于涉及厂方利益而困难重重,何晓波也因此遭遇到不少恐吓,有几次他走出法院时,还被一些社会青年尾随跟踪,他只得报警求助。
何晓波还和义工们保持着到医院探访工伤外来工的传统。在医院探访时,也常常被各种理由驱赶, “民间对我们还是不认可。特别是2008、2009年的时候,真有一种做不下去的感觉。”除了经费短缺,长期接触工伤务工人员,何晓波坦言自己曾受“负面情绪”所困,转行的想法也一直萦绕心头。一家深圳的公益组织也曾向他抛来橄榄枝,但想到工作室还承接的维权案例,他难以离去,“拍拍屁股走了他们怎么办?”
但每次有工友获得赔偿,让何晓波再次被打满“鸡血”,“就像打了一场胜仗一样。”
因工伤维权,许多打工者也因此认识而结下友谊,不仅来到中心做志愿者,也因此成为朋友,几年间,南飞雁之家让他们的朋友圈子逐渐扩大。
除了替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工伤维权外,何晓波也把目光投到外来工的文化建设上。位于南海影剧院附近的南飞雁社工中心附近居住着近两万人的外来务工人员。为了促进打工者们的文化建设,融入与当地社区的发展,南飞雁为打工者及其子女们提供图书阅览、电影播放、社区探访、法律讲座等综合性的社区服务。
随着他们的口口相传,越来越多的打工族们聚集在这里。如今暑假一到,不少“小候鸟”来到佛山,社工中心则成了他们最主要的去处。打工者的聚集,让一直在漂泊的他,“找到了在这个城市的归属感。”
在找到归属感的同时,何晓波坦言他心中一直有个简单的“中国梦”:希望工伤维权被更多人认可。
对话
外来工更需文化服务
佛山日报:你跟这些寻求法律帮助的工友接触的过程中,发现他们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何晓波:我们主要服务方向就是工伤顾问,主要是大家对赔偿的东西都不太懂,几乎没有维权意识。性格刚烈的工友,受工伤以后就声称要打要杀。工作时间久了的工友,有了一定的人脉资源,就说要找谁谁谁来解决问题。有的就说我们的老板有权有势,能买通一些部门,就抱有悲观的想法。
佛山日报:你认为“南飞雁”的优势在哪里?
何晓波:我们认同所有最低层劳动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我觉得我们和他们是一样的、平等的,甚至还不如他们。虽然是打工的,他们不一定没有文化,有一些在工厂里承担着高管或高级技工的职务,只是一次人生意外导致他们现在这样。
佛山日报:除了工伤维权外,还有哪些服务是他们急切需要的?
何晓波:社区服务,比如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职业健康,定期组织一些业余文化生活,关注他们的家庭子女教育,包括家庭关系,关注他们的职业方面的资讯。这都是要做的。
2013 年 7 月 22 日 星期 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