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朋友圈本是朋友间分享心情、记录生活点滴的社交平台,但随着平台的成熟,不少人在此发布商品信息,朋友圈正逐渐演变成“生意圈”,不少草根创业者在上面尝到甜头。
然而,随着“微店”模式的广泛运用,相应的制度缺失也进一步凸显,由于缺乏第三方平台的担保、监督,这种从熟人分享好东西开始的模式不免会出现专宰熟客、投诉无门的尴尬。
记者调查发现,一旦发生消费纠纷,不惜撕下脸皮的朋友却往往因为没有相关凭证,陷入维权难的泥淖。
现象:
微信圈子成购物广场
阿杰是顺德大良一事业单位员工,上个月天气转冷,做生意的朋友进了一批可爱的暖手宝,央求阿杰帮忙推广,阿杰刚好得知身边同事有需求,便将产品图片发上朋友圈。
“刚开始只是纯粹想跟大家分享而已。”阿杰没想到,看到照片后,很多朋友跑过来“点赞”,并咨询如何购买,就这样,阿杰开起了“微店”。让他惊讶的是,在只有100个好友的朋友圈里,短短一个月,他竟然卖出了约1500个暖手宝。“平均每个赚5块钱吧,大概赚了7500元。”
消费者:
贵重物品不敢在朋友圈买
对于混迹于朋友圈的“微店”,市民有赞有弹。“大家都是朋友,商品质量应该还是比较有保证的。”白领莫小姐认为,“微店”是朋友间的好东西分享,自己并不反感,前阵子她还刚在朋友的“微店”买了一款韩国化妆品。
但多数市民认为,朋友圈是一个私密的社交聊天场合,并不适合做产品推广,“如果是普通朋友或经常发的话,肯定要拉黑的。”在佛山新城上班的阿珊斩钉截铁地说。
“小东西可以,但我绝不会在上面买超过300块钱的物品。”阿珊的一位好友兼职当“微商”,在朋友圈推广手袋,上月阿珊看见了其中一款,便委托朋友代购,谁知道拿到手后,产品质量让她大为失望,碍于情面,阿珊选择了吃哑巴亏。但从此,她对微店留下不太好的印象。
业内人士:
缺乏第三方平台
买卖双方都有风险
除了少部分有自己网店的“微商”会将顾客导到网店所在平台进行交易,大多数的草根“微商”向记者证实,他们一般都是找相应的厂商合作,由厂商提供商品的图片,自己只赚取中间差价,交易方式灵活:有当面交易,有货到付款,或款到付货。“微商”从中抽取提成,退换货多是口头协议,整个购物过程并不像有第三方平台的C2C、B2C网站上那样安全。
业内人士认为,这种交易下,双方难以保证产品质量,一旦出现问题,对买卖双方都有风险。
也正因此没有保障,朋友圈的“微店”也出现一些售假案例。今年2月,两名男子租住在乐从一高档小区,利用微信广泛添加周边朋友,再通过“朋友圈”发布商品信息招揽顾客,销售假货,将价值200元的假皮包高价卖给“朋友”,截至7月被警方抓获时,两人共牟利12万元。
消费提示:
没有凭证
投诉难受理
一旦发生纠纷,除了像阿珊那样吃哑巴亏外,市民可以选择维权,但记者调查发现,这种维权非常困难。
昨日上午, 记者从腾讯官方在线客服了解到,目前,发布信息的微信平台并不对这种交易做担保,该平台也不鼓励用户在朋友圈买东西。 如果用户发现微信上有任何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不合法行为,可以通过微信举报功能进行检举,核实后将对违法账号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理,但该举报功能只针对公共账号,暂不支持直接举报微信好友信息。
佛山市消费者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丽萍也表示,目前12315受理的维权纠纷,需要消费者提供相应的单据,或者经营方主动承认有销售行为,否则投诉很难被受理。
但对此,受访的消费者都表示,由于是关照朋友,并不会刻意索要“微店”的收据、发票,而“微商”则表示,没法提供发票凭证。
“所以我们建议要从正规渠道购买商品。”杨丽萍说。
(来源:佛山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