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知道兆祥黄公祠为什么叫这个名吗?”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难倒了大家。日前,由禅城区兰桂社区与南海区地名文化协会举办的社区学堂上,来自中山大学的志愿者陈婉清当起解说员,讲述“不一样的兆祥黄公祠”。来自兰桂社区的约30名文化志愿者和街坊走进了兆祥黄公祠,了解这座大祠堂背后的故事。 原来,我们每天走过路过的兆祥公园,和岭南天地文明里的黄祥华如意油祖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个“兆祥”其实是黄祥华如意油创始人黄大年的字,伫立在兆祥公园内的兆祥黄公祠,正是黄大年的第四子黄奕南为其父修建的家祠,这座气派精致的三路四进祠堂,规模宏大,十分罕见,正是黄氏家族当时雄厚的财力和物力的见证。 “不过到了2003年,兆祥黄公祠多了一个身份——广东粤剧博物馆。”陈婉清继续讲解,进入祠堂大门后,悬挂在屋檐下的“琼花会馆”的牌匾非常显眼,喜欢看大戏的老街坊对“琼花会馆”并不陌生,都知道和佛山粤剧有关。据了解,当年位于佛山大基尾的琼花会馆并不是剧院,而是一个行业会馆,是当时戏班管理的机构。陈婉清介绍,粤剧会馆有三个功能,一是为了方便联络和安排与班主订立合约;二是本地戏班艺伶排练、教习、切磋艺术之地;三是供奉华光大帝的场所。琼花会馆的出现也折射了当时佛山商品经济的繁荣和粤剧行业的不断发展与规范。 “平时都是走马观花地看一下博物馆的陈列,今天听到了许多背后的故事,感觉比自己闲逛要好玩多了。”兰桂社区街坊陈叔告诉记者,虽然兆祥黄公祠是老佛山耳熟能详的地方,但是从黄氏家族的宗族祠堂逐渐演变为广东粤剧博物馆,这个历史和背后的故事,并不是所有人都清楚。下一步,兰桂社区老佛山地名文化项目社区学堂将继续举办类似的活动,传播更多的老佛山地名文化。 地名来源,佛山还有这些 快子路 专业生产筷子的地方 早期佛山镇没有大马路。民国二十二(1933年),佛山开始大规模开展市政建设。1934年~1936年,佛山第二期马路开始修建,修建了快子路、莲花路、福宁路、大福路、庆宁路,其中快子路是由快子上街、快子直街、万元里、地宫里、富路坊合并扩建而成,快子路因为是制铁锅、铜器和筷子等手工业比较集中的地方,故名快(筷)子路。 惺台公街 纪念霍氏祖先霍惺台 如今的燎原路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巷子叫惺台公街,这条小巷同样取自人名。燎原路在佛山未开马路前叫太原坊,该坊在清代时居住者多为霍氏,街名以太原命名,是纪念原祖籍之意。惺台公街是纪念霍氏族长霍惺台创建该街而命名,故称“惺台公街”,当时这条街还有一座“惺台公祠”。 舍人十三街 因孝子梁舍人得名 明清时期,佛山以舍人命名的街巷有十多条,有“舍人十三街”说法。“舍人”之说是为了纪念古时佛山一位孝子梁舍人而来。清朝时,佛山舍人街住着一位梁舍人的孝子,后来溺水身亡,族人和邻里自发将其埋葬,并筹款建造庙宇供奉,称“舍人庙”,并将其居住一带的街道冠名“舍人”,之后则有了“舍人十三街”的说法。 |
HOT NEWS
FOCUS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