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力在论坛上发言。新快报记者 王箐丰/摄
“粤苏进化论”主题论坛昨日举行,有专家认为自贸区试点落户上海也会使江苏受益
今年上半年,广东和江苏经济总量的差距缩小到862亿元,广东经济总量是否会被江苏取代,广东延续24年的经济老大地位是否将被撼动?
上述问题近期已经成为舆论持续关注的焦点。在昨日举行的“粤苏进化论”主题论坛上,多位专家发表了看法。
正方观点:不会
广东优势:经济改革起步早,东西北地区发展潜力巨大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部研究员易鹏认为,广东经济总量不会被江苏超越。
易鹏分析,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经济改革起步比江苏早,广东已经率先进入到后工业化时代,而江苏还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随着江苏逐渐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其经济增速可能难以保持过去几年的高位态势。
易鹏同时指出,广东面积比江苏大40%,广大的粤东西北地区还比较落后,发展潜力巨大,珠三角还可以利用城镇化的机会,吸引粤东西北和泛珠三角地区人口进一步向珠三角集聚,这将是重要的内需来源。如是看来,广东保持对江苏的领先,还是有很多的优势。
反方观点:可能会
江苏优势:对外开放起点比广东要高,是浦东开发和上海重新崛起最大受益者
广东社会科学院竞争力中心主任丁力则并不乐观,他指出广东现在的发展后劲的确存在问题。丁力梳理了沿海经济大省具有代表性的发展模式。广东是典型的“外源性经济”,通俗地说就是主要依靠招商引资来发展,而江苏、浙江在一开始呈现出“内源性经济”特点,从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发家,而不是单纯依靠外资。事实上,1990年浦东开放开发以后,江苏对外开放步入快车道,从而形成了一种内、外源兼顾的混合模式。
丁力认为,广东对外开放比江苏早,但江苏对外开放的起点比广东要高,虽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还不能成为广东的对手,但现在,江苏在外贸总额和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两项指标上,都已经对广东构成了明显的挑战。
在丁力看来,江苏是浦东开发和上海重新崛起的最大受益者。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江苏与其事实上形成“前店后厂”的关系,吸引了大量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在产业机构上,珠三角过去还是以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企业为主,而江苏企业的科技含量比广东还要高一些。自贸区试点这块蛋糕被上海抢了过去,从某种程度上广东又错失了一个良机。
深圳VS苏州,到底谁更强?
林江指出深圳GDP恐难敌苏州但质量上有优势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林江分析了粤、苏两省两大“明星城市”深圳和苏州,指出深圳在GDP总量上恐难敌苏州,但质量上有优势。
林江认为,深圳重视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对市场干预少,积极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就是实例。作为市场经济主导的城市,深圳一直是有影响力的本土创新型企业总部的不二选择。而苏州相对而言更强调政府对市场的引导和干预,利用毗邻上海的优势,接受上海辐射,重点是承接制造业的转移,具有很明显的“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特征。
与苏州相较,深圳的优势在于可以更好地发挥市场导向功能,并且发展附加值比较高的现代服务业,如金融、现代物流业等。林江说,从今年上半年情况来看,虽然苏州经济总量和企业单位数量都略高于深圳,但是深圳的财政收入更高,这正表明深圳经济以质取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