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要解释一下,为什么要去爱孩子,否则,您可能还是秉持着一种教训孩子,让孩子吃点苦头的概念,那孩子的成长就会越来越糟糕。 一、为什么我们要去爱孩子? 父母爱孩子,对于孩子来说,意味着他们的生命被关注,意味着他们的成长会受到呵护。这种关注和呵护,如果是无条件发生的,他们的内心就会特别放心,就不会有什么怀疑。也就是说,父母去爱自己的孩子,孩子就会更有安全感,他们就不必去担心未来的生存问题。 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他的需求理论学说中指明了,满足吃喝拉撒的生存需求,是人最底层的需求。然后就是安全的需求。父母的爱,不仅意味着父母会满足孩子生理的需求,还会让他们感觉到安全。这两个需求满足,孩子才会去发展社会化的能力,应对未知挑战的能力,踏上自我挑战的征途。 换一个说法,爱是孩子生存的保障,是他们发展的前提。如果他们感受不到爱,他们的需求就会锁定在吃喝拉撒的生理需求层面,以及获得安全感的层面。 您可以想象一下,一个被爱的孩子,他们在追求社会的公平,他们在追求自己未来的地位,他们在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而你的孩子在追求生存的保障,你的孩子不是输在起跑线,是什么? 二、为什么父母的很多行为并没有爱? 我相信绝大多数父母真的爱自己的孩子。但是表现出来的行为却真的没有爱。比如,我们去关注孩子的成绩,表面上是在给孩子未来的成就指明一条康庄大道,事实上的行为却是通过简单的提要求,不断地敦促和索取,不断地证明孩子不听话,做什么事情都不行的方式来达成。 对孩子有期望,关注孩子未来的成就,这确实是一种爱的意愿。但是行为却是不爱,甚至是伤害。正如极端宗教或者团体为了维持某些种族的优势而杀灭其它种族的行为一样,为了人类终极的未来而担忧,行为确是在毁灭人类的理性和文明。你能接受这样的现实吗? 我经常在靠谱家庭育人群里面的讲座中说过,我们总是喜欢这样的鼓励孩子:你努力学习,争取期末考上100分,我就带你去旅行或者给你买一个最大的变形金刚。 如果你认为孩子想要去旅行或者想要一个变形金刚的意愿是合理的,那么满足他们的意愿是爱的行为。如果你认为不合理,那么即便考了100分,也不应该满足。 孩子最重要的工作是学习,他们应该为自己努力的过程而满足,而不是为了一个变形金刚而满足。因为通过努力而获得的学习成就,这本身就是最了不起的奖励,而我们现在却要把这种了不起的体验用一种更加低俗,连自己的搞不清楚到底是否合理的方式来取代。请问:如果有一天他不喜欢变形金刚而喜欢宝马汽车,你满足不了了,他到底是学还是不学呢? 又比如一个儿童,在家庭里面,不停地被我们敦促去喝水,去吃饭,去学习。表面上看这些都是为了他们的健康,为了他们的前途。而孩子是什么感受?他们失去了对本能赋予的感知力和对自己事情的选择权,他们不断地被父母所控制,去做父母希望的事情,并且还要做到他们想要的那样。这是一种被爱的感受还是一种隐性的痛苦? 这样的事情,真的是罄竹难书,只要我跟大多数家庭在一起生活超过2个小时,这样的问题能找到一箩筐。你说,在这样险恶的生存环境下,儿童哪里有什么被爱的感受?他们内心充满了怨恨和不满。 三、那什么样的方式才是真爱? 我举一个例子。有一次,Bob先生(我儿子)要和妈妈、姥姥和同学家庭去旅行一周。出发之前,我给他准备了一个腰包,眼镜布、照相机、100元钱。 我做这些事情有什么意义?给他准备腰包是为了让他旅途方便,避免经常找不到自己的东西而受到批评。我给他准备100元钱,是为了让他想要买自己的东西,而不必去看妈妈和姥姥的脸色。因为他们会有一大套逻辑来控制和否定孩子的行为。 这就是爱孩子的表现,花费不多,但是很体贴,想得很长远。没有坏处,好处大大的有。孩子旅途愉快了,不必备受批评和控制,心态自然会更好一些。 可是,有很多家长和我想的不一样。他们会想,东西弄丢了怎么办?乱花钱怎么办?东西弄丢就解决弄丢的问题,乱花钱就要解决合理花钱的能力培养问题,你光在那里担心,然后用禁止、取消、控制的方式去处理,这确实是无爱的行为,保守的态度,以及凡事都往最坏的方面去考虑的心态。 我再举一个例子。 我在孩子三、四岁的时候就每天带他一起玩电脑小游戏。后来上学了,变成周末两天,每天玩半小时游戏或者手机。有时候,他会超过一些时间,因为一局游戏没有完成,他申请要多玩一会。我当然就会同意他的要求。你试想,如果你看的电视大结局还有10分钟就完了,你老公非要你现在去倒垃圾,你会不会生气? 我愿意陪孩子玩游戏,是满足他们游戏和探索世界的需求。我同意他多玩一会以便结束这一局,这是一种通情达理的态度,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这不是爱是什么? 您不必跟我提什么视力呀、不遵守规则这些问题。连爱都没有,拿视力来干啥?连爱都不存在,规则就会变成一把刀子,它只会伤人啊! 我再举一个例子,我们很多父母不是希望孩子学习各种才艺么,比如学钢琴,学乐器。确实有很多孩子学起来很困难,很痛苦。为什么?因为孩子没有入门,没有找到音乐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的只有难受、痛苦和无意义。 作为一个爱孩子的父母,如何做才能更好呢? 首先你要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觉。要让孩子在玩的时候不由自主地听一些轻快优美的音乐,让他们养成习惯甚至喜欢这样的环境。 其次,你要让他去了解乐器、了解器乐和美妙的音乐形式,让他们有点熟悉,有点喜欢,有点渴望,有点想要演奏。 当这种感觉酝酿得差不多了,你再让他去了解这种乐器的学习,然后就是不让他学。 等憋得难受了,你再让他去学。学的过程,不要太快,要求不要太高。前期要多花时间,来陪伴孩子练习,让他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有随时随地的过程激励和成长反馈。过一段时间,他们入门了,这件事情就会变得慢慢有趣了。 当孩子面临学习瓶颈的时候,父母要花大量的时间,来陪伴他们走出这个困境,让他们的技艺能够通过大量的,轻松的,可以接受的训练而超越现状,这样他们就度过难关了…… 这个过程,父母的爱在哪里? 父母的爱不是给孩子报班。父母培养孩子的一个技艺,或者特长,也算是爱孩子的表现。但是你只停留在这一步,就变成了要求了。 你要给孩子创造出热爱某个领域的成长环境,这是父母应该真正花费的精力。你要在这个过程中,遵循儿童学习的规律,以及他们年龄的特征,去帮助他们入门,这是父母的爱的具体表现。如果您仅仅是花了钱,提了一个要求,不停地敦促,这不是爱,这是用钱来购买结果的过程,这是交易。 更多的在生活中爱孩子的具体行为,可以看我的新书《孩子可以玩着长大》,其实里面关于玩的事情并不多,主要还是如何爱和如何有效陪伴。 四、有什么原则,便于我们正确地爱? 1、你的言行是否体现了爱、尊重和自由? 当然,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真正的爱。真正的爱,是为了对方的利益,用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而施加的一种行为。那什么是尊重?什么是自由?为什么要给予孩子尊重和自由?如果你想不明白,那么确实需要补课。 父母在说话做事之前,要有一种预警思维:你的言行,对于对方来说,是一种伤害还是一种快乐的激励?你的这种做法,是为了索取结果,还是以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去培养他们的认知和能力? 你的言行是否体现了爱和尊重,不是以你的初衷来评价的,而是以孩子的感受,以及是否符合孩子的需求来评价的。 2、你的言行是否是为了孩子真正的成长而为? 或许我们的初衷是为了孩子的成长和进步。但是这里面确实会有很多的偏差。 比如,你觉得孩子的成长,哪方面最重要?在我看来培养他们真善美的能力最重要。而您可能觉得让他们听话更重要。所以,要想真正做到为了孩子的成长而为,那么您可能还需要补课。 |
HOT NEWS
FOCUS NEWS