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占地3.4万多平方米的南海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并以岭南文化标志性建筑的姿态出现在西樵山南门入口处。
具有文化坐标性质
昨日上午,当一百余名文化界人士来到西樵山南门入口处东侧的南海博物馆时,古朴的外墙和极具层次感的设计一下就震撼了大家,“还没进去,文化味就先出来迎接我们了。”
南海博物馆主体建筑共有三层,常设7个展厅,将南海的文明变迁、历史名人、名家书画、风土民俗以及石景宜先生的生平史迹和珍藏品等进行展示。
解说员介绍,博物馆外观设计取法于西樵山地区极具代表性的石燕岩、滴水岩等古采石遗址,“建筑风格纵横交错,相互层叠搭砌,中间辅以特殊玻璃材质,将象征‘双肩石器’时代的建筑与象征‘美玉’的透明镂空体完美融合。”
“这种外观设计是对西樵山6000年文化的诠释,也佐证了南海‘千年古郡’的美名。”区文体旅游局常务副局长谭国洪说,从某种意义上说,南海博物馆具有文化坐标的性质。
雕塑大师潘鹤盛赞“这是记录岭南文明的基因库,从这里可以见识每一次文明变迁的历程”,而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南海籍著名画家梁世雄听闻家乡的博物馆建成开放后,提出将原本计划在北京举行的画展改到南海博物馆举行,以“回报这里带给我的文化熏陶”。
是岭南的也是世界的
“我见过很多的地方博物馆,大多是建设在城市中心,定位就是一个地区的文化展示。”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桂光说,当他看到南海博物馆建在西樵山时,“感到特别兴奋,因为这让博物馆不仅是南海的,更是岭南的,也是世界的。”
素有“西樵通”之称的本土学者关祥对此表示认同。他说,南海博物馆是西樵山文化真正从岭南走向世界的一个出口,“让追寻岭南文化而来的游客有一个必然会来到这里的理由。”
“南海博物馆高品质完成建设的背后凸显出南海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重视。”南海区政协委员、南海画院副院长林子超说,南海博物馆在西樵落成,正是打造西樵山岭南文化高地的“神来之笔”。如今,南海博物馆将与三湖书院、岭南文化研究院等共同承担起南海这个千年古郡的文化复兴重任。
新闻链接
原博物馆馆址
永久封闭
2006年8月4日,受台风“派比安”影响,西樵山发生泥石流灾害,南海博物馆所在的西樵山蟠龙洞景区灾情严重。
经佛山市地质局勘探,认为该地存在严重地质安全隐患,不适宜在原址重建博物馆。南海区政府根据地质专家意见,作出了原南海博物馆的馆址永久封闭,新馆择地重建的决定。
经多方调研,实地勘察,专家论证,区政府决定在西樵山南麓选址重建新的南海博物馆。
(珠江时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