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业内关于汽车产业政策的讨论热度渐起,原因在于根据以往规律,我国10年一次的汽车产业政策调整在2014年正好届满。10年来,我国汽车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及时做出政策调整有利于我国汽车产业更好、更健康地发展,这是业内共同的期待。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航表示,现行的汽车产业政策落后于行业发展,需要修改完善,不能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产生束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也表示,我国汽车产业目前还不够成熟,需要政策予以引导,汽车产业政策需作出调整。
业内普遍认为,政府对于汽车产业的主导地位,对汽车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因为市场发展速度过快,新政策制定不及时,跟不上市场的速度,做出相关调整势在必行。
调整迫在眉睫
知名汽车评论员张志勇表示,中国汽车产业政策迄今为止先后共有两部文件出台,即1994年出台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和2004年出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按照这两次政策出台时间计算,2014年前后,中国应该推出第3个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据了解,中国最初发展汽车产业更多是源于满足内需。1994年出台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指出:“国家引导汽车工业企业充分运用国内外资金,努力扩展和 开拓国内国际市场,采取大批量、多品种生产方式发展。2000年汽车总产量要满足国内市场90%以上的需要,轿车产量要达到总产量一半以上,并基本满足进 入家庭的需要。”10年后,2004年出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提出,“努力(将汽车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09年中国跃身为全球第一 大汽车市场,当年修订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即《汽车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明确提出,“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这也是汽车产业首次被定义为国民 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万里表示,改革开放以来,在1994年出台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推动下,我国汽车产 业完成了由乱到治的历史进程。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的10多年里,在2004年出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引导下,在人口、市场、改革的红利推动下,中国汽 车产业高速发展,实力日益强大,实现了从小到大的战略转变。
李万里认为,规划和实施汽车强国的发展战略已经迫在眉睫。目前,我国汽车产 业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人口、市场、改革等三大红利优势已经明显减弱,能源、环境、基础设施等影响发展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中国汽车产业正在 经历从大到强转型和升级的历史关头,审时度势地调整产业规划和实施汽车强国的发展战略已经迫在眉睫。在内外环境剧变的严峻情况下,中国汽车产业要改变主要 依靠外生性增长的模式,不断形成积极的内生性的增长机制,才能完成转型升级的过程,才有机会融入新变局、实现新增长、探明新出路,实现由大变强的战略目 标。
董扬表示,目前我国汽车产业的结构调整仍然没有完成,市场、技术、产品、投资以及企业的结构调整仍需在产业政策的调整下进行。而在项目审批、推动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等方面更需以产业政策为导向。
加快兼并重组
2009年国务院发布的《汽车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明确指出,支持大型汽车企业集团进行兼并重组。事实上,在《汽车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出台前后,汽车行业的兼并重组大戏频频上演:上汽并购南汽、广汽集团(601238,股吧)兼并长丰汽车、长安汽车(000625,股吧)兼并昌河汽车、东风汽车(600006,股吧)与福汽集团签署了股权框架合作协议……
2007年4月上汽并购南汽时,南汽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数据显示,2005年南汽亏损3.8亿元,2006年除了依维柯项目有所盈利外,其他项目都在亏损。2007年12月底,上汽正式重组南汽,原南汽整车资产作为新南汽,成为上汽集团(600104,股吧)旗下上市公司上海汽车全资子公司,而原南汽零部件及其他资产则进入上汽与南汽母公司跃进集团组建的合资企业东华汽车。在资产整合方面,上汽对南汽原生产基地进行重新利用,后将原南京菲亚特工厂转买给上海大 众。产品方面,在上汽对旗下产品“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的思路下,上汽荣威和南汽名爵开始不断强化各自的差异化风格,并向不同的细分市场进军。与此同时, 当初南汽惟一盈利的依维柯也增强了上汽的商用车板块。被上汽重组之后的第一年,新南汽减亏40%,第二年又减亏40%,到2010年已全面实现盈利。
但在汽车行业兼并重组过程中,也有一些案例未达到预期的效果。2009年11月,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联手重组长安汽车集团。然而,兼并重组后,虽然长安集团对昌河汽车在采购供应链方面进行了整合,但是在产品规划、共同研 发、渠道整合等多个方面没能及时跟进,没能发挥真正使双方受益的协同效应。不仅如此,在国内微客市场的全面竞争白热化背景下,兼并重组之后的昌河汽车与长 安集团在微车市场陷入同质比拼和同门竞争泥沼。
专家表示,中国汽车产业要做强,兼并重组是一条绕不开的道路。部分企业对兼并重组缺乏战 略层面的整体考虑,对风险认识不足,并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还有一些兼并重组项目方案制定得不错,对前期并购过程中的风险也有防控预案,但在并购后的资 产、人员、管理和文化的整合方面做得不够,最终导致兼并重组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政府政策的意义在于宏观调控,应该克制以行政力量推动企业并购重组的冲动, 让企业充分发挥自主权,让市场化力量来推进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以此来释放市场活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