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中国社会都被“看病贵、看病难”所困扰,改来改去似乎也没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于是,2015年以来,国务院频发文件,推动社会办医健康发展以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健康需求。按国务院医改办高层的解说,出台这些政策的目的有二:一是引入社会竞争机制,二是增加医疗资源供应。 值得回味的是,新举措中特别强调:要优先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加快形成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会办医体系。笔者看后非常纳闷,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多为降本求利而来,怎么会去“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呢?为寻找答案,在网上搜寻了一些“专家解读”,细细读来,才发现了“原来如此”。 2002年一个很偶然的机会,笔者的一个建议被采纳,即将中国的医院区分成“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大类。然而,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最后实施的结果却是所有公立医院都“自然而然”地成了“非营利”。不过,若说中国公立医院“非营利”,别说地球人,恐怕就连外星人都不会相信,如今哪位公立医院的院长不在公开谈论医院的利润计划? 了解了这一点,“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路径就昭然若揭了。其实很容易,这个“非营利”的路径就是:社会资本只需并购、收购或入股公立医院,马上就获得了“非营利”的桂冠。至于在经营过程中营利与否,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当然,如今对于医院是否营利、营利多少,公众和舆论或许早就麻木了。事实也是如此,从国际经验看,只要以医疗保险(当然最好是社会保险制度)来支付医疗费用,医院产权是公立或私立其实无关紧要。但要明白,医疗服务其实是不相信市场的,因为医疗“天然垄断”,价格机制在这里基本不起作用。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办法,也就是用保险(社会保险或商业保险)来管住医院。当年觉得台湾的“全民健保”所依靠的医院七成以上都是私立的很令人惊讶,现在想来,即使坚持公立医院为主,但打着“非营利”的旗号拼命营利,改来改去还不是一点辙都没有。 实际上,医改问题远没有那么复杂。医改总是不那么“成功”,是因为没有触及核心问题,老在表面上逗来逗去逗你玩。如果承认医疗服务本质上是人对人的服务,那么改革就应该在医护人员身上做文章。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薪养医”是必须的。可能现在很多人不同意这个说法,这薪水要高到多少才算够?其实,医生的受教育年限、人命关天的责任、工作辛劳的程度,各种影响因素都计算进去,一定可以计算出结果来。有人说,难道给了高薪就万事大吉了?不,“高薪养医”其实要表达的是,给了高薪,就可以向医生们提出高要求了。医生的责任和辛苦,也都因此而不能作为谋求私利的借口了。若还是不着边际地兜圈子,民众就仍然只能一出一出地继续看“按下葫芦浮起瓢”的“医改戏法”,“社会办医”也难脱窠臼———所以,在这里冒着挨骂的风险,干脆把这张窗户纸捅破了吧。 或许有人说,医生要高薪,我们养不起,这话也是千真万确。为什么要有医疗保险?就是因为靠个人和家庭无法应对疾病风险。又要把复杂的道理简单化:首先要明白,社会保险一定是三方筹资;其次,说白了,政府出得多,民众就出得少;若反之,民众不就得多出点?关键在这里。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来源:南方都市报 |
HOT NEWS
FOCUS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